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武山酒文化(三集系列片)

(2012-12-28 08:19:33)
标签:

宁远纪事

武山电视台

酒文化

马力

宁远春

宁远纪事112

武山酒文化(上)

中国酿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个被称为“天之美禄”的特殊物质,自它出世以来,就深深的融入了国人的生活。明万历《宁远县志》记载:武山人“性质直,以射猎为生,番汉杂居,好习弓马”。与习武相关,武山人与酒结缘很多。“无酒不成礼仪”、“酒满心诚”成了武山的待客之道。把酒之间,武山人不仅把豪爽和真诚袒露给挚友亲朋,也创造出具有独具特色的武山酒文化。

武山人饮酒的历史或许很早,但学会酿造它才是几百年前的事。武山县志记载,县内烧酒始于清朝。1940年的时候,全县酒坊扩展到14家。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武山烧酒作坊因种种原因,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将近半个世纪,直到1999年末,武山人终于再次酿造出规模相当的现代美酒。然而,这杯迟到的武山美酒也没能如它“宁远春”寓意的那样青春永驻,虽然跨过了世纪门槛,却倒在了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

这就是马力醴泉酒厂的库房,看上去有些零乱,库房的主人,醴泉酒厂的创办者巩珍来已经很少来这儿。【库房开门声】

【巩珍来:原酒还有十二缸,十二缸按照一缸六百斤计算,十二缸就是三吨多酒,目前库存的只有这些了。】【舀酒声】

1999年底到2001年尾,巩珍来的醴泉酒厂到处散发着醉人的酒香,徽县的高粱、当地的玉米小麦,以及产自地表20米深处的纯净水,在微妙中化为白酒,经过十余年的储存,酒味愈加浓烈,酒气扑面而来。

【巩珍来:前人封酒用装着小米的袋子压着,小米的袋子压住封住酒味不会往外跑,这些缸的口子大,只能用塑料封,但是缸的质量不行,酒往出来渗,好多缸底下都渗了,一堆一堆的,酒的质量都降低了,度数也降低了,酒的一部分成分结晶了,结晶以后都到外边了,你看那个缸底下那么一堆子,这些都是精品。】

“宁远春”和它的醴泉酒厂如昙花一现,却开得绚烂,给这块土地增添了芬芳。马力地理位置独特,邻近岷州、漳县,自古商贾云集;据说,早在清代,马力镇上的“三胜堂”、“信誉合”酒坊,就已享誉陇上。醴泉酒厂创办始终,巩珍来和他的亲戚吴璧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时吴璧已七十高龄,作为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酿酒专家,吴璧曾创办过省内几家知名酿酒企业,后来看上马力这块风水宝地。马力南部的石质山体与茂密森林,孕育着清醇水质;河谷盆地,造就温润的气候;人才辈出,成就了文化的发达。这些都为酿酒业的出现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巩珍来和吴璧白手起家,费了许多周折,精心培育的多种微生物,在窖池中经过长期发酵,加之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终于酿造出第一口属于武山人自己酝酿的美酒。因武山古称宁远,于是他们取名“宁远春”。 醴泉酒厂运转两年,产酒26吨。“宁远春”窖香浓郁、甘冽爽净、醇厚绵甜、余味悠长,饮后口润脑清,身爽神怡。确实曾给宁远人带来春天般的清爽滋润。

时过境迁,巩珍来闲暇在家的时候,看书、练字,还有一样跟这些同样重要,书桌上,总有他用自己酿造的白酒泡制的药酒,摆在显眼的位置。当然,也会邀上三两好友,痛饮几杯。品尝自家的酒,滋味应当不同。

 

 

宁远纪事

武山酒文化

武山人善饮,不仅仅是说武山人喜好喝酒,更重要的是说饮酒在武山人的生活中无处不有,普及性极高。

在武山,人们待客后先不问你“吃好了没有”,而是问你“喝好了没有”。

不管是“高堂上寿”,还是子女儿孙“满月”,抑或是“儿女婚嫁”、“乔迁新居”、“金榜题名”、“亲朋团聚”,设宴吃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所谓“无酒不成席”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就是平时朋友间串个门,好客的主人也会拿出酒来,呷几口,划两拳,干喝一通,有几个酒量大的,少不了来个“清水饮”,以示主人的热情。

酒作为民俗礼仪活动的中心物质,在武山民俗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节庆祭拜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时若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就无以明誓;丧葬之时若无酒,后人忠孝之心就难以表达;生宴之时若无酒,人生礼趣就无以显示;饯行洗尘之时若无酒,离别之情与重逢的欣喜更难倾述。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就没有了依托。

酒场上,武山人敬酒的讲究很多,充分显示出武山人的心诚和厚道。

【滩歌中学教师 杨建全:在武山,有一句俗言,无酒不成礼仪。咱们武山的敬酒之道,我认为还是重在于礼仪。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酒是古人祭祀神灵、祖先,最重要的祭品,也是最神圣一种祭品。是祭祀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酒实际上是一种媒介,通过喝酒,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它把人的内心的思想感情通过酒表达出来,它是物化的一种礼仪。】

酒场上,武山人很会劝酒,其目的就是尽量让客人多喝酒,这也是武山人热情诚恳的待客之道。

【滩歌中学教师 陈德民:武山的劝酒也有许多艺术。主要从礼仪的礼,再一个是合情合理的理,从这两方面入手来劝酒。比如有远方的朋友来到,给他敬酒,以尽地主之谊。表达主人热情好客的感情。让他喝酒,喝得舒舒服服,必须服服帖帖喝下去。比如说,在婚庆宴席上,要让他多喝酒,你就要说,好事成双,要喝双杯。劝酒的目的就达到了。】

夜光杯,一种由武山鸳鸯峡出产的玉磨制而成的酒具,武山夜光杯采用质地优良、色彩斑谰的鸳鸯玉精工雕琢而成,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它纹理天然、晶莹细润、造型优美、薄如蛋壳、且耐高温、易保管,能长久保持光彩色泽。色泽有翠绿、墨绿、淡绿以及古褐红色。形态有传统的平底杯,西洋高脚杯等。用夜光杯斟烫酒,不暴不裂,寒冬时,不冻不炸。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多少年来,唐代诗人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被传为千古佳句。岁月沧桑,武山因杯而名,武山人用本地出产的鸳鸯玉雕制而成的酒杯,再斟上本地酿造的“东方微笑”,宴请宾朋,也算是其乐融融了。

在武山,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和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逢知己千杯少”,脾气相投,关系要好的朋友,聚在一起猜拳行令,饮酒作乐,兴致是能够达到极致的。酒后,少不了吼一段秧歌,释放一下心中的郁闷;或吟诗书画,抒发山水情真;或耍拳弄棒,尽洒武术之乡“拳棒手”的彪悍魅力。

启忠是酒瓶收藏爱好者,在他的收藏柜里,琳琅满目的各色酒瓶成了中国酒文化的大集。小小一个酒瓶,蕴藏的不仅仅是酒的品牌,它包涵的既有人文风情,更有山川秀色,是酒与文化的结合,是醉意与机巧的周旋,难怪诗仙李太白斗酒能“诗百篇”;“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三国周郎醉酒后能让蒋干中计,最终赢得“火烧赤壁”的全面胜利。

 

 

宁远纪事

武山酒文化

武山人性格直爽,脾气急燥。在喝酒时喜欢划拳,而且讲究声音宏亮,吐字清晰。

划拳其实就是行酒令的一种方式。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起源于西周,兴盛于隋唐。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出诗句,或出对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这种酒令要求严,束缚性强,所以少为人所接受。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是掷骰子、打扑克、划拳和猜数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在武山这块热情好客的土地上较为流行。武山人行通令时,掳拳奋臂,叫号喧争,虽显得粗俗、嘈杂,但可以把喝酒人的情趣调动起来。

武山人划拳,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应用最广的有大拳、小拳、砸砂锅、老虎杠子等。趣味性较强的则有“官哑一次清、砂锅套灯笼、不言不语不收兵、请饮端干不倒齐、打螃蟹、尕老汉”等等。

【出魏望平、张永强官拳套灯笼同期:九天仙女、六连高升大灯笼,八仙庆寿小灯笼,一心敬你、四季发财的大灯笼,六连高升、八仙庆寿的小灯笼。】

大拳又有官拳、一次清和江湖乱捣之分。朋友相聚,划官拳自然要有礼貌,叫出数字,话带吉利,以互相“带帽”祝福问好开场,接下来内容就更加丰富,各显其能,使出浑身解数,赢得对方,让其喝酒。猜拳行令,一般都把数字想办法镶嵌在吉祥的词语中,比如:“一心敬您、二喜临门、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金魁首、六连高升、七巧来财、八马双杯、九长富贵、十个满堂”。决出胜负后,赢着高呼“请您吃酒”,输者应达“我吃我酒”,而后一饮而尽。

划大拳,现在一般叫“猜拳”,也就是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双方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两个手势所示之数的总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为喜相逢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武山人划大拳讲究“拳拳不离大拇指”,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出漆俊喜、卢应平划大拳同期声:六,三,九、四,一、三,四,八、三,七、四。二、四,四,三、九,二、一,八 、五。

武山人划拳,最雅也最有特色的当属“官、哑、一次清,一大一小一砂锅”,这种酒令说唱结合,给酒场造成一种严肃认真、风趣诙谐的气氛。

【出张永新、魏望平同期声六连高升、八蝠捧寿,四;八蝠请寿,请您吃酒,我吃我酒。四季发财、八仙请寿,四,砸、大灯笼;六连高升、四季发财,八、二,舀,大灯笼;六连高升、七巧来财;四、六,砸、小灯笼;请您吃酒,我吃我酒。】

“尕老汉”、“打螃蟹”等属于带唱的《酒歌》,行令者老成持重,不急不燥,用这种《酒歌》行令,既严谨文雅,又饮酒作乐,成为老年人的推崇。

【出张永强、许连喜“尕老汉”同期声:一呀一个尕老汉幺呀,七十七来谩幺呀,再加上四岁是八十一呀嘛,一呀是麦子幺呀。二、一心敬你该你喝;我喝,请、饮;

【出漆俊喜、漆应士同期声:一呀一个螃蟹,身背上一个壳。两个眼睛八呀八条脚。拳呀嘛拳得住,拆呀嘛拆得脱,一心供招看谁把酒喝,看谁把酒喝,再来打螃蟹。高升;三、两家喜;四、八八抬;一、五金魁;三、三星照;九、十堂;请、饮;端、干。】

饮酒行令既是武山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是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武山人独特的行酒令方式,是武山人豪爽性格的体现,是武山人不愿服输精神的再现,这种令方式,赋予了武山酒文化更深更广的艺术内涵,也展现了武山人的精神风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11大湾拾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