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最细腻
——浅谈纪实摄影的拍摄手法
(任世琛 |文)
这些年,无论是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大家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专题摄影或纪实摄影。而很少有人谈起专题摄影或纪实摄影的实质性含义及现实意义,或者说如何拍摄纪实摄影。
那什么是纪实摄影呢?我给纪实摄影的定义是:真实、客观、准确地通过相机的镜头语言,全面彰显现实社会中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和必然联系,也就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现实状况、热点话题、人文景观。通过我这几年的拍摄经验,我认为要想拍好一个专题图片故事,必须做到这几点:
首先,选题尤为重要。身为摄影师,选题是拍好一个图片专题故事的首要任务。选题准确了,对图片专题的拍摄来说,不但能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还会给整个图片专题故事“锦上添花”。在选题上要从:“是否有意义、是否感人、、是否有价值”上着手。这样对你下一步的拍摄帮助很大,也会调动起你完整拍完整组图片专题的热情。
其次,查阅有关拍摄专题的历史文献资料。这对壮大你的知识结构,提升你的综合素质是有绝对性的帮助。还有一点你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走访与你拍摄专题有关的人和有识之士。
再次,拍摄手法要新颖,表现方式要多样
。在拍摄当中,在绝对保证图片真实性和社会性价值不改变的情况下,情节一定要感人,手法一定要细腻。因为专题故事中的照片不是一张独立的照片,而是一起互相关联、相互支持合作的关系。你要学会用最少,最有舒服力的图片来讲述一个完整的专题故事。假如,你拍的照片张张皆精彩,很有视觉美的感受。但是它们是在讲同一内容时,你也毫不保留的“清除”掉,因为专题故事里的每张照片都要讲不同的内容和情节的,每张图片都要让读者看得清楚,看得懂照片的实质性意义。这时就需要你在拍摄时,选择不同场景的基础上,要用广角、特写、近景、远景等等,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给受众彰显你的专题内容。
最后,图片专题故事编辑要注重逻辑性,切忌随便组合图片。
一个图片主题故事拍完少者几十张,多者几百张,你要“大海捞针”式的从中把最有说服力、感染力和视觉效果美的图片选出来,然后,通过“用心”讲故事的方式彰显给读者,让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必须放弃信息量相同的图片,剩余的图片才会有一个完整的图片专题“流程”线
。 使读者能理解并看清图片是怎么回事,在说什么。
图片专题故事编辑好后,
为图片配上精彩的文字说明也很重要。最好的图片说明不仅仅说清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能够更深入一些,让受众了解图片专题故事后面的故事。不是简单地描述图片表面的内容,要把读者从照片本身所表现的事件中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中去。
我是一位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经常外出采访,在工作之余,就挤出时间
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信息和环境生态等问题。慢慢地了解多了,就会去思考,随后通过镜头语言 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从记录的影像
中再精选社会热点性问题,进行集中的拍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落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身为摄影人我有责任记录下
变化前的现状,因此我通过自己手中的镜头追而不舍,就诞生了一些相对有影响力的农村题材的作品,这也许是我作品屡屡获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对我来说,获奖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摄影师在社会进步中是否缺席。
《旱区的孩子》是我2000年就开始关注拍摄,在拍摄时, 第一时间查阅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 和干旱少雨
的主要原因 , 把各类信息了如指掌后,就着手认真拍摄。
一,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有代表性的环境对提升作品的信息量和内涵都有提升,也给读者许多想想的空间。
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人是万物的生灵,从人物的表情及动作中能让读者读懂事件背后的故事,把图片故事的内容更深的延续下去。
三,对镜头语言的掌控。
就是说你如何通过相机的镜头语言去诠释拍摄题材,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手法,主要是看你是如何理解你要定格的瞬间。
四,摄影技术的理解和利用。对于我来说,我在拍摄纪实摄影时,不怎么在乎技术和光影效果,因为纪实摄影给受众更多的
是摄影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而不是过分的去炫耀技术和光影。如果现场的光影条件确实很不错,那你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如果不理想,也不要刻意的去琢磨。
五,
光圈,快门速度,拍摄模式,相机,镜头,这些都是生产工具的产物,为你的大脑服务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在拍照时不要在乎你用多少光圈和快门速度,应该注重你是用什么样的思想。
(作者:供职甘肃《西部商报》社,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美国PPA摄影学会会员 任世琛摄影传媒室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