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出幻觉,走向成熟》摘录

标签:
杂谈 |
也许是经受的挫折太多了吧,我真的从来没有劝过身边的人去做交易。就连最近很多同龄人让我教他们炒股票时,我也都是尽量地推托,并且和他们讲明炒股的弊端。因为我深知一个交易者的成长是非常痛苦的。这需要和行业环境、自身本能、信仰体系等一切固有的东西对抗。我从来不相信有人能够在没有经历过惨重亏损后,就能真正的学会做交易。
我深信我说出来的东西,初学者是不会理解的;
关于进入股市动机的调查。第一位的是获利;第二位的是证实能力;第三位的是追求自由。回想一下,我当初也确实是因为这些才进入股票市场的。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首先是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期货的获利方法不外乎是:用小的仓位来赚大的波动;或者是用大的仓位来赚小波动。这话说得一点不错,期货交易者通常会找到风险与仓位的平衡点。似乎期货公司最不乐意于看到交易者用轻仓来应对“巨大”的隔夜风险,自然他们更乐意把交易者引向重仓与短线的深渊。
分析师的所作所为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为了迎合交易者的需求。确切地说,是在迎合人性。也许真正资深的分析师,也曾遇到过我卖手机时的那种矛盾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给交易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易者需要的东西。交易者喜欢做高难度动作,那么分析师就帮你尝试;交易者喜欢占市场的便宜,那么分析师同样帮助你;交易者希望次次正确,那么分析师只能宣传“一针就灵”。在这个行业中发展有两条路可走:要不就做研发、要不就做实盘。为什么两者就不能兼容呢?答案很简单:交易者是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的人,所以才会出现什么止损点;分析者是必须宣称自己看得懂行情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在台上滔滔不绝的价值。最可悲的就是想取两者之长的人,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的荒唐。比如,找到10条基本面向好的理由,然后设置一个只有百分之几波动幅度的止损点。
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能够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交易者,那么就必须担负起为自己的出路和钱袋负责的使命。请相信我,这个行业上的每一种角色都有自身的需求,而绝对不会有人真心的为你着想。
这些大师包含了基本分析、技术指标、神奇理论、交易理念的创始人,应该说他们都处在各自专业领域金字塔的顶峰,甚至有的还是开山祖师。而他们的结局又怎么样呢?有的在晚年推翻了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和信仰;有的最终被市场彻底的打败;有的只能作理论研究而无法进行实战。大师就是大师,他们是值得敬佩的!要知道否定自己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错误的起点,而不得不走向可怕的深渊。在科学界、哲学界、甚至是政治界,又能够有多少伟人最终做出自己否定自己的事情呢?也许交易之路就是一条否定之路,也许突然我们有一天会发现,之前我们的全部都是大错特错的。
对于任何交易者来说,都必须找到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交易绝对不是没有成本的不劳而获,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定我们能够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然后,找到一种合理的策略来一致性的实现全部交易。这就是每一位交易者成长中找到的基石!当你知道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亏损的行情时,那么你自然就找到了什么样的行情是你必然能够获利的行情。在交易之路上,我们走的再慢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是在向前走。如果你不能接受“盈亏同源”的事实,那么你就不可能找到固定的基石,自然你的全部交易技术就只能够是空中楼阁。对于对错的评价应该是基于交易策略而不是基于结果。
资金管理规则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规则。它建立在交易者承受力、行情交易规则、交易理念、交易预期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权衡后得出。
交易者的问题不是他们在成功之路上跑的不够快,而是从根本的方向上就已经错了。如果说一个人对交易的信仰是正确的话,那么即使采用最粗糙的武器也能获得成功;而如果一个人对交易的信仰是错误的话,那么他使用再精良的武器也摆脱不了屡战屡败的命运。
那么交易之道是什么呢?——世间无完美,永远不要追求完美的操作。
就是我坚信的一个原则:
不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学习技术,而又不断的忽视技术;而成熟的交易者总是在不断的忽略技术,而又不断的尊重技术。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更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矛盾。一个人考虑的问题越多,他在事后解释行情就会变得越容易。
我曾经在大庆联谊上就学会了止损,但真的深信不疑、真的能够做到所花费的时间,要数倍于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时间。知道与做到表面上来看只不过是一步之遥,但事实上却远隔千山万水。
三十而立应该是交易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里程碑。只要你有正确的起点的话,即使你的思维迟钝而进步的缓慢、即使你前方的道路会更加坎坷、即使你的理念会在挫折中有几次必然出现的反复。但是,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你必然会走向正确的终点。三十而立只不过是学会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并不等于你一定能够做到,更不用说让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合二为一。也许正因为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并不相同,所以你开始了漫长的心灵挣扎,同时必须靠规则这条拐棍才能前进。
古之欲求长生者,非闻道难也,悟道难矣。非悟道难也,行之难矣。非行之难也,终之难矣!大道是空洞的,是不容易让人理解的,更是不容易让你做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阶段必然能够闻道、三十而立的层次已经可以悟道了,四十而不惑就是开始行之。至于能不能终之,那就是以后坚持的事情了。这时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统)。我是说不再考虑市场会怎么走,而是考虑自己该如何做正确的事情。
也许过程要比结果重要得多,也许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结果的动机必然会走向失败,这是因为动机心理的原因。那么我对于交易的目标就不应该是获利,而应该是交易本身。
最后,我觉得“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征在于一种转变。从对市场的现象、规律等的研究,转变为对自身内心的研究。如果说“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心理需求转移到市场现实的话,那么“五十知天命”以后,就是把交易的主战场从现实的市场转移到自己的内心环境。接下来我们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我是谁?、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而现在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场,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包括心理上和资金上)自身环境。这时所有问题的对错,都要建立在自身环境这个参照物下才有意义!甚至现实的资金收益率都不是衡量对错的绝对标准,因为现实也是具备很大的偶然性。对于我需要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是:长期在市场上生存。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在期货市场上活10
原文地址:读《走出幻觉,走向成熟》摘录作者:苦瓜
http://s4/middle/6a04a532gb7f73638b373&690
任何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理解都是片面的,都是断章取义的。毕竟我们谁也不可能考虑到无限多个因素。
交易者所喜欢的“综合分析”。不过是因为本能排斥不确定性,而迎合本能来制造事后合理的幻觉。这方面内容读者朋友可以阅读一下“树形原理”的部分,你会发现事后的合理不等于事先的确定性。你考虑的因素越多,你就越容易事后解释行情。但同样你考虑的因素越多,你在事先出现的矛盾也就越多,甚至你考虑到错误因素的可能性也将越大。
对于交易而言这至少说明:无论你找到多少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而得出与市场现实有多么大背离的结论。都只能说明,你忽略了更多的相反因素能够与之平衡,并且使得分析结论与市场的真实价格相等。曾经在股市上,我习惯于买入不停上涨,但业绩很差的股票。当我已知的因素与现实的走势出现很大偏离的时候,我更乐意于相信是我未知的因素在起作用。通常当我还不知道这只绩差股为什么连续不断上涨的原因之前,我相信立刻买入还是安全的。也就是说,通常我们未知的因素比已知的因素,更容易对未来价格的走势产生作用。
这就是我曾经在网上多次发表的“A+X=B”公式的原理。无论我们对市场分析的有多么详细,那么我们找到的原因仍就是有限的,并且所有能够影响市场的原因还是可以分为已知原因和未知原因。如果承认结果,也就是真实的价格是由众多原因产生的话。那么就可以得出“已知原因A+未知原因X=结果B”的公式。通常对于未来走势起更大作用的,恰恰是未知原因。
能够左右市场价格的原因是无限的。即使因果关系成立,那么无限的原因,也并不能得出一个唯一确定的结果。本公式所说的全部原因并不是能够影响市场未来的全部原因,而是现在市场全部参与者所能找到、考虑到的全部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能够预测未来的公式并不存在,或者说这个公式即使存在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至于未知因素更容易对未来走势产生作用,也是站在我们这些市场弱势群体的角度阐述的。
历史是确定的,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同时不论未来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能用已经确定下来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可能用已经固定下来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结局。所谓树形原理,说的就是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简单的说,事后合理不等于事先可知。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同样的原因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我看来,交易者是否能够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具有非线性关系的,而确定性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如果非要说明是什么产生了非线性关系的话,那么恐怕就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交易者在回顾历史行情时,无论是利用基本分析、还是利用技术分析来对市场进行解释。总是为了维护本能需要的确定性,而通过因果非线性关系来制造一种幻觉。《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将这种现象称为“事后合理偏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能够对单次交易负责的方法都是基于幻觉。
原因通常是渐进的,而结果却是跳跃的,也许这就说明原因和结果之间确实存在着“摩擦力”。
当市场的常态已经被交易者所深信不疑时,通常巨变就开始了。市场的本质也许就是两种相反力量的正反馈与负反馈。上涨意味着继续上涨,就是正反馈;而上涨意味着下跌,就是负反馈;同时负反馈具有封存效应!上涨的本身就在不停的聚集着下跌的力量,同时上涨又让交易者对下跌的理由视而不见。当市场最终处于临界状态时,一个小事件就能使得聚集起来的下跌因素瞬间爆发出来,从而产生巨变现象。外国某交易大师曾经说过: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在大多数的时间内都是正确的,而在少数偶然事件面前输得一败涂地。如果你真的了解市场的本质,你会发现这种偶然事件,只不过是通常很少出现的必然事件!我深信:很多人是靠偶然事件走向破灭,而我是靠偶然事件使资金上一个台阶。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吃香:一种是信仰坚定的人,一种是根本就没有信仰的人。我对价格的涨跌就是绝对没有信仰的人,绝对的随势而动。但我对趋势思维又是信仰异常坚定的人,无论输了多少次,我都还敢继续下注。而如果你是既有信仰,但又不坚定的话。那么你就会随着市场这座大钟而左右摇摆,并且永远慢市场半拍。先来的人吃饭,后来的人买单。那么你将永远是没有吃饭,但却买单的人。
守住自己的“道”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
有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交易上的成功者如此的少?首先,没有任何人会教给投资者抛弃确定性的成本观念。好,大家都想次次正确,那么分析师就不敢谈不确定性、不敢谈赌博。其次,市场上的一轮循环可能持续极长的时间。热点从业绩到概念,再从概念到业绩的循环真的需要长达尽十年的时间。即使你再有悟性,没有经历过一次循环的人也是不可能感受到市场的“钟摆效应”。最后,就是人性的问题了。没有人会看到别人赚钱不“眼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吃亏;没有人愿意相信单笔交易是没有道理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