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已证明,人生皆注定,天命不可违

(2017-06-06 09:44:38)
1990年4月,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在剑桥大学西格玛俱乐部发表了著名演讲《一切都是注定的吗?》。和霍金过去轻松、幽默、充满自信的演讲不同,这篇演讲没有烦琐的论证、没有优美的方程式,也没有了霍氏一贯的轻松自信,而是满篇充满了疑问、忧伤和无可奈何,并不断地提出疑问——“我们真的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吗?” 
其实,霍金的疑问爱因斯坦也提出过,甚至世界上所有的顶级科学家最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同样的问题。当科学证明了宇宙诞生的规律,证明了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依据自然规律运行得如此完美无缺时,谁还会相信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 
霍金在《一切都是注定的吗?》的演讲中认为:“人们近年来根据科学来论宿命论。事情似乎是这样的,存在着定义很好的定律,这些定律制约宇宙和其中的任何事物在时间中如何发展。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所有这些定律的精确形式,我们却已经知道得足够多,能够确定在除了最极端情形外的所有情形下,要发生什么。” 
霍金认为,体现自然规律的物理方程式是如此的优美,它既然可以计算出宇宙的规律,也同样可以计算出人生的规律! 
他说:“在人类的行为中存在着和量子力学相关的随机因素。但在人脑中牵涉到的能量很小,所以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只有微小的效应。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行为的真正原因只是它过于困难。我们已经知悉制约头脑活动的基础物理定律,而且它们是比较简单的。” 霍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在解方程时只要有稍微多的粒子参与就会解不出来。在更简单的牛顿引力论中,人们只能在刚好两颗粒子的情形下解这方程。对于三颗或更多的粒子就必须借助于近似法,而且难度随粒子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人类头脑大约有一百亿亿亿颗粒子。这个数目太过于庞大了,在目前的条件下,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强大运算能力的计算机能够从事这项工作。这就是虽然我们知道制约头脑的基本方程,但还不能利用它们来预言人类行为能力的原因。 
但是霍金认为,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用少数的量来取代非常大数目粒子的近似法,流体力学就是一个例子。象水这样的流体是由亿万个分子组成,看似无法寻找规律,但是把流体处理成仅仅由速度、密度和温度表征的连续介质就是一种近似,这种近似计算让我们很好地解决了在河流中运行的各种物体的规律。同样道理,寻找出人类大脑粒子流的近似计算方法就能预测人的命运。 
霍金最终得出结论:“其实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由某种大统一理论所确定的。如果哪种理论确定我们将被吊死,我们就不会被淹死。也就是说,即使在暴风雨之夜把你放在海上的小船上,你仍然可以肯定你的最终目标是绞架。” 
霍金的理论其实和中国古代的天命论不谋而合。中国古代的智者早已洞悉这种“天人合一”理论的精髓,早已知“人生天注定,命运不可求”的道理,并根据数千年的社会人生演变历程发明了易经八卦、四柱命理等等人生近似测算方法。霍金只不过试图用科学来解释这一切。 
霍金的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宇宙和个人的命运,也可以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人类社会自有其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人的作用只是把握时机和顺应历史潮流,其所谓“天命不可违”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个人或集团想和命运抗衡都是徒劳的,你可以抵挡甚至延缓命运的进程,但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最终都会随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滚滚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