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艺术
   
班集体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一起生活、共同爱护的家园,它应该是孕育快乐、创造快乐、凝聚精神、升华人格的一片乐土。班集体是否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是否快乐。一个高明的班主任,总是想方设法不失时机地创设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班级环境、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气氛和充满活力的班级精神生活。
                                    一、
一见钟情——用心谱写开学第一篇
作者心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假如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能让家长、学生对我们班级管理的预想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多方达成思想共识,无疑就抢占了师生交往的制高点,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学第一天见面会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繁琐的行政材料上。你可以谈一谈你是如何成一名老师的,还可以展示你过去班级是多么的精彩。先要捉住学生的心,接下来再完成那些管理任务。
 开学第一天的家校联谊会,就好像是学生、家长的第一次相亲。他们满怀着对新班主任的期待走进班级,希望能对班主任的学识、能力、人品、性格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能对这个新班级的组成、师资、管理措施、目标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细心”锻炼成功
     
无论如何,我们与学生、家长的第一次接触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班主任必须认真准备,细心了解你要面对的学生的情况,通过原来的任课教师尽可能多滴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纪律表现等信息。
     
其次,要充分考虑开学第一天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积极预设家长或学生有可能要询问的各种问题,准备好一定的处理预案。
    
再次,要时刻注意字的穿着打扮、言行态度,如得体的服装、微笑的问候、礼貌的回答等,都会给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最后,还有班级卫生、内部摆设等,也开不得半点马虎,切忌随意和粗糙,如整洁有序的环境给人以清新、舒适,让人留恋,激励人心的欢迎标语给人以亲切、鼓舞、感动。
(二)、“新颖”创造精彩
   
既然是第一次见面,班主任必然想给学生和家长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好是“一见钟情”,使学生和家长折服。因此,就不能落入俗套,无论是教室环境的布置、会议组织形式,还是会议的内容,都要突出“新颖”二字,尽可能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真诚赢得尊重
   
为了我们今后能更好地携手帮助孩子成长,在开学第一天报到后,我们会利用家长们都到校送孩子的机会,召开一个简短的家校联谊会,请务必准时参加。提前说明、温馨提示、诚恳邀请,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欣然。在这开学的第一次家校联谊会上,班主任应力求用一颗对教育、对学生、对班级的赤诚之心把大家深深感动。
向家长提出几点:
  
第一,老师是一个成年人,要担当很多角色,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责任要但,所以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你。
 第二,老师不是圣人,难免会犯错误,人都是在不断摆正错误中成长的。
第三,老师要面对四五十个孩子,有时很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请不要期待老师会特别偏爱你,不要期待事事都给你机会。
第四,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你们一定要明白:你们是学生,学习就是你们的天职。
第五,世界的和谐,在于万事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则。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遵循纪律的约束。有许多事你想做而不能做,还有许多事你不想做但必须去做!
第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是一位益友。青春犹如一片沃土,不种庄稼必然杂草丛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牵手书这位朋友。
二、被珍藏的聘任书——培养和利用班干部的艺术
作者心语:“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有经验的班主任,善于用班干部的“闪光点”去影响、感染学生。有一个优秀的班委会的班级,就能成为一个好班级。
 (一)、班干部的选拔
     1.职位沿袭制
     2.临时指定值
     3.常务班委制和值日班长制的双轨运行模式
 (二)、班干部的任命
     1.确定任命的时间
     2.制作班干部聘任书
     3.颁发聘任书
(三)、班干部的培养
     1.“扶着走”
     2.“领着走”
     3.“放开走”
   
最后,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班干部的威信是他们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我经常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全班同学服务的精神,不能有“管人”思维和特权意识,做好同学们的表率,并以出色的工作区换取同学的信任。有一个好的班委会的班级,就能成为一个好班级。
三、构建思想和灵魂的家园——用文化经营班级
  作者心语:老班主任们都知道,一个班级就像一个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它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都形成必须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没有班级文化,一个班级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就没有灵气和活力;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育人。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我想,不外乎这么三点:思维的历练、情感的体验、精神的培养。而这些目标的达成,仅凭知识的传授、管理的说教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化,用“文”来育人、化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共鸣与碰撞,从而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在由精神上升到行动。
(一)、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全体学生逐渐受到感染而自觉地认同。集思广益的班训,共同创作的班歌,全体师生共同酝酿、共同修订、在争辩与共识中形成的班规等,都对班级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导向和规范作用;学习互助、兴建特长等小组的逐渐建立,班级各种优秀的民主选举,体现广大学生共同兴趣、爱好、情感的群体性活动,始终是形成班级文化必不可少的“促进剂”和“增效剂”。
(二)、班会与班级活动是形成班级文化的两种主要形式
   
班会和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两个主要阵地,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群策群力的核心意义,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搭建骨架”和“贯通血脉”的关键作用。
    
班会和班级活动,都要围绕着班级建设而开展。它们不可避免地要完成一些及时性的工作和任务,但是,其主题和内容的确立不能随意、盲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还要注重其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兼顾“显性文化”与“隐形文化”
      
显性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醒目的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级公约、班徽等;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和标语;摆放整齐有序的桌椅;别具一格的学生风采展示牌;惹人喜爱的学生“书画展”,丰富多彩的黑板报;精致实用的图书角以及班级活动,等等。
对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我一致主张要精心设计几个景点:
“班级心愿”——相聚三年,幸福一生。
“班训”——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动幸福。
班级口号——幸福七****,事事争先。
还有三个景区:“我是最棒的”“学生个人风采照”“成长大舞台”“名人名言”(其实是学生自己的精彩的语句)等。
我们常说,要把班级建成学生的“家”。而“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应给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依恋的友情、亲情、“爱”情,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必然源自心与心之间相融想通、和谐共鸣的文化氛围。
(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引领者”
     
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班级,班主任就是其精神领袖。首先,班主任要有文化修养与品味,要懂得班级文化的内涵。其次,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再次,班主任要引领班级形成一种文化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励、批评和监督的作用。
     
班主任要和学生做到心心相印,靠什么?首先是人格,而后是师德。班主任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这种权威和距离感来自于公正、公平、无私以及对事不对人的处事态度。
(五)、班干部是班级文化的“先锋军”
       
班干部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根”,那么班干部就是班级文化的“叶”,两者缺一不可。班干部是共同完成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旗手。
(六)、班级管理有三个比较高的境界:
一是人在班中,班在心中。
二是人如其班,班如其人。
三是人即班,班即人。
在这三种境界中,文化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境界越高,文化的重要性就越强。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品格,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