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乒乓球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发力合理。所谓发力合理就是击球准有力量。发力发的好与握拍方式、击球方式、动作协调方式、器材配置的力度(底板的硬度、套胶的硬度)等因素有关。人们可以惊奇的发现几乎每个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握拍方式不一样,使用的球板和套胶硬度不一样,击球动作幅度不一样,使用的左右手不一样等众多的不一样,但“先撞后摩”的发力方式是一样的。别小看握拍技术,握拍方式决定击球的性质,如王涛的握拍、邓亚萍的握拍、马文革的握拍、朱世赫的握拍、王励勤的握拍、孔令辉的握拍、波尔的握拍、佩尔森的握拍、张继科的握拍等众多优秀运动员的握拍都完全不一样,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如邓亚萍的握拍是很独特的,是属于深握类型,有利于用腰部、上臂、前臂发力击球比较准确,有利于正手和侧身进攻,有利于站位近台,照顾左右。快攻结合弧圈球的典范---王涛,他的握拍法也比较特别,看起来属于外撇类型,拍形角度比较固定,非常有利于近台反手快拨和快弹,也有利于正手进攻,能充分发挥手腕和食指的力量,杀伤力比较大。王涛打球的凌厉快速风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球迷喜爱,尤其反手发力好,成为那个时代横拍反手快拨公认的好样板。王涛使用的底板是阿瓦拉(AVALOXP700)7层硬质底板,反手是TSP(SPECTOL)生胶(海绵厚1.7-1.9),正手是红双喜G888硬质套胶(胶片很粘,海绵是最硬性)。佩尔森的握拍更是奇特,但中远台的技术非常出色。同类打法的握拍也尽不相同,如削球打法,松下浩二的握拍与朱世赫的握拍根本不一样,松的握拍削球显得稳健但旋转不够,朱世赫的握拍非常有利于正手拉弧圈球和反手加转削球。
合理握拍对儿童学打乒乓球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少年刚开始学打乒乓球时,一定要先选择打法,再确定握拍方式,然后配置打法所需的球拍,再苦练打法所构成的基本功。这样方向和目标清楚,又有可供模仿学习的榜样,球技进步就比较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