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地毯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手工艺品,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了。她以优秀天然的质地、美丽雅致的图案和精湛细腻的工艺受到世人的喜爱,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世界各地的许多宫殿、著名建筑、豪宅、艺术画廊和博物馆,都把波斯地毯作为收藏品。似乎人们只要说起地毯,“波斯”就成了最高级别!所以,到了伊朗,不去逛逛地毯商店,那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有机会,在德黑兰去参观一下《地毯博物馆》,那更是极有价值的事情。
P1.
伊朗《地毯博物馆》,1978年建成开馆,外形就像是一台地毯编织机。
这里是国家专门从伊朗各地收集有珍贵古地毯约5000多件,属于收藏级。展厅内目前展出了几百幅,为了保护,展馆内灯光很暗,参观者不能用手触摸,拍摄不能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P2.
波斯地毯的原料,是羊毛、棉或真丝,个别的甚至是加入了金、银丝。其颜色染料的特点是从植物和矿石中提取,染色经久不褪不变。很多古地毯至今色泽鲜艳、光彩灼灼。
P3.
关于波斯地毯的出现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着许多传说和版本。但是无论哪一种版本,都会一致认为,波斯手工地毯登峰造极的时期是萨法维王朝时期(1499-1722),也就是我们之前的游记中记录“四十柱王宫”、“伊玛目广场”、“哈鸠大桥”的时候。
而且,那时候的地毯编织中心就在伊斯法罕,那里汇集了波斯丰富而悠久的传统和文化。
下面就是博物馆中展示的十七世纪的一幅地毯:
图案是描绘植物叶;材料是真丝,银线和棉;尺寸为 410× 180 CM;产地伊斯法罕
P4.
虽然是三百多年前的地毯,但至今色彩依然鲜艳。棉线只是背面的经纬组织,这幅地毯表现图案的是真丝和银丝线。我们可以再仔细看一下局部细节:
P5.
波斯手工地毯是一村一镇、一家一户世代相传下来的工艺,通过上千年的交流促使大家在编织技术方面按照地区有了许多相同之处,特别是在经线、纬线、毛纱的粗细比例、打结方法。
打结的方法,伊斯法罕等很多地方用的都是”波斯结织法“;但靠近土耳其的地方用的是“土耳其结织法”。至于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哪里,这太专业了,我表达不清楚。
单位面积打结毛纱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地毯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打结数量越多,地毯的花纹越精致细密。
P6.
但是,地毯的打结密度还不是波斯地毯质量的唯一标准,图案美观以及颜色的搭配也是波斯地毯价值的重要因素。颜色运用越多,价值越高。有的羊毛颜色本身就是多种多样,有黑色、米色、棕色、黄色;需要染色时,也只使用天然材料,如植物的根、茎、皮,或者昆虫提取染成。这些手工染色技艺是靠工匠们世世代代秘密传承下来的。
P7.
上面我们观赏的是真丝和银丝线编织的地毯。而羊毛是编织波斯地毯的主要原料。据介绍,寒冷地区的羊毛纤维柔软细长;特别是
8至14月羔羊身上的羊毛又是最优质的。这样的羊毛叫“考克”。高质量、多结的波斯地毯都是采用考克来作原料的,编织的地毯手感细腻、平滑而且柔软。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十八世纪的羊毛地毯:
绘画图案;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350× 260;产地是卡尚
P8.
这幅人物绘画图案的羊毛地毯,编织十分精细,用工笔画的方法,夸张描绘了民间传说故事。请看一下这地毯的局部。几百年了,人物还是那么生动、色彩依然鲜明:
P9.
波斯时期的地毯编织地区,除了上面的伊斯法罕、卡尚,其它还有大不里士、马什哈德、科尔曼、纳因、库姆、比贾尔等地。
手工编织是纯正波斯地毯的基本要求。据说,专业的织工要从七八岁开始学起,直到适婚年龄才有可能完全掌握。制作波斯地毯需要能工巧匠几个月、几年的辛勤劳作。因为是手工编织,那就使没有两张波斯地毯是完全一样的。
通常手工波斯地毯的寿命可达
100年以上,其年限越久、价值便越高,最后成为古董珍品。因此波斯地毯除了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外,还极具收藏价值,可以像黄金、珠宝那样流通。
下面我们就集中的来观赏一批馆中收藏的十九世纪波斯地毯:
1805年,繁覆方格图案:国王的故事;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425×
356;产地是大不里士
P10.

19世纪,壁龛:天堂之门;材料是丝和羊毛;尺寸为 258× 343;产地是伊斯法罕
P11.
19世纪,绘画图案:打猎场景;材料是真丝和棉;尺寸为 204× 127;产地为卡尚
P12.
19世纪中期,四周大团花;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132×197;产地为法拉罕
P13.
19世纪末,十二宫图案;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218× 145;产地为伊斯法罕
P14.
19世纪末,阿夫沙时期的纳德王;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430×567;产地巴克赫提亚
P15.
P16.
1898年,生命树;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170×287;产地为科尔曼
P17.
下面我们再观赏一批上个世纪的波斯地毯。
1905年,国王和著名人士;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382× 261;产地是科尔曼
P18.
1910年,浪漫绘画图案:哈桑·沙赫罗克;材料是羊毛和面;尺寸为 135× 218;产地是科尔曼
P19.
1910年,著名人物绘画:哈桑·沙赫罗克;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167× 280;产地是科尔曼
P20.
1916年,故事体绘画:哈桑·沙赫罗克;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161× 252;产地是科尔曼
P21.
20世纪初,四季图案;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220×298;产地是大不里士
P22.
P23.
耐人寻味的是,图案中央的波斯王前面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标志,在二十世纪的伊朗,已经坦然面对民族历史和宗教。
P24.
20世纪初,鸟和树,四周大团花;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325× 244;产地为科尔曼
P25.
20世纪初,绘画图案:Shan Abboss 的肖像;其它都未标注。
P26.
20世纪中叶,四周大团花;材料是全真丝;尺寸为 202× 130;产地为卡尚。
P27.
20世纪中叶,萨菲酋长,四周大团花;材料是羊毛和棉;尺寸为 528× 364;产地为卡拉商。
P28.
1977年,阿拉伯风格的团花和动物;材料是真丝和羊毛;尺寸为 212× 148;产地伊斯法罕。
P29.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仅是展馆中我边走边看、拍摄的一部分。在现场所看的效果更是震撼:风尘掩盖不了这百多年前的编织物的色泽光辉!这哪是地毯,真的都是应该挂在墙上的艺术品!
游客们对介绍波斯地毯的书籍也都爱不释手:
P30.
P31.
在地毯馆的庭院中散步,能感受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波斯民族艺术创作的源泉!
P32.
P33.
而且十分重要的是,波斯地毯这一古老的工艺现在在伊朗被十分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据介绍,伊朗目前的人口有7500万,其中10%的人口从事与地毯产业有关的职业,包括原料的制作、编织、还有地毯的销售等人员。所以我们在伊朗全国各地的商贸市场都能看到一流的波斯地毯!
P34.
后记:1978年这个《地毯博物馆》建成展出后不久,伊朗就发生了“伊斯兰革命”。两者没有一点联系,但却是一个极其巧合的时间结点。1978年,伊朗发生了大规模的发对巴列维王朝(君主立宪体制)的示威活动,继而的罢工使整个国家瘫痪。1979年,巴列维王朝流亡海外后,而伊朗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却在外流亡15年后回到伊朗,通过公投,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根据新的伊斯兰共和国宪法,选出国家总统的同时,规定霍梅尼为国家最高神权领袖,称为“革命领袖”,使伊朗成为现代神权性君主政体国家。
下辑我们就去参观巴列维王朝的王宫和安葬霍梅尼的礼拜寺,了解一个国家贫富差距悬殊以后的突然革命是怎样发生的。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