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非草原(14):肯尼亚人物的素描

(2013-11-20 19:37:28)
标签:

东非草原

肯尼亚

马赛人

非洲人物

小鸟窗口

分类: 非洲

 

    上辑博友评论中对最后那张大厨的照片都给予了肯定,我很高兴!可能大家都觉得在黑夜中拍非洲黑人兄弟会不容易吧!今天再贴些在肯尼亚拍的人物照片,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肯尼亚现有人口约4100万,42个民族。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中 45%信奉基督教新教, 33%信奉天主教, 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肯尼亚民族中有一支少数民族,马赛族,使用马赛语。这是目前肯尼亚草原仅存的仍保持严格部落制度的游牧民族。

      P1.http://s3/mw690/001WlErugy6E5tXijyG72&690

 

 

    马赛民族目前在肯坦东非草原尚存三十五万人,是尼罗河游牧部落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拒绝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让他们定居下来的建议,他们厌恶现代人类的交通工具,他们在东非草原与野生动物为伴一起生活....

 

                                     

 

    到肯尼亚旅游,很多人都会争取到马赛部落去瞧一瞧!

    需要强调的是,在肯尼亚参观马赛部落,不会像在中国旅游景点参观少数民族的民居请些职业或群众演员来表演那样,而真真实实的马赛人和现居的窝棚:

      P2.http://s3/mw690/001WlErugy6E5tXy0hA82&690

 

 

    马赛人的传统屋子是树枝、泥土、茅草垒起来的。像倒扣的缸,开一个很小的门,人只能弯腰才能进去。在热带大草原上,这样的屋子根本挡不住日晒、雨淋和白蚁破坏,以至于马赛人不停的补墙、换柱、加草,甚至盖房、迁居。

    每个屋子都不大,只有一米多高的门没有窗,里面很黑无法拍照。靠墙是个土炕,屋中央有个烧木炭的小火坑,以抵御草原阴冷潮湿。

    马赛人实行一夫多妻制,每取一个老婆,男子就必须筑垒一个屋子,每个妻子都享有相同的权利。

    每个家族几代人,会有很多的窝棚集中在一起。它们的周围是用荆棘、树枝、藤条编堆的围栏,以防深夜野兽侵扰。

              P3.http://s2/mw690/001WlErugy6E5tXAzpT01&690

 

 

    我之所以说我们去的马赛部落不是演员扮演的,是这些马赛人脸上都有部落家族的烙印,这可是用火烙的哦!还有那从小就穿大了的耳洞:

              P4.http://s7/mw690/001WlErugy6E5tXD6BM56&690

 

 

    马赛男人随身有两件重要的东西:一根长棍或长矛用于防身、赶牛;还有保存很干燥的树枝和木块各一段,他们为我们表演了在太阳下钻木取火的绝技!

    马赛人的装束很鲜艳,都是手工穿制的:

            P5.http://s16/mw690/001WlErugy6E5tXFHQz6f&690

 

 

    当然,我相信这些都是他们“接客”的行头,没有客人来到就会穿的随意些。

    再看一下这位美丽姑娘脸上的烙印,心里觉得有点不忍....

            P6.http://s9/mw690/001WlErugy6E5tXMeG438&690

 

 

            P7.http://s13/mw690/001WlErugy6E5tXJQRe9c&690

 

 

    哈哈,被女人簇拥着的感觉真好....

      P8.http://s14/mw690/001WlErugy6E5tXQjwhcd&690

 

 

    马赛人善于奔跑跳跃,骁勇善猎。事实上,他们现在尽管生活在草原丛林与野生动物为伴,但已经不狩猎了,也不食野味。每个家族都饲养了几十、上百头牛,以牛肉、牛乳为食,并喜欢吸饮鲜牛血,甚至口干了就拔出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草管去吸血。所以,马赛人圈养的牛都很瘦:

      P9.http://s15/mw690/001WlErugy6E5tXXFfgce&690

 

 

    现在的马赛人活动范围小了,因为他们原来迁徙的草原都被国家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教会、周围的农场主、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在影响着他们。框架简易房出现了,孩子们被送进了教会学校:

      P10.http://s3/mw690/001WlErugy6E5tY0j5w02&690

 

 

    可以想象,马赛人的下一代,或者再一代,一定会比他们的父辈想的更多想的更远,他们一定不会再满足呆在这些窝棚之间:

      P11.http://s1/mw690/001WlErugy6E5tXUVWg90&690

 

 

    他们会开始想知道:这四个轮子的汽车是怎么开起来的?

             P12.http://s6/mw690/001WlErugy6E5tY2LkN15&690

 

 

    这两个大翅膀的飞机是怎么上天的?

            P13.http://s8/mw690/001WlErugy6E5tY7nuve7&690

 

 

    这圆玻璃片对着自己怎么就把人影留在黑匣子里呢?

            P14.http://s11/mw690/001WlErugy6E5tYacgq3a&690

 

 

    他们会长大,他们有了文化,还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生活这么贫乏吗?

      P15.http://s14/mw690/001WlErugy6E5tYcB4xad&690

 

 

             P16.http://s10/mw690/001WlErugy6E5tYhamR89&690

 

 

    过去,殖民主义者为了扩张,霸占土著民族的土地、剥夺他们的权利甚至是生命,这是罪恶!但同时,也为这落后土地带来了科学、学校和医院。

    我们举个小例子:下面请看一张照片,生活在草原上几乎与世隔绝的马赛人,每人牙齿的下排从小就被拔掉两颗门牙,这为什么呢?

      P17.http://s14/mw690/001WlErugy6E5tYk0Hz4d&690

 

 

    那是因为马赛人怕生病昏迷后撬不开他们的嘴,为了能及时灌草药而从小就被拔掉了下排两颗门牙!

 

    1875年,肯尼亚被英国政府宣布为“东非保护地”,很多欧洲移民来到这块东非草原建立庄园。他们带来了猎枪、圣经和留声机!由此也培育出一批批肯尼亚本土知识分子....这些肯尼亚精英最后成为殖民主义的掘墓人!1963年肯尼亚和平举行大选,建立共和国,宣布独立!

     

    现在,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郊外,保留了丹麦女作家卡伦上个世纪20年代的故居。这是1963年丹麦政府赠与刚刚独立的肯尼亚独立政府的礼物:

      P18.http://s10/mw690/001WlErugy6E5tYoIkh39&690

 

 

    卡伦故居,历经100年,这里依然保存着著名小说《走出非洲》作者卡伦·布里克森当初生活的场景。

    1913年,年轻的卡伦,一个丹麦的富家女,为了博得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来到肯尼亚与表哥、瑞典男爵布罗·布里克森结婚。1917年起卡伦夫妇在这里生活,甚至1925年离婚仍继续居住到1931年。

    卡伦和布罗当时共同经营了一个咖啡种植农场,有一千多个非洲土人。卡伦从一个只顾打猎、娱乐、婚外情的女权主义者,慢慢同情、帮助黑人农民和孩子们,深受当地黑人们的热爱。但最后,由于经营不善,以及布罗出走、情人坠机身亡、咖啡园火灾,卡伦不得不告别度过她青春岁月的肯尼亚庄园,满怀哀怨怅惘离开她喜爱的非洲....

    1937年,卡伦以伊萨克·迪内森的名字在丹麦发表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引起轰动。

             P19.http://s5/mw690/001WlErugy6E5u4hCjq84&690

                                                                    此海报画面来自网络

 

    1985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并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响七个大奖!

    电影中,扮演卡伦的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据说,起先导演并不想让她出演,说她不够性感,所以,斯特里普去见导演时,特地穿了一件低胸衫,通过了。这件事,也表明原型卡伦在作品中的形象。

            P20.http://s8/mw690/001WlErugy6E5u4ngura7&690

                                                                      此影片截图来自网络

 

 

    卡伦故居里的书房、卧室、客房、厨房、客厅等房间都保持了原貌,但里面不让拍照。我特别记得卡伦和丈夫布罗是分房睡的,双方都要得到对方的答应才能进对方的房间;我还特别记得卡伦的窗口会放信号给某人....

    穿过被三角梅掩映着的门廊,来到花园,南洋杉树、非洲郁金香树中,还散落着当初卡伦使用过多农具:

      P21.http://s5/mw690/001WlErugy6E5u4wKSUc4&690

 

 

    P22.http://s10/mw690/001WlErugy6E5u4CgmB49&690

 

 

      P23.http://s15/mw690/001WlErugy6E5u4Hbga7e&690

 

 

    目前,卡伦故居之所以还受到肯尼亚人民和政府的爱护,就是因为卡伦传达给了非洲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和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卡伦的《走出非洲》把非洲介绍给了世界!

 

    现在,肯尼亚是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旅游业、茶叶、咖啡和花卉是重要的创汇行业。

      P24.http://s8/mw690/001WlErugy6E5u4Jkvt47&690

 

 

      P25.http://s15/mw690/001WlErugy6E5u53XwW9e&690

 

 

    但是肯尼亚的贫困率还很高,人均寿命60岁还不到。所以,在肯尼亚没有“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在肯尼亚看到“老人”,多出现在木雕作品中,他们是智者,受到极大的尊重!

      P26.http://s4/mw690/001WlErugy6E5u5gd3543&690

 

 

    为了改变落后的状况,肯尼亚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事业。2003年起,立法实行八年免费初等教育。

      P27.http://s16/mw690/001WlErugy6E5u4M3fx0f&690

 

 

      P28.http://s13/mw690/001WlErugy6E5u4Q9UU0c&690

 

 

              P29.http://s7/mw690/001WlErugy6E5u4UDumf6&690

 

 

              P30.http://s12/mw690/001WlErugy6E5u4YUPh2b&690

 

 

              P31.http://s3/mw690/001WlErugy6E5u51lLQb2&690

 

 

    目前,教育经费已经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0%左右,并还在逐年上升。在校学生不管是城市农村的,都穿戴的整整齐齐的,精神面貌很好!

      P32.http://s15/mw690/001WlErugy6E5u56FNc2e&690

 

 

      P33.http://s11/mw690/001WlErugy6E5u597Ps1a&690

 

 

      P34.http://s13/mw690/001WlErugy6E5u5dviY7c&690

 

 

    据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肯尼亚地区代表拉格纳·古德姆得森在九月份说,肯尼亚境内发现了石油!他并且预测说,六年后肯尼亚将有能力进行商业化的石油生产,有望成为东非地区第一个石油出口国!

    届时,宝贵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将推动服务、通讯和金融部门,使肯尼亚在未来十年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

    我为肯尼亚人民的幸运感到高兴!

 

    不过到时候,我们希望在肯尼亚的街头,还能看到这些可爱的石器制品!

      P35.http://s7/mw690/001WlErugy6E5u5mDTo26&690

 

 

    最后摘录一段肯尼亚的社会新闻:今年八月有报道说,肯尼亚有两名男子,姆温德瓦和基马尼签订协议,不再打架和互相威胁,要共同“迎娶”蒙巴萨县的一个女子。据说,四年多来,这位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一直与这两名男子有恋情,并明确拒绝在他们中间做出选择。这两个男子都没有为难这女人,在采访中都承认爱这名女子和她的孩子,所以商议制订出轮班表,轮流住进她家,共同抚养她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