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柳边驿,富村驿一路前行,我在秋林驿等你(二)
(2014-07-09 23:06:15)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古驿往事 |
|
|
|
|
|
西 河 流 韵 自怜不及高枝上, 饱汲清风不费钱。 —《舆地纪胜》卷一八五 【注释】 ①清凉院:《舆地纪胜》称:“清凉院在南部”,大约在今南部升钟区境内西河岸边。 曲端:宋·镇戎人,字正甫。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金兵攻陕西,端治兵泾原,力战败之。张浚宣抚川陕,承制拜曲端宣州观察史,知渭州。绍兴元年叙正任荣州剌史。 ②日脚:太阳穿过云隙射下来的光线。岑参诗“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 【评点】 此诗为曲端随张浚军由陕入蜀,经阆中过南部时所作。是时曲端军权已被夺,英雄无用武之地,心情愤懑,自叹不能如蝉居高枝而能自鸣得意。 猴垭夜度 高岭横云外, 穷猿啼夜月③, 危磴遮人面④,巑峰列虎牙⑤。 几回防失足, —道光《南部县志》卷三十 【注释】 ①猴垭:在今南部县万年乡境内,有大小两猴垭。是古代阆中通往成都必经之地。 谢家鳞:阆中人,雍正甲辰科举人。 ②垭口两侧高山夹峙,故谓一径斜。 ③早年古木参天,常有猴群出没。 ④枯槎:垭口有枯柏一株,枝干硕大,相传曾为张飞系马处。 ⑤磴:山路石级。 ⑥巑(cuán 【评点】 夜度大猴垭 ——清道光《南部县志》春三十 【注释】 ①大猴垭:见谢家鳞《猴垭夜度》诗注。 吴省钦:江苏南江人,乾隆进士,嘉庆中督学入川。(《四川省志》) 【评点】 可作历史读。清乾嘉间,吏治腐败,官吏大肆压榨掠夺,民不堪命。大猴垭这一幅凄凉夜景,令人惨不忍睹。用以观照当今之农村如何? 宿西江寺 【注释】 ① 朱簠:《四川通志》嘉庆版):“朱簠浙江人,嘉靖中由进士知顺庆府,振废典励,文学政事,人咸称颂。” ②龙会:即龙华会,《荆楚岁时记》:“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沐浴,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 ③石矼(gōng ④临北极:居北面。 ⑤凫舄:指仙履。东汉王乔故事,王乔朝帝,不见车马,人但见双凫飞至,以罗网凫下,乃一只舄,故知王乔有仙术。王乔为地方官,后遂借用为地方官故实。苏轼诗“刺史迎门凫舄。”
舄(xì戏) 【评点】 四面层峰入望遥,山灵有意若为招。 秧田十里高低水,茅屋三村宛转桥②。 牛背牧童连草负,云中老衲检香烧③。 惟怜仆隶驰驱急,画本翻教细意描④。 —清·道光《南部县志》卷三十 【注释】 ①定水寺:在今南部县定水镇。境内山峦叠起,有“兰登山”、“锦屏山”、山寺奇特。 周起瑶:江西瑞昌人,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嘉庆七年任南部县知县。性磊落,工诗文,尝集文人吟咏,士气丕振。 ②三村:古人以三为多,这里为了对仗,不是实指,而是村村。 ③云中老衲:指定水寺的老和尚。 ④结尾两句:指在途中停下来,拿出画本勾勒写生,同时也让跟随的仆隶歇歇。 【评点】 作者能诗能画。此诗中好一幅山水田园风景图。“行人得句,不用前驱”。吟咏不足,再用画本勾描。 锦屏叠秀 云破山岚补 【注释】 ①锦屏山:《南部县志》载:“锦屏山两峰对峙,中有列石甚奇,遥望若宝屏然”。山位于定水镇西侧,山寺奇特,双峰兀起,巨石七尊耸列其中。树木葱郁,花草错杂,宝马河绕流其下。远望如一青翠秀雅的天然屏风。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山下有寺,惜已毁。 李允修:见李允修《灵云洞》注①。 ②锦屏山下有锦屏寺,濒临宝马河,特产金丝鲤鱼。 【评点】 作者身在锦屏古寺中,推窗仰望锦屏山风景,俯槛看宝马河鱼戏。平实自然。 题兰登山 闲谈老子言忠孝,不是飞升羽化流⑥。 ——清道光《南部县志》卷三十 【注释】 ①兰登山:在今南部县定水镇西兴盛乡境内,它背群山,面洁水,是西汉严君平隐居的地方,曾有“朝游蓬汉,暮宿兰登”之句流传。原有兰登观,山腰严君平的读书洞。“兰登晚眺”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 张士琦:南部县人,拔贡。生平不详。 ②汉代高人:指严君平。 ③原诗自注:碑载君平游此,闻芝兰之气,故留止焉。 ④原诗自注:江边有巨石对立,俗传为君平试剑所分。 ⑤原诗自注:有石洞,俗传烧丹处。 ⑥羽化:指飞升成仙。《晋书·许迈传》:“玄自后莫测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评点】 作者对兰登山“残碑”之类并不可惜,对“附会”之说,“烧丹”之类不以为然,标示“忠孝”,显儒生本色。诗艺一般,聊为历史佐证。 天马山雨行 【注释】 ①天马山:在今南部县太华乡境内。 王士正(1634-1711)清诗人。原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论诗创神韵说。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等。 ②折坂(hǎn板):喻曲折的坡路。 ③诘屈:犹曲折。全句喻曲折山路,如穿行于牛角之中。 ④指明末清初四川经历二十余年战乱,白骨累累。 ⑤荒鸡句:形容路断人稀,一片凄凉。 【评点】 王阮亭于康熙十一年,典四川乡试,过南部时正是四川经历明末清初二十年战乱之后。所到之处,土地残破,路断人稀,一片荒凉。加之秋雨绵绵,举步维艰,不禁悲从中来。此诗真切生动,活活勾出一幅灾荒图。可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战乱甫停的四川,次年吴三桂叛军大举入川,又给四川人民带来八年更大的劫难。 咏柳边驿前棕树 云林秋尽叶齐凋, 棕树临风翠扇摇。 【注释】 ①柳边驿:现名柳驿场,直距南隆镇32公里。驿: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驿站。 棕树,即棕榈。 刘成德:山西蒲坂人,进士。明正德中任四川按察司佥事。 ②听雨:雨打芭蕉的声音,悦耳动听。陆游《忆昔》“旋种芭蕉听雨声。” ③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宽大。四川城乡常栽培以供观赏。李清照词:“窗前谁种芭蕉树,荫满中庭”。 【评点】 秋尽叶齐凋,而棕树浓绿,临风摇曳如翠扇然。作者把棕叶临风和芭蕉听雨联系起来,意境新奇。 柳
边驿 停鞭小倚风前柳,斜林深处听竹鸡④。 —清道光《南部县志》卷三十 【注释】 ①柳边驿:见刘成德《柳边驿前棕树》注①。 吴升:“江油人,雍正戊申科贡生。 ②信马蹄: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唐岑参《西掖省即事》诗:“薄暮垂鞭信马归”。 ③翠烟:青烟。宋·秦观《望海潮》词:“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④竹鸡:鸟名。形似鹧鸪而小,多生活在竹林中。 【评点】 作者似是一位悠闲的游客,他和那些在驿道上策马疾驰的信使不同,任马在迂迥的山路上信蹄行走。一眼望见翠烟驿楼,便下马来倚靠在一棵大柳树下小憩,仰观春风杨柳万千条,倾听林荫竹鸡声声鸣。一路鞍马劳顿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此诗如实描绘,不事雕凿,自然清新。 缅想英雄气,临流一浩然。 ——清道光《南部县志》卷三十 【注释】 郑日奎:清·贵溪人,字次公。顺治进士,官礼部主事。康熙中与王士祯同典四川乡试。 【评点】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