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6/large/001WlpaNgy6MHqidxpX05
-本文摘自豆瓣影评及奇爱博士博客
费里尼(1920-1993年),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早年当过记者、编辑,喜文擅画。曾为很多电影编剧(如罗西里尼的《不设防的城市》和《游击队》)。从影后拍摄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影,如《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费利尼更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费利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
http://s11/large/001WlpaNgy6MHspoy828a
1963年的《八部半》以一个灵感枯竭的导演基多为主人公,他在筹拍他的第九部电影时的经历,回忆、幻想、梦臆以及现实穿插。在这部电影中,费里尼对梦的表现可以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媲美,片中共有的11个梦成了电影学院研究的范本。开头从紧闭的车中爬出,飞向天空,后来又有根绳子把他扯了下来,以及他被一大群女人围着给洗澡的镜头,都可以称为神来之笔。《八部半》为其后的心理片确立了一个经典范式。而该片在摄影及剪接上的创新也不可忽视,费里尼对于运动镜头的把握炉火纯青,在疗养院段落开场的那个镜头中,摄影机如行云流水般地穿行摇移于空间之中,将疗养院复杂的人物交待得有条不紊。Guido在服务台和罗马的妻子通完电话后的镜头处理方式,20年后好莱坞才学会。而本片的如同时空穿梭的剪接也被命名为“意识流”风格。
影片表现了一位叫Guido电影导演在筹拍一部新影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危机。为了拍片,他来到温泉疗养院,同时为影片的拍摄作准备,然而,他却发现自己的创作陷入了危机中。他的构思模糊且矛盾重重。与此同时,他在个人情感和生活中也陷入了困境。
《八部半》是费里尼的创作转向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标志。它通过一个隐预性的故事,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影片题目的含义,一说是指吉多没有完成自己的第九部影片,一说是费里尼自己的七部半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Guido在现实中遇到的事业和生活上的种种困境,另一条则是通过Guido对童年的回忆和成年后的梦境探索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
《八部半》打破了传统的电影表现形式,让摄影机直观人的心灵深处,运用“心理时间”(时空交错)、自由联想、内心独白以及种种象征手法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借以表现人生与社会。
电影在一个梦境中开始了.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场大堵车的场面,Guido的后脑勺在一辆汽车内出现后镜头马上移开,Guido汽车内出现的烟雾,旁边巴士的窗口伸出的一条条整齐的手臂,加上此段没有任何的音效,显示出这是一个充满超现实与焦虑气氛的梦境.车流中Guido的情妇卡拉正被一名陌生人逗得很开心.在朦胧紧张的气氛中Guido从车顶挣扎地爬出,张开双臂,腾云而上,仿佛重获自由的小鸟.此时镜头给到海滩上新片中的经纪人,他们用不知道什么时候绑在他脚上的绳索把他拉向地面.
回到现实,我们看到Guido此时正在接受医生的诊疗,让他多喝矿泉水.他接着来到隔壁的房间,打开灯,还是很暗,我们看到他一脸憔悴.忽然画面变得很亮,表现出费里尼的存在,也让人难辩这是梦还是现实.他脱下外套,接着像是发现了地上的什么东西,弯腰去看. 接着伴随着摄象机精彩的横移镜头和交响乐的声音,我们看到前景一个老人正在喝水,远景虚焦处一名穿黑衣的修女走过.镜头继续移动,后景清晰起来,两位穿黑衣的神职人员走过,带出了一群身着白衣的修女.回到前景,几位贵妇人对着镜头在喝水,最后在指挥演奏的音乐家处停下.接着切换到Guido在排队的人群中等待领水.他忽然注意到Claudia身穿一袭白衣从远处出现,蹲下身温柔地递给他一杯水,突然响起了老护士的声音,原来这不过是他的幻想.他希望通过水来治疗自己的一切问题,找到生活的希望,希望象征女神的Claudia带他走出现实中的种种困惑.
画面再次转换,一位影评人正对着镜头喋喋不休地批评着Guido电影的各种不足,暗示他真正的困境在这里.当我们以为这是Guido的视角的时候,我们却看到Guido出现在了远景的画面.他坐着不断抖动的脚表明他对这种评论的不耐烦.
这时他发现了老朋友莫滋波塔向他走来,在一番寒暄之后,他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影评人之前给他的写着各种批评的小纸片上. 镜头来到火车站,他坐在椅子上看小纸片,忽然气愤地把它扔在了地上.此时火车来了.他捡起地上的纸片走到站台前.靠近他这面的火车上一个教士,母亲和孩子走了下来,隐喻家庭与道德.正当他以为自己等的人没来时,情妇卡拉从火车的另一头出现了,与左边的教士,母亲和孩子形成有趣的对照.接着教士,母亲和孩子走出画面,Guido走上前去迎接卡拉.两人走出了象征道德约束的铁门,去了一家小旅店.两人吃完饭,Guido让她扮成妓女与自己做爱,甚至还为她化了妆.表现出他此时已经人戏不分了,卡拉却只当作是一种游戏.
http://s7/large/001WlpaNgy6MHsABVVc16
接着Guido又开始做梦了,母亲在擦父亲的棺木,接着制片人出现,他的噩梦始终与创作相联系.接着母亲亲吻他分开时又变成了妻子的脸,反映了母子和夫妻关系的混乱. 回到现实,晚上Guido来到酒店大厅.助理导演从画面左边出现,接着不断有经纪人,演员,记者,知识分子进入Guido空间,他找来的女星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各种口音的意大利语英语交杂,他似乎无法从中突围.弥漫着一种不安的,令人崩溃的情绪.
制片人及随从从楼梯上走下,俯拍半开玩笑跪在他们面前的Guido,接着他在他们的包围中来到温泉广场. 在餐桌上,他戴了一个小丑鼻子,表示自己对这种夸夸其谈的聚会兴趣索然.他努力周旋在各种问题中间,朋友的中年危机,记者的无聊问题.这时,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在非常舞台化的方式下登场了.他和助手说服Guido玩一种类似读心术的游戏.结果读到了"ASA NISI MASA",简称"Anima".在心理学中特指男性对讨论女性感情的一种心理投射. 童年的记忆在眼前浮现,奶妈和祖母抱着小Guido到大酒桶洗澡,接着哄他上床睡觉.祖母离开后并没有睡着的小女孩叫醒Guido,告诉他不要睡,学会"ASA NISI MASA"的咒语就可以找到宝藏.这段回忆意味着在童年时得到过温暖的Guido,在成年后依然在寻找着这种安全感.
现实里,Guido在大厅遇见了等待他的女星,她天真又兼具成熟,有母亲与女儿的两种特制.她想知道自己要演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她的形象与之前的奶妈产生了自由联想.这时妻子给他打来了电话,由于内疚,他告诉妻子希望她也能过来陪伴她. 接着Guido来到电影制作室,他在这里感到很自在,似乎这里才是他的家.先是出现了穿白色内衣的制片主任,接着他拉开了一扇画着农舍的门,制片主任的两位侄女正躺在床上批评Guido的爱情片拍得如何烂.制片主任似乎注意到了Guido有烦心事,在他离开时一直在安慰他,但是无果而终.老朋友和合作者克诺奇亚在酒店黑暗的走廊等着他,希望能继续为其工作.他无动于衷,克诺奇亚气愤地留下一句"你变了",恰好说出了Guido对自己导演生涯的担忧.
http://s9/large/001WlpaNgy6MHssZXGE58
回到卧室,他幻想着Claudia出现.她代表着他心中的美,高于一切,能带给温暖,安慰.此时她正在给他铺床.卡拉的丰满,奶妈的温柔,妻子的贤淑,她综合了Guido看来女人的所有优点.正在他努力在脑中构建Claudia在自己新电影中的角色时,一通电话把他拉回了现实世界.通过他的脚我们发现他的不高兴.
原来是情妇卡拉发高烧了.卡拉受欲望所制,之前一下火车就要吃饭,Guido睡着时边看漫画边吃东西.发烧暗示着她无节制的性格.在这段Guido一直占据着画面次要的位置,显示出他有意与她保持距离.她杂乱无章地谈论着丈夫,寓所,然后甚至用手去抓Guido.但他觉得心烦意乱,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http://s9/large/001WlpaNgy6MHsl0T7G48
画面转到Guido面见教皇,当他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时,看到一位妇女在下山时怕弄脏裙子而提裙的动作唤起了他童年的一段记忆.天主教的严格教规和粗俗村妇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闪回童年,Guido和小伙伴们来到住在代表自由纯洁的大海边的妓女Saraghina.他们给她钱,她为他们跳上一段艳舞.她在这里是性的象征,体态丰满,但一点也不漂亮,甚至有些恶心和可笑.对于童年的Guido来说她却也许是最美的女人,因为她是他的性启蒙者.接着教士们发现了他们的秘密,追Guido这段费里尼特意加快镜头增加喜剧效果.他被带到教士们和母亲面前接受判罚.母亲在这里的夸张表演显示出她并不认为这是一件罪过.接下来严厉的惩罚使Guido形成了心理阴影.正是这种阴影让他成年后不断寻找着生活中完美的圣女.Saraghina一段唯美抒情,有着童话故事的色彩。可是Guido的编剧却认为这段故事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和深度。
镜头又来到迷宫般的公共浴室,雾气弥漫.制片人在这里与Guido边走边谈论对新电影的想法,但他却显得心不在焉.桑拿后他被叫去面见教皇.但他只能通过一扇小窗与桑拿室的教皇交流,他告诉教皇自己有很多烦恼.教皇却告诉他"欢乐本就不是生活的专利."Guido感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这次谈话,于是离开了.
现实中的Guido与妻子Luisa在街上偶遇了,当打扮中性,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的妻子走过时,镜头反打到Guido沮丧的表情,表明这是他的视角.接着他上去打招呼,两人来到舞会跳舞.这时我们发现Luisa其实很漂亮.随后制片人与Luisa的女友罗萨拉出现了.于是他们一同前往为Guido的新电影搭建的巨大发射场布景,路上Luisa特意不与丈夫同座. 当Luisa上到发射架布景去时.Guido和罗萨拉进行了一段谈话,他说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让自己心烦.罗萨拉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镜头马上转到布景,预示着这部电影失败的命运,她要他更理性地去思考.
晚上,Guido躺在卧室的床上,这时Luisa走了进来,因为丈夫的冷淡,此时她又戴上了眼镜.她熄灭烟头,然后故作轻松地质问Guido的不忠,但Guido却不愿坦白相告.一番不愉快之后两人背对背不再说话.这时镜头向上拉,我们才发现他们其实是睡在两张床上.
第二天露天咖啡厅,情妇卡拉坐着四轮马车花枝招展地出现,这里只有Guido.Luisa和罗萨拉.Luisa狠狠盯着她,让丈夫不要再解释了.不断撒谎的Guido最后不得不戴上墨镜掩饰自己的不自在.镜头一转,在他的幻想中妻子正在夸耀着情妇,和谐地相处.他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画面来到农舍,此时Luisa的形象又变为了农妇,而Guido成了一个农场主.朋友的女友,卡拉,女星等之前出现过的女性此刻都成了他的奴仆.她们给他温暖,安慰他.罗萨拉也来了,但她却在嘲笑着他.妻子和情妇和谐共处,奶妈的出现象征着童年的温暖.她们为他倒洗澡水,然后和童年一样用床单包裹着他.暗喻他对回归童年的渴望.
接着Guido让年老色衰的舞女住到楼上的"冷宫"去.Saraghina带领女人们突然不满地开始暴动,她们要求一直被爱.Guido此时拿起鞭子镇压她们,几只背景的铁笼子,记者的现场报道让此段充满了喜剧元素.妻子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最后次序又恢复了.舞女被带到楼上,掌声献给Guido,妻子继续干家务. 现实中的Guido此时正与妻子,制片人及随从们在影院看新电影的试镜.Luisa在看试镜新影片中妻子角色的演员的表演.在此处,影片,影片中的影片,影片中的影片背后的事实三者的区别越来越模糊.Guido身边的影评人又在喋喋不休地批评着,Guido想象着自己让人吊死了他.
这时我们发现银幕上试镜情妇的成了卡拉,与生活形成了对照.当Luisa看到银幕上试镜的"妻子"也同样面临着"丈夫"的背叛时,她又戴上了象征疏离的眼镜,说明她不想看这一段及其承受了很大的精神折磨.Guido猛吸一口烟,追上她并乞求她留下."Luisa,我需要你,我发誓!"Luisa冷冷地甩下一句"别再演了",离开了.
当Guido怒冲冲地回到座位上时.现实中Claudia真的出现了,但是却是穿着黑衣.他们上了她的车,他却并不感到高兴.他们在车内交谈时却从未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说明他们其实是存在距离的,Claudia的笑容与Guido冷竣的表情形成了对比,显然他们的心理和感情并不一致.Guido此时对她已经失去了兴趣. 他们来到一条小巷,Claudia拿电影人开着玩笑,她不喜欢这里,他却很喜欢,他站着,她坐着.她告诉他的穿着像老头.他最后告诉她其实自己根本不打算拍什么新电影.这时制片人的手下"绑架"着他去参加新电影的新闻发布会,让他谈论准备如何拍摄新影片. 媒体像逼供一样问他新影片的种种问题,制片人不断催他回答.但他一点也回答不了.最后他赌气幻想着自己被记者们逼得爬到桌子下面自杀了。
http://s5/large/001WlpaNgy6MHswIQnO74
片尾,Guido面临着各种危机--妻子抛弃了他,制片人非常生气,他的老朋友爱上了年轻古怪的女人,情妇病了,影片面临完蛋......他到了崩溃的边缘. Guido一切美好的幻想都只能让他对现实更加失望,这种现实对幻想的扼杀永远存在。通过影评人之口Guido最终想通了,他的记忆虽然痛苦,他身边的人虽然庸俗、做作、不可理喻,但这都是他思想的源泉,所以他谅解了生活.Claudia,奶妈,Saraghina,父母的...形象一一身着白衣出现,他有了新的信仰.积极地放弃了这部电影,接受了自己和其他人的问题.所有角色从巨大的发射台布景走下,象征着一种回归.电影的结尾给出了一个现实与梦想融合的场景(所有演员拉起手跳圆圈舞)。他从一个自我幻想的导演又回归了生活.
为了更好的展示主人公内在的精神冲突,影片中共出现了11组或长或短的“闪回镜头”,从而形成了本片最大的特色。这些“闪回”包括梦幻、自由联想、往事的回忆等这样一些不同的意识层次,这些镜头主要不是叙事,而是透过主人公下意识的冲突,揭示他的精神变化。其中除了八个是性感幻想的“闪回”外,其余三个闪回,对于透视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里重点分析如下:
1.吉多和他的情妇发生过性的关系之后。这是一个幻想的梦,吉多的母亲在吉多和他的情妇的床旁擦墙,嫌他脏,然后带他去扫他这个家族的墓。在那里他和死去了的父亲谈话。父亲向儿子抱怨,说他最后安息的地方太小太窄了。最后,吉多温存地吻了他的母亲,而被他吻的母亲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女人(由于机位没有变,所以乍看起来好象是变魔术一样,母亲突然变成了妻子)一一我们定晴一看,那正是她的妻子。这第一个心理联想的含义非常清楚;它表达了吉多在性方面的犯罪感(他母亲在为他擦墙),同时指出存在着一种混乱的,即母亲—儿子—妻子之间的冲突或关系。
2.童年沐浴的回忆,吉多小时在乡下,他的祖母、奶妈把他放在葡萄酒桶里洗澡、抚弄他,并抱他上床。这个柔情脉脉的童年回忆,清晰的揭示了吉多那下意识的情欲的来源。这种情欲在他成年时代的表现,就是希望凡是他喜欢的女人,都能够献身于他;然而,在现实中,他这种混乱的性意识却不时的受到道德规范的限制。在童年回忆相呼应的是他成年沐浴的幻象,在他那乡下豪华的家里面,许多女人给他洗澡,并且所有他认识的、想得到的女人似乎都成了他的后宫嫔妃。实际上,这是他现实性关系混乱和家庭感情危机的变形,他企图在幻觉寻求解脱,但又对幻觉中众女人的怒视充满了极度的恐惧感。
3.在教会学校读书时,曾和几个同学跑出去偷看一个妓女跳猥亵舞,并因此受到学校的惩罚。这个回忆揭示了贯穿他一生的内在精神冲突:社会的道德规范通作为人的本性的情欲之间的冲突。
影片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看来荒诞不经的“闪回”镜头,向人们展示了吉多的心理的深层意识流动,和它所面临的精神危机。虽然,现实中的吉多也在不断的寻求精神危机的出路,但在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现实面前,他的努力最终也归于失败。这部影片借助意识流的表现技巧,通过对人物性格深层意识的透视,较为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内心复杂、不甘沉沦、又勇于探索的艺术家的形象,通释影片还深刻的揭示出西方现代文明下,人的孤独、压抑、无法沟通的窘态和人性的异化。
这部影片在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情节的发展顺序结构影片的做法,它尽量淡化情节,从人物的主观观点出发,采用“套层结构”的方式展开内容。因此,影片的情节发展没有固定的方向,镜头忽而是想象,忽而是回忆,忽而是现实,忽而是梦景;场景的表现也打破了习惯的时空组合顺序,故事情节的连接和过渡只能从内在的心理依据去寻找。影片中的吉多在现实中面临着双重的精神危机,一是电影艺术创作的苦恼,一是他在多角男女关系中的尴尬处境,以及随之而来的自己幼年性心理的剖析,还有他自幼接受天主教教义和对女性迷恋的矛盾心理。这两条动作线不断穿插、交织、平行的发展,而是成了人物内心和精神状态的反射体。这种叙事结构虽然带有某种主观随意性和虚幻的暧昧性,加重了观众理解的困难,但也给观众较多回味思索的余地,这不能不说影片的一大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影片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痕迹流露出了世界尽管是荒谬、冷酷的,人还是值得去适应它的消极情绪,影片中的吉多想超脱地球,最终还是无法实现,他只得向现实妥协,这反映了编导自身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
或许,比起他的梦,费里尼的现实人生甚至更见精采。他将梦境寄托于菲林片格之上,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的遗产;他用诗歌承载自己的理想,带领我们在影像的王国中怡然前行:
我相信一个艺术爱好者,
本质是保守的,
并且需要有秩序环绕在四周……
我需要秩序,
因为我是一个常犯规的人。
我甚至承认自己是这么一个人。
而为了要体现我的罪咎,
我需要有非常严厉的规矩,
带有很多禁忌,
每一步骤皆有障碍,
或有说教意味,
或是有顺序的,
或是有一层层的唱诗班满布其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