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茸后的赵孟頫墓

(2013-01-19 16:1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文

    赵孟頫(1254--1322),湖州吴兴人,归葬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字子昂,号松雪道人、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宋宗室,入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博学广识,才气横溢。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老,可谓集艺术、学术于一身的全才。

http://s13/mw690/69fbb1aegd39fea6a987c&690

http://s8/mw690/69fbb1aegd39fdb222d07&690

http://s16/mw690/69fbb1aegd39fdc38b46f&690

http://s4/mw690/69fbb1aegd39fe0ef87c3&690

http://s10/mw690/69fbb1aegd39fdfe6cfb9&690

http://s14/mw690/69fbb1aegd39fe1f1dd5d&690

http://s1/mw690/69fbb1aegd39fe5eab320&690

http://s11/mw690/69fbb1aegd39fe4af442a&690

 

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存世书迹有《洛神赋》、《赤壁赋》、《临兰亭帖》、《胆巴碑》等。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此话也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地位。无论中国绘画史,还是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赵孟頫与东衡这片土地的姻缘,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第一次是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蒙古铁骑先锋部队由大将伯颜率领,驻马湖州,虎视临安。为避战乱,21岁的赵孟頫,因为大母李氏乃德清人士,仓皇南逃之德清境内,几经周折,于当年冬天在德清县千秋乡东衡这个偏僻的乡村安顿下来,前后度过约11年的时光,一直到1286年春北上大都步入仕途生涯。第二次发生在元贞元年(1295),此时的赵孟頫已入仕元朝九年,官居从四品。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借病乞归,于当年夏秋之交得准返回阔别十年的故里。这次呆了四年。两个时期相加,长达15年之久。

延佑五年(1318),管夫人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夫人病逝舟中。赵孟頫悲痛万分,相濡以沫的管夫人撒手西去,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他对官场的虚名,也因此彻底看破。晚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操理丧事,赵孟頫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倾心于佛、道之旨,以书写经文为乐,并写下许多书画作品和题跋。他认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因而在平淡中度过光阴。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他逝于吴兴。临死前还观书作字,谈笑如常。享年六十九岁。
  赵孟頫死后,其子赵雍等将他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洛舍东衡里“阳林堂”别业东南侧。
东衡里赵孟頫墓保存尚好,有乡间小路可达,四周修竹茂林,绿树成荫,周围河港交叉。墓前石人剩二尊,石马一匹,散置于露天民居旁,局部已遭涂料污染。前几年还有多批书法学会、社成员前来瞻仰凭吊,其中有远道而来的日本、韩国书画艺术家。
  此墓穴为赵孟頫和夫人管道升的合葬墓。墓地坐北朝南,地处“龙穴”,北倚鸡笼山、勤王山,左有鸡山,右有赤山,南临弯曲的小河,远处有屯山、张家山,是极典型的“堪舆学”思想的物化,符合道教“堪舆阴宅”的地形地貌,是水晶宫道人赵孟頫的道教思想的集中体现。赵孟頫墓穴距地下约1。5米,长3米,宽2。6米,墓为石棺双室墓,墓前有石马一匹,石朝官二尊。1319年,管道升下葬于于此;1322年,赵孟頫卒,与管道升合葬;这年秋,赵孟頫谥封魏国公,墓地规模扩大;1915年,德清县新编县志总纂程森加土修理,立墓碑;1992年,发现地下墓穴;1992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德清县人民政府修复墓地。今年东衡村在和美家园建设中,对墓周边又进行了绿化,墓前石人石马重新安放,泥沙地也铺成了大理石。旁边还建造了美丽的公园,为打造“书画圣地”做好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