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下的奇幻世界

照片1
照片拍自玄武岩的岩石薄片中,“地质锤”由玄武岩中的斜长石斑晶所构成。照片左侧长条状斜长石斑晶中的聚片双晶构成“地质锤”的手柄,与之垂直的另一斜长石斑晶构成“地质锤”的榔头;照片右侧为一半自形的长石斑晶(局部被方解石交代)酷似一块“岩石”,整个画面天然构成,堪称完美!玄武岩的基质由大量细小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
正交偏光
照片2
拍自铜川地区霸王庄剖面延长组油页岩中的大型钙质“结核”。钙质结核中发育不规则状孔洞,沿孔洞壁生长自生晶粒状方解石、石英及扇形玉髓,孔洞内被沥青质(黑色)全充填,“洞”顶生长自生晶粒中方解石(染色后为红色)。
单偏光,放大倍数200倍
照片3
照片拍自陇东地区钻井剖面延长组油页岩中,岩石由富有机质纹层与较纯粘土纹层间互构成,含少量变形的磷酸盐质球形藻类孢子囊化石,照片中的藻类孢子囊化石内部已转变为有机质,仅剩数微米厚的磷酸盐质外壳。局部变形的藻类孢子囊的磷酸盐质外壳酷似一个葫芦,转变为有机质的部分则酷似被装入葫芦中的原油,构成一幅“油葫芦”的画面。
单偏光,放大倍数:400倍
照片4
在油气勘探领域,大家把隐蔽于地下的油气藏叫“甜点”。这张照片拍自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钻井剖面延长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薄片中,岩石组分以泥质为主,因富含有机质而呈褐色;其中含有少量石英粉砂、球粒状或麻点状黄铁矿、磷酸盐质藻类孢子囊化石和鱼骨化石碎屑。画面中的“甜点”由局部转变为有机质的磷酸盐质鱼骨化石碎片构成,其外形酷似刚出炉的烤面包片,鱼骨中不规则状分布的有机质如同果酱,看后让人垂涎欲滴。
单偏光,放大倍数:100倍
照片5
拍自铜川地区延长组地面露头长7油页岩中,岩石具断续状显微纹层构造,富含有机质纹层(暗色部分)与粘土纹层(色浅部分)间互构成油页岩的页理。岩石中含顺层排列的球形磷酸盐质藻类孢子囊化石,部分孢子囊化石已转变为有机质,酷似一串美味的“冰糖葫芦”。
单偏光,放大倍数:100倍
照片6
拍自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钻井剖面延长组油页岩薄片,岩石具断续状微细泥质条带,含雁行状顺层分布的磷酸盐质鱼骨化石碎片。岩石中断续状微细泥质条带犹如水流波纹,照片左侧鱼骨碎片的边缘嵌入的两粒碎屑石英(白色),酷似红色鱼儿的两只眼睛,构成一幅“三条红鱼结伴而行,在水中奋力前行”的动人画面。
单偏光
照片7
照片拍自四川盆地大隆组含有机质泥岩薄片中,岩石中因富含有机质而透光性较差,鱼骨化石由磷酸盐质组成,在单偏光下呈褐黄色,并具规则状纹层,酷似展翅的鲲鹏。岩石中呈不规则状分布的碎屑及泥质酷似天空中的浮云,二者相结合,构成一幅“鲲鹏展翅”的画面。
单偏光,放大倍数:250倍
照片8
照片拍自陇东地区钻井剖面延长组油页岩薄片中,因富含有机质而透光性较差,其中含少量球形磷酸盐质藻类孢子囊化石。照片中“日全食”由磷酸盐质孢子囊化石组成,孢子囊化石中心已转变为有机质,仅剩极薄的磷酸盐质外壳透出微弱亮光,酷似日全食中被月球挡住的太阳,油页岩中呈星散状分布的粉砂犹如浩瀚天空中的隐约可见的星星。
单偏光
照片9
拍自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钻井剖面延长组油页岩中。偏光显微镜下,油页岩中富含有机质而呈暗褐色,照片中央为胶磷质的鱼骨化石碎屑,具发育的不规则状裂纹,其造型酷似传说中的“飞碟”。
单偏光,放大倍数:100倍
照片10
拍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页岩中,画面由具显微纹层构造的油页岩与产于油页岩中的球形磷酸盐质藻类孢子囊化石所构成,岩石中的黑色为有机质
单偏光,放大倍数:200倍
照片11
拍自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成组,画面由含硅硼钠石的泥质微-粉晶云岩所构成,构成“平衡”画面的为自生板状硅硼钠石。硅硼钠石矿物晶体呈楔形,单偏光下无色透明,具低正突起,正交偏光间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至黄色,二轴晶负光性,解理清晰可见,据此可与石英相区别。
正交偏光
照片12
拍自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成组,“丑小鸭”由泥岩中的自生铁方解石晶体所构成。该画面中的“丑小鸭”就像刚出壳还不太会走路的小鸭,边走边在寻找自己的妈妈一样,令人怜惜。
单偏光
照片13
拍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含砂富有机质泥岩中,“魔戒”由核部转变为有机质的藻类孢子囊化石所构成,藻类孢子囊化石的剩余部分由磷酸盐矿物组成。
单偏光
照片14
照片拍自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成组,照片中的“大树”由蚀变凝灰岩中的海泡石构成,而“沃土”则由凝灰岩中的火山物质所组成。海泡石,斜方晶系,鳞片状、纤维状、针状集合体,{010}解理发育,灰黄色、微带褐色或蓝绿色。薄片中近无色或淡黄色,多色性弱,具低负突起,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一级黄白-黄,二轴晶负光性。海泡石可以是成岩作用的产物。
单偏光
照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