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019-01-13 21:32:28)
         我们的肉眼永远也无法看清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所以我总是建议从事野外地质的工作的同行们要养成采集岩石薄片样品的习惯,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在所采的岩石薄片中,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下面我分享几组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我通过岩石薄片研究,发现的隐藏在岩石内部的秘密。
      第一组:泥岩及砂岩中发现的菌藻类化石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   在铜川地区延长组野外露头发现富含菌藻的泥岩(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 在铜川地区野外发现赤铁矿富均藻泥岩,明显的藻细胞结构(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3. 进一步放大后菌藻的细胞结构特征,在偏光显微镜下,受放大倍数及分辨率的限制无法看到更清晰的生物结构(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在鉴定南方某地区寒武系海相砂岩时,在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的填隙物中见到大量不规则状富有机质菌藻类化石,也是我第一次在砂岩填隙物中看到原地生长的菌藻化石
(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5 .这是含真菌砂岩的反射光下特征,在反射光下可见砂岩粒间孔内充填大量富有机质丝状真菌类生物(反射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6.  砂岩的粒间孔隙内可见大量外形不规则、富含有机质的真菌类生物化石(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7 .  为照片4的进一步放大后特征,粒间孔内可见大量富有有机质的菌藻类化石,化石因含有机质而呈褐色(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8.  为照片4所示砂岩在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经放大后可见砂岩空隙内分布大量疑似生物,目前尚未确定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9.   这是在另一处寒武系含粉砂泥岩薄片中见到菌藻类化石,在未进行扫描电镜分析时,对这种化石还曾有过疑惑,不十分确定(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0.   为照片9所示岩石的扫描电镜照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到有疑似生物存在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1. 这是一块采自陕西洛南震旦系罗圈组的典型冰碛岩标本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2. 该标本放在书架上几年了,但从未进行岩石薄片研究,前段时间为了与另一块疑似冰水纹泥的岩石进行对比研究,将其进行了切片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3. 这是照片12标本的岩石薄片特征,没想到岩石中的泥质以碳酸盐灰泥为主,碎屑组分中含有大量白云岩岩屑,岩石的暗色纹层中竟然也含有大量呈网状的富有机质菌藻类化石,这个发现令我们感到非常意外(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4.  陕西洛南罗圈组原定冰水纹泥砂质泥灰岩中发现大量富含有机质的菌藻类化石
(单偏光)
      第二组照片:通过岩石薄片研究对野外认识的补充与纠正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5 该照片拍照陕西陇县水眼村野外露头,之前因其与洛南震旦系罗圈组冰碛岩非常相似,在野外一直被认为是与洛南上张湾罗圈组同层的冰碛岩,但始终找不到冰坠石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6.   与照片15拍自同一条剖面,具清晰的纹层状构造,与洛南上张湾罗圈组冰碛纹泥非常相似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7.  经对照片16中具红色纹层状构造的岩石切片后发现,其并非冰碛岩,而是粉-极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碎屑组分中含大量钾长石(正交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8. 经岩石薄片观察,岩石中的红色纹层为沿层理方向富集的铁质所致(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19. 这张照片拍自几年前的一次野外,据当年那位老师介绍,这是一套浊积岩砂岩,岩石中红笔标注的鲍马序列,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标注的,当时想研究浊积砂岩为微观特征,特在老师标注的A段处采了一块岩石样品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0.  经照片中原认为的浊积砂岩A段岩石薄片研究发现,该砂岩从微观特征分析其并非浊积砂岩,因为砂岩并不具粒序递变,而且砂岩的填隙物并非杂基,而是蚀变火山灰(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1.  为照片20的进一步放大后特征,砂岩的填隙物为蚀变火山灰为主(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2.   为与照片21同视域的正交偏光照片,正交偏光间凝灰质光性较弱(正交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3.  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火山灰蚀变后析出大量不规则状分布的钛铁质
(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4. 为照片23的同视域反射光下照片,在反射光下岩石的不透明矿物为钛铁质,在反射光下具黄褐色反光(反射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5. 砂岩局部含凝灰质蚀变形成高岭石,蚀变成因的高岭石与碎屑颗粒间具厚度不等的钛铁质膜(单偏光)

岩石内部隐藏着的秘密
26 . 为与照片25同视域的正交偏光照片,在正交偏光间,高岭石的干涉色较低
(正交偏光)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还曾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如将菱铁矿化泥岩误认为是砂岩;将球粒状流纹岩中的球粒误认为是某种生物化石;将铝土矿误认为是白垩土;将褐铁矿化强烈的砂岩误认为是火烧岩等等。还有,之前曾认为:碳酸盐岩屑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只有在靠近源区的地层中才会大量富集,可我们发现在粉砂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碳酸盐岩屑;很多教科书上都提到:砂岩的粒度会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而变细,但很多情况下,在砂级碎屑岩中,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碎屑的粒度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之前认为:砂岩中重矿物的含量是判断物源的搬运距离的较为有用的分析方法,但随着对一些砂岩岩石薄片的仔细观察发现:很多砂岩中的重矿物是可以再生长或以自生矿物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情况下,对重矿物资料的应用就需更加谨慎才好。
       这次实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一些地质现象的正确认识,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才能将隐藏在岩石内部的秘密揭示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