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铜川的金锁关有个砂岩“石林”,虽说金锁关石林的景色与云南石林相差甚远,但这个由延长组厚层砂岩构成的石林其精彩之处可能并不是它的景色,而是它的地质意义。
在金锁关石林公园修建初期,我们就去看过,因金锁关石林就位于何家坊延长组剖面附近的山上,山下马家梁高速公路隧道两侧是延长组长7油页岩露头,从山下沿新修的盘山公路上去就可到达金锁关石林。真正的石林一般是指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喀斯特地貌,如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盐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那么在铜川地区延长组砂岩中发育的石林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这也是最初使我们感到好奇的地方。
因为金锁关石林位于何家坊延长组长7油页岩露头之上的半山坡,人们自然会认为:构成石林的砂岩应该是延长组长6砂岩。近年来,在编织《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野外剖面图集》期间,对铜川地区延长组野外露头砂岩的碎屑组合特征比较了解:铜川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组分中普遍含有较高的碳酸盐岩屑,而且是以灰岩岩屑为主的,部分灰岩岩屑中可见来自上古生界的有孔虫、藻类等生物残余;长7砂岩与陇东地区钻井剖面相类似,砂岩中均含有碳酸盐岩屑,长73砂岩中灰岩屑含量偏低,但含有白云岩岩屑,长72砂岩中开始出现灰岩屑,长7砂岩的沉积类型常为富含杂基的浊积砂岩或砂质碎屑流砂岩;铜川地区长8砂岩的碎屑组分与陇东地区很相似,也不含碳酸盐岩屑,含大量中低级变质岩屑及部分火成岩屑,砂岩的沉积类型多为正常水流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相砂岩,砂岩中常发育有平行层理或各种交错层理,砂体累积厚度有时较大。

据在金锁关石林砂岩薄片资料揭示(参见上表),砂岩碎屑组分中不含碳酸盐岩屑,却含大量中低级变质岩屑及部分火成岩屑,砂岩填隙物中杂基含量较低,普遍具绿泥石膜,铁方解石和高岭石充填部分孔隙,并具少量剩余粒间孔;金锁关石林砂岩普遍具水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层理、交错层理,从砂岩组分特征及沉积特征判断,其地层应该属于延长组长8段。但这样一套厚度巨大、地层较为平缓的长8砂岩又如何出现在比它更为“年轻”的长7地层之上呢?砂岩中发育的垂直的或高角度的解理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联想到何家坊、霸王庄延长组长7油页岩中发育大型平卧褶皱,前往袁家山公路边延长组长6砂岩中发育的大型构造变形以及姬家塔延长组长73砂岩中的大型构造变形现象,金锁关石林的形成难道真如之前认为的那样是“受晚白垩纪以来地壳间歇性缓慢抬升,再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及重力崩塌等内外地质作用的影响所形成”的那么简单吗?
现在再来到金锁关石林,会有一种亲切感。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在我们眼里再普通不过的野外砂岩露头点,连剖面都谈不上,因为地层连续性差,而且只能看到一套地层,但公园设计及建设者却将这里建设的令人有些向往。沿石林公园的羊肠小道爬至石林顶部,一片疑似"天崩地裂"而成的砂岩石林豁然出现眼前。之前,由于交通不便,这些形态迥异的石林鲜为人知。现在,这里已被当地政府列为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之一。石林所在的大山半山腰是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何家坊村渠家庄组。村民们曾把这里的石林叫"石寨子",据当地村民将,当时50多米高的最大石柱顶端有围墙、窗户,听老人们说那是为了躲土匪所修。新修的金锁关石林面积约有3.2万平方米,在山梁上这片石林呈"一"字形状排开,走进石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石峰、石柱姿态各异。在景区内,还修建了一些关中风情的房屋、水井、石磨供游人休闲追忆童年岁月,甚至还修了缆车!还真是值得带着家人前来游玩的好地方。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网上搜索金锁关石林相关资料室,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介绍“据考证,金锁关附近远古时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冲刷逐渐形成了砂岩沉积区,经过造山运动,海底升高后形成了陆地。千百万年来,砂岩被雨水冲刷溶解、切割和风化后,逐渐形成了百余座石柱、石峰、石壁。”后面的话未必全部准确,但这句“海底冲刷逐渐形成了砂岩沉积区”是肯定有误的。金锁关地区现今所处地质构造单元为渭北隆起,构成石林的延长组砂岩形成于距今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地球的年龄距今约46亿年,从地球存在至金锁关石林形成的43.7亿年间,金锁关地区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古环境曾经历无数次的变化。鄂尔多斯盆地盆地结晶基底之上最早的沉积盖层是距今约18~16亿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及蓟县系,长城系为陆相滨海相碎屑岩,蓟县系为浅海相藻白云岩。距今约10~7.8亿年的晚元古代,盆地曾因晋宁运动上升为陆,因此缺失青白口系,后期在局部地区沉积了震旦系罗圈组冰碛泥砾岩。至距今早约5.4亿年的古生代又沿地台西南拉开了新的秦、祁、贺海槽,秦岭、祁连两支海槽拉开较大,贺兰被弃成为拗拉槽。海槽内古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于5000米。至加里东旋回晚期(约4.6~3.5亿年)秦、祁海槽发生褶皱,同时鄂尔多斯地台整体抬升遭受侵蚀。华力西旋回中期,鄂尔多斯地台又发生沉降,进入海陆过渡发育阶段。晚石炭世(约3.2亿年)海侵范围扩大,至早二叠世早期(约2.99亿年)海水开始退出,至早二叠世晚期(约2.7亿年),地台开始转入内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气候由潮湿转为干旱。至金锁关石林砂岩沉积之后的晚三叠世形成大型内陆淡水湖泊。之后,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地台整体抬升,遭受侵蚀。形成了沟谷纵横的丘陵地貌,发育了早侏罗世大型河流相沉积。燕山运动中期,盆地西部受到推挤使盆地坳陷部位逐渐向东迁移。而盆地东部却逐渐抬升,从而与华北盆地分离,成为独立的鄂尔多斯盆地。喜山运动,盆地周缘发生断陷,盆地均衡上升逐渐消失。也就是说,至金锁关石林形成之后,再也没有海水进入此地,所以,海底冲刷与构成石林的延长组砂岩沉积完全不相干。
1、从远处眺望金锁关石林
2、金锁关石林
3、金锁关石林景区关于石林的简介
4、刚开始修建时的金锁关石林砂岩柱
5、正在修建中的金锁关石林
6、金锁关石林中的峰墙
7、金锁关石林峰墙介绍
8、金锁关石林中的峰墙
9、金锁关石林峰墙构造缝发育,植被茂盛
10、孤立状石柱
11、石柱具发育的垂直裂缝
12、石柱具发育高角度构造缝
13、构成石柱的砂岩厚度大,局部呈块状
14、石林中的孤立状石柱
15、部分构成石柱的延长组砂岩厚度大,且普遍发育交错层理
16、构成石林的延长组砂岩发育斜层理
17、部分构成石林的砂岩层面可见树干化石印模
18、构成石柱的砂岩具楔状交错层理
19、前往袁家山公路边延长组长63砂岩发育大型构造变形现象,与构成石林的砂岩不同
20、前往袁家山公路边延长组长62砂岩露头特征,砂体厚度与石林砂岩不同
21、后烈桥延长组长6砂岩露头特征,砂体沉积特征及厚度与石林砂岩不同
22、史家湾延长组长8砂岩,砂体厚度与石林砂岩相似
23、史家湾长8砂岩,具楔状交错层理,砂岩沉积类型与石林砂岩相似
24、史家湾长8砂岩,砂岩特征与石林砂岩相似
25、瑶曲镇延长组长6砂岩微观特征,砂岩中含大量碳酸盐岩屑(正交偏光)
26、瑶曲镇延长组长6砂岩微观特征,砂岩中含大量碳酸盐岩屑(正交偏光)
27、瑶曲镇延长组长6砂岩微观特征,砂岩中含大量灰岩屑(单偏光)
28、旬邑三水河剖面延长组长8上砂岩微观特征(单偏光)
29、旬邑三水河剖面延长组长8上砂岩微观特征(单偏光)
30、金锁关石林延长组砂岩微观特征,碎屑定向分布,碎屑组分中不含碳酸盐岩屑,含大量岩石碎屑,砂岩微观特征与延长组长8砂岩相同(正交偏光)
31、金锁关石林延长组砂岩微观特征,碎屑具绿泥石膜,铁方解石充填部分碎屑,砂岩微观特征与延长组长8砂岩相同(单偏光)
32、金锁关石林延长组砂岩微观特征,具绿泥石膜,铁方解石充填孔隙,砂岩微观特征与延长组长8砂岩相同(单偏光)
33、金锁关石林延长组砂岩微观特征,具绿泥石膜,铁方解石及高岭石充填孔隙,砂岩微观特征与延长组长8砂岩相同(单偏光)
34、金锁关石林延长组砂岩特征,碎屑组分中含火成岩、变质岩屑,绿泥石膜发育,铁方解石充填孔隙,砂岩微观特征与延长组长8砂岩相同(单偏光)
35、马家梁公路隧道下方,延长组长72油页岩中的大型平卧褶皱
37、铜川霸王庄剖面延长组长72油页岩中发育大型平卧褶皱

金锁关石林风光
1
金锁关石林风光 2
金锁关石林风光 3
金锁关石林风光4
金锁关石林风光 5
金锁关石林风光 6
金锁关石林风光 7
金锁关石林风光 8
金锁关石林风光 9
金锁关石林风光 10
金锁关石林风光 11
金锁关石林风光 12
金锁关石林风光 13
金锁关石林风光 14
下面为2015年野外工作期间去金锁关石林公园所拍的部分景区风光照片: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1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3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4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5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6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7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8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9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10
金锁关石林景区风光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