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014-12-18 07:37:48)
标签:

杂谈

地质

          在今年五月底,有一位朋友给我寄来几块采自太湖陨石坑的与陨石有关的岩石标本。想让我通过岩石薄片看看这些争议很大陨石坑击变岩及溅射物在显微镜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是十分着急,加之今年特别忙,就一直没时间去整理。直到最近稍微有点空闲,便将那些标本拿出来仔细查看,并在此将几块磨制了岩石薄片的溅射物和击变岩及击变角砾的微观照片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     这便是这位朋友给我寄来的太湖陨石坑的岩石标本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     这块是有橄榄石、尖晶石的小标本,据朋友说这个能是陨石残体,从标签上的文字判断,她想知道标本上那些白色的矿物是什么?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     这是一块击变角砾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4       这是一块击变石灰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5      击变石灰岩具明显的外壳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6      这块是含铁的陨石残留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7       为照片6的另一侧面特征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8      几块小的溅射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9      与陨石撞击有关的煤样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0      这是两根棍状溅射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1      这是上面棍状溅射物的断面特征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2      这是一块经过打磨的菱铁矿,可以佩戴的,是朋友特意送给我的
       
      因为有几块非常疏松或个体太小,我只选了其中的四块磨制了薄片。

      第一块:是上面展示的击变角砾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3      击变角砾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4      照片13击变角砾岩的显微镜下特征,在正交偏光下,角砾成分及角砾间充填物均一硅质为主,角砾由微晶-隐晶状石英组成,角砾间被对壁生长的半自形或他形梳状石英集合体所充填
(正交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5      为照片13击变角砾岩的显微镜下特征,在正交偏光下,角砾成分及角砾间充填物均一硅质为主;角砾由微晶-隐晶状石英组成,角砾间被对壁生长的半自形或他形梳状石英集合体所充填,靠近裂缝中央晶体相对偏粗(正交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6        为照片13击变角砾岩的显微镜下特征,十分规则的裂缝被对壁生长的自形或半自形梳状石英集合体全充填(正交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7      为照片16的同视域单偏光照片,在单偏光下,裂缝内的自生石英非常干净,而硅质角砾中含较多铁质等杂质

      第二块:击变石灰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8     这块表面具褐色外壳的击变石灰岩,因为拍照时没注意,未拍到标本表面的薄壳,经过在薄片中观察,薄壳的厚度约0.02-0.2mm不等,由褐铁矿为主构成,由薄壳向岩石内部沿微裂隙有轻微的褐铁矿侵染现象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19     在显微镜下,与普通石灰岩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岩石中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具隐藻结构,含有棘皮类、三叶虫、钙球及可疑有孔虫等化石碎片,可能为古生界的生物灰岩(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0      同照片19,照片中的圆形生物可能是藻类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1      同照片19,见大量隐藻类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2     同照片19,含隐藻类及化石碎片

      第四块:含橄榄石、尖晶石的陨石残留物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3         有橄榄石、尖晶石的可疑陨石残体标本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4      在薄片下,岩石中矿物的粒径非常细,呈微晶或隐晶状,隐约可见残余角砾结构(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5     为照片24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6     岩石结构不均一,除含有大量微晶至隐晶状高突起的透明矿物外,还含有大量不透明矿物及纤维状矿物(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7      为照片26的同视域正交偏光,在正交偏光间,透明矿物具一级至二级干涉色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8     为照片26的同视域反射光照片,反射光下可见岩石中含有大量金属矿物,黄褐色可能为褐铁矿侵染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9       岩石结构不均一,除含有大量微晶至隐晶状高突起的透明矿物外,还含有大量不透明矿物及纤维状矿物,褐铁矿侵染现象普遍(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0      单偏光下可见透明矿物中,有些具黄棕色的颜色,部分则无色,均具极高的正突起,黄棕色部位含大量斑状分布的铁质,岩石结构与地球中的岩石结构有差异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1      为照片30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在正交偏光间具颜色的矿物大部分发生消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2       具可疑的熔蚀孔洞结构,主要组成矿物具极高的正突起(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3      为照片32的同视域正交偏光照片,在正交偏光间,部分矿物具二级干涉色(正交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4     另一部位熔蚀孔洞的特征,沿孔洞两侧矿物晶体稍大,具极高的正突起,部分矿物具黄棕色的颜色,矿物呈半自形粉晶镶嵌状产出(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5      岩石中含大量不透明矿物,具角砾状构造,角砾之间矿物晶粒略粗,沿裂缝有褐色铁质浸染(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6      岩石中含有大量富铁质不规则团块,并发育大量孔洞(白色)(单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7     将透明矿物进一步放大后,可以分辨的有两种矿物,经薄片下初步鉴定,一种为顽火辉石(照片中具一级灰干涉色者),另一种则可能为橄榄石。顽火辉石具高的正突起,单偏光下无色,正交偏光间具一级灰干涉色,平行消光,正延性;橄榄石呈粒状,具极高的正突起,单偏光下具淡黄色,平行消光,具二级干涉色(正交偏光)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8      在反射光下,岩石中含斑点状铁矿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9     反射光下,岩石中的金属矿物不完全是铁质,褐铁矿浸染较普遍

       关于尖晶石的识别,可能是由于矿物晶体过于细小,而在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吧,我始终没有识别出尖晶石来。打开光性矿物寻找了半天,才在均质矿物中找到尖晶石。尖晶石为等轴晶系,化学成分复杂,包括铝尖晶石和铬尖晶石等亚族。含铁的尖晶石即为不透明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大部分的尖晶石为铝尖晶石亚族,其中以贵尖晶石和镁铁尖晶石最为常见。尖晶石的晶体常呈八面体,在镜下常呈正方形、三角形等,有时呈不规则粒状散布在岩石中,无解理或解理不完全。尖晶石族矿物的各变种的颜色、折射率均有很大差异。一般具极高-高的正突起,表面常见不规则的裂纹。正交偏光间全消光,仅个别变种具异常干涉色。贵尖晶石色浅;含铁的尖晶石为绿色,含铁量越高色越深;铬尖晶石微透明,多为红褐色、黄褐色。尖晶石是高温矿物,可以出现在石陨石和铁陨石中。

      对陨石的镜下鉴定没有任何经验,之前对太湖的陨石成因说也只是略有耳闻。此次为了能给这位朋友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我在中国陨石网上查阅了有关陨石的一些知识,发现关于陨石的鉴定方法真是很多,下面是来自百度搜索的几篇文章,对我们这些初学者判识陨石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    陨石鉴定四大方法

       本文由冷锋编辑整写,如果不妥或者沟通请联系本人。

     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较难辨别。自空间降落于地球表面的大流星体。除肉眼难见的微陨星外,92%以上都以石质为主,通常也可称陨石。有少部分陨石含有铁成分,称之为铁陨石和石铁陨石。

      下面Neil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陨石鉴定的方法:

陨石鉴定方法步骤

1、观察表面法。首先陨石一般是呈不规则的形态,其次陨石在降落过程中穿过大气层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而陨石表面有燃烧过形成的一层黑色熔壳以及气流摩擦留下的气印,同时还具有流纹或流线构造。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2、吸铁石是实验法。陨石基本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石陨,石铁云和铁陨。其中石陨的磁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不容易被磁铁吸引。而石铁陨和铁陨中含铁量比较多,磁性则比较强。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3、观察球粒法。球粒陨石的新鲜断面上一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细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间的基质,并可见到Fe-Ni金属及陨硫铁。铁陨石如用含2%浓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蚀铁陨石抛光表面,则可显示维氏台登构造。陨石的结构致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状,多孔的或炉渣构造等构造。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4、成份检测法。陨石由于含有Fe-Ni金属,比重一般大于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陨石比重至少3.3g/cm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第二篇     陨石的鉴别

 

若是你面前有一堆石头或铁块,你能分辨出哪一块是陨石,哪一块是地球上的岩石或自然铁么? 根据物质成分的不同,陨石可以大致份位3类;石陨石铁陨石(也叫陨铁)和石铁陨石
浪子于045月执于德庆的石陨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度。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融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挡,它的速度越来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熔壳。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 。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熔壳和气印是陨石表面的主要特征。若是你看到的石头或铁块的表面有这样一层熔壳或气印,那你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石。但是落下来的年代较长的一些陨石,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易辨认出来了,但是那也不要紧,还有别的办法来辨认。石陨石的样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体积的岩石重些。石陨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便会感到。另外,仔细看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陨石都有这样的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铁陨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其中,铁占90%左右,镍的含量一般在4~8%之间,地球上的自然铁中镍的含量一般不会有这么多。
铁陨石上切割一个断面,磨光后,用5%的硝酸酒精侵蚀,光亮的端面会呈现出特殊的条纹,像花格子一样。这是因为铁陨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含镍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镍量多的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酸腐蚀,而含镍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蚀后,变得粗糙无光泽,这样就由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组成了花格子一样的条纹。除了极少数含镍量特多的陨石外,都会出现这些条纹。这是辨认铁陨石的一个主要方法。石铁陨石极少见,由石和铁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盐矿物。在3类陨石中,石陨石最多,197638日,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地区降落的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便是一次石质的球粒陨石雨。这次陨石雨散落的范围达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陨石有一百多块,总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块石陨石。第二位的是美国诺顿石陨石,重1079公斤。铁陨石比石陨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块在非洲纳米比亚,名字要戈巴陨石,有60吨重。在我国新疆的一块大陨铁30吨,是世界的第三位。

第三篇     陨石鉴定 

 

 陨石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判别过程,由于陨石来源宇宙空间,各种星际物质的组成变化很大,有许多我们还不承认识,有的需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发现。 

陨石鉴定应注意下列四方面:

 1、矿物组合分析 

陨石中的矿物分由陨石中特有矿物及与地球共有矿物两部分组成,还有一种是陨石中不可出现(现阶段成果无记载)的地球矿物,如在水中沉淀结晶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盐类矿物盐、光卤石、钾盐、热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热液矿物(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氢氧化物(硬铝石、三水铝石)。 

样品中若测出存在陨石特有矿物则定名为陨石。 

陨石中有的矿物组合与地球岩石某些组合相同之处,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矿物成分上同属于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组合,但有的属陨石,有的不属陨石(其它条件制约)。 

陨石坠落地球后处于风化作用条件下,矿物还会产生次生变化及水化,形成褐铁矿、绿泥石、蛇纹石。 

某样品中含有大量金属铁,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黄长石,或镁橄榄石,或硅钙石这类组合,属于58年大炼钢铁时土高炉的铁渣,易同石铁陨石混淆。 

2、化学成分分析 

陨石化学成分主要为镁铁质,有部分镍存在,尤其是铁陨石、石铁陨石中镍含量高,石陨石中含镍低,钾钠含量甚微。 

SiO2含量高,因为多属于硅酸盐矿物,在玻璃陨石中SiO2含量高达90%以上。

 3、结构构造分析 

陨石表层具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如玻璃化、熔融流动、气泡拉长,由玻璃质组成,内部保留晶粒结构。 

球粒结构是石陨石的特征结构,是陨石在坠落过程中表层重熔,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球粒,球粒内部由矿物结晶堆集形成。 

沉积的结构构造陨石中没有,如层纹、交错层、层理。

4、地质条件分析 

陨石在地球上坠落点的地层、岩石岩性是确定陨石重要依据,在沉积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出现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 

在岩性差别十分悬殊的地方,如酸性岩浆岩或变质岩出现地区有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在沙漠地区、黄土高原、盐湖盆地及风化壳中,出现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应当引起重视。在地质构造上分析,不可能出现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地区,存在岩性反常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真是不看不知道啊,今天为了发这篇文章,在网上搜索到很多有关陨石鉴定方面的文章。看来要想真正学会鉴定陨石还得下一番功夫才行,本以为我见到的这块含尖晶石、橄榄石的样品可能是真的陨石,可刚才又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陨石是致密的物质,没有孔洞,充满孔洞的岩石显然不是陨石。”这样看来,这块含有大量孔洞的样品究竟是不是陨石,目前仍无法确定。

太湖陨石的微观特征
40        这是那块含尖晶石、橄榄石的可能为陨石残片的样品,因为太小,制样后已经没有了底样,只有这张有些模糊的照片留作纪念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