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2013-10-28 07:28:48)
标签:

地质现象讨论

     昨天在整理地下室的时候,翻出一块多年前在兰州买的一块奇石,当时是被石头上那几个大个圆球状图形给吸引住了,球的外层具由暗色矿物构成的同心纹层。作为长期工作在沉积岩地区的我们从未见过这种岩石,便将其买了回来。但买来之后看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解释它的成因,便只好将它放在地下室再也没去理睬。十几年过去了,最近通过参加雁荡山火山岩区野外地质考察以及对火成岩的不断学习,忽然又想起了那块奇石,于是又将其翻了出来想看个究竟。

     这块奇石从外表看,具超大的球形体,球体小者直径约3cm,大着可达9cm。球体近圆形,中心结晶粗大,主要由长石、石英、角闪石等组成;最外圈具明显的黑色放射状生长的同心纹层,黑色矿物肉眼看好像是以角闪石为主的,球体之间充填晶粒状石英、正长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

    经过查阅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的《火成岩岩石学》,在书中竟然真的看到类似的现象,它被描述为一种球状构造,而且有附图。经与书中球状构造的文字描述及附图对比,觉得这块奇石中的构造现象的确很像这种球状构造(globular structure)。今天又在常丽华等老师主编的《火成岩鉴定手册》上也看到了球状构造的介绍和显微镜下图片,觉得我收藏的这块奇石应该就是球状构造。

    据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的《火成岩岩石学》中解释,在某些深成岩,特别是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中,偶尔有一些由球状的分结物产生而形成的一种构造,主要表现为一些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状分布。对球状构造的成因解释有多种,现在一般认为是由于岩浆熔体中某些组分的脉动过饱和形成,也有一些是由于岩浆与捕虏体发生反应而形成。据周新民等(1990)对他们所采的超镁铁质球状岩研究认为,由镁绿钙闪石和透辉石分别组成单矿物层,认为是在岩浆水气压力波动下,自里向外结晶形成的。

    下面请大家一起欣赏我收藏的这块球状构造标本。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这就是那块收藏于十几年前的奇石,作为长期工作在沉积岩地区的地质工作者,对于这种奇特的岩石

是很感兴趣的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这是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的《火成岩岩石学》关于球状构造的介绍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这是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的《火成岩岩石学》关于球状构造的附图,与我收藏的奇石很像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这是常丽华等主编的《火成岩鉴定手册》中关于球状构造的附图及文字描述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这是奇石的局部放大,球状体内部结晶明显偏粗,黑色同心纹层在球体的最外层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经放大之后,可见球体之间的填隙物结晶粗大,主要矿物有石英(无色透明)、正长石(肉红色)、斜长石(乳白色)、角闪石(黑色长柱状)等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经放大之后,可见球体中部矿物结晶明显粗大,以石英、长石为主,暗色矿物较少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球体最外层暗色矿物相对集中,呈放射状同心纹层状分布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球体之间矿物分布有差异,部分球体最外层暗色同心纹层不十分发育,球体中央结晶粗大


从奇石上认识“球状构造”
10   球体间的填隙物具明显的生长世代,靠近球体之间填隙物晶体细小,但可见沿球体壁垂直生长现象,矿物组合中角闪石含量较高;而靠近孔隙中央,矿物结晶粗大,以石英、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明显减少。

 

    从这些生长特征分析,似乎生长顺序是先有球体,后有填隙物的。但与上述两本书中介绍的球状构造好像都不矛盾,应该是同一种构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