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012-11-08 17:20:21)
标签:

地质

文化

    粘土矿物的胶结

    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大部分是以碎屑物的形式随碎屑颗粒一道搬运并沉积的,这部分粘土矿物称为杂基,我们在前面作了专门的介绍。还有一部分是在沉积介质中或者在沉积环境中由胶体溶液的凝聚作用与碎屑物同时沉积下来,或是在成岩过程中由层内的火山物质或铝硅酸盐矿物等在孔隙水的作用下,在原地转变为另一种粘土矿物,或者由孔隙水带到附近孔隙内析出成新的自生粘土矿物,这部分矿物是真正的胶结物。但是,粘土矿物的晶体非常细小,又常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在偏光显微镜下要准确区分自生粘土矿物与原生粘土矿物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需要结合成岩作用方面的知识加以判断。比如,充填于自生矿物生长之后的剩余粒间孔内的粘土矿物,则可能为自生成因的。但有些情况下,仍然很难判断,如凝灰质蚀变之后形成的粘土矿物又该如何处理呢?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砂岩中,凝灰质绿泥石化之后也可以呈颗粒包膜状,凝灰质蚀变后形成的收缩孔隙与自生绿泥石膜胶结之后的剩余粒间孔非常相似。因此,准确识别各种成因的粘土矿物是非常重要的。

    高岭石:一般呈假六边形晶片、集合体呈书页状或蠕虫状,以孔隙充填或交代其它矿物或成其它自生矿物的包体产出。

    自生伊利石:在薄片中鳞片细而薄,最高干涉色可达一级顶部,因此较高岭石和绿泥石更易发现,呈不规则的小片产出,其集合体通常呈颗粒包膜或孔隙衬里形式出现,有时呈网状分布于孔隙中。

    绿泥石:形态很多,有绒球状、板状、蔷薇花状、卷心菜状等,在砂岩中多成颗粒包膜或孔隙衬边形式产出。分布于各种砂岩中,除可从孔隙中直接沉积外,也可以由其它粘土矿物转变而来。

    蒙脱石在一些含火山物质丰富的砂岩中,在其成岩作用的早期,含量较丰富;随着成岩作用的加强,将转变为其它种类的粘土矿物。通常呈极细的鳞片状集合体或呈絮状,显微镜下几乎无法识别;在扫描电镜下呈砂砾表面的皱纹状薄膜或蜂窝状薄膜。

    网状粘土:在显微镜下虽然很难准确识别混层粘土,但却常见一些与正常典型粘土矿物相比有明显区别,经部分对应分析后,大部分被证实为混层粘土的矿物。它们形态各异,或呈粗晶交织状集合体、或呈丝网状充填孔隙并交代长石,或沿环边状自生绿泥石膜呈卷曲状、搭桥状向孔隙中央延伸,或沿碎屑周缘呈平行颗粒周围定向分布等。有些时候它们和晶粒状高岭石交织生长,经扫描电镜分析,其中的高岭石晶体已经发生形变,似乎像是正在向某种粘土矿物过渡。对于此类粘土,为了将它们与正常的单一粘土矿物相区别,便笼统放入“网状粘土”栏,以提醒薄片资料使用者,以便他们作更进一步的分析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形成于绿泥石膜之后,呈晶粒状集合体充填孔隙的自生高岭石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形成于石英加大边之后呈晶粒状及蠕虫状集合体充填孔隙的自生高岭石,具晶间孔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形成于绿泥石膜之后,结晶程度较差的自生高岭石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自生高岭石充填孔隙并沿长石颗粒边缘交代碎屑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自生高岭石呈蠕虫状集合体充填孔隙并沿碎屑边缘发生交代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不同期次形成的高岭石,晶体大小差别明显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垂直颗粒表面,呈粒间孔孔隙衬里状分布的自生绿泥石薄膜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呈垂直颗粒表面、等厚规则分布的自生绿泥石膜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呈颗粒包膜及绒球状分布的自生绿泥石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0   呈不规则绒球及薄膜状分布的绿泥石膜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1    沿碎屑颗粒边缘呈规则等厚生长的自生绿泥石膜,部分长石、石英颗粒沿局部再生长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2    垂直颗粒表面生长的极厚的自生绿泥石膜,从颜色判断其生长可能具周期性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3    自生绿泥石膜,具分层性,显示具不同的生长周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4    呈不规则状生长的自生绿泥石膜,邻孔隙一侧呈卷曲状,可能已开始向混层粘土转化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5    在绿泥石膜之后充填孔隙的自生伊利石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6    充填孔隙状的自生高岭石,呈蠕虫状集合体产出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7    呈蠕虫状集合体产出的自生高岭石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8    充填孔隙状自生粘土,与伊利石非常相似,但定向性明显,可能为伊/蒙间层类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19    形成于自生绿泥石膜之后的自生伊利石膜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0    可疑的混层粘土——网状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1    经X衍射分析证实了的伊/蒙混层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2    呈粗大晶片状集合体充填孔隙的可疑混层粘土——网状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3    在自生绿泥石膜之后生成的丝网状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4    可能由自生绿泥石膜转化形成的网状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5    丝网状粘土在绿泥石膜形成之后充填孔隙,晶间孔发育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6    可能为白云母高岭石化成因的高岭石集合体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7    由绿泥石膜转化形成的粗晶网状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8    丝网状粘土与绿泥石膜之间似乎关系密切,晶间孔发育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29    粗晶状网状粘土充填孔隙并沿碎屑边缘交代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30    经重结晶具定向性的可以混层粘土,具部分类似粘土X衍射分析为伊/蒙混层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31    于绿泥石膜之后充填孔隙的具定向性的可疑混层粘土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32   部分绿泥石膜邻孔隙一侧呈搭桥状


碎屑岩组分的显微镜下特征系列之——胶结物2
33    绿泥石膜邻孔隙一侧呈卷曲状,部分粒间孔内充填网状粘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