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
标签:
转载 |
资料非常丰富,好好向博主学习!
一、沉积构造的概念及分类
沉积环境(相)分析:对指示环境的标志进行分析,与沉积环境模式进行比较,从而恢复古代沉积环境的方法。
成因标志:指具有成因意义,能反映其形成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化石、古生态、接触关系、沉积序列(剖面)以及沉积岩体的形态分布等,但概括起来可归属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三方面标志。
沉积构造:由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的不均一性而形成的岩石宏观特征。其规模一般较大,多在野外露头上及岩芯中可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
根据其形成时间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
根据沉积构造的成因性质可分为三类: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原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沉积后不久、固结前形成的构造。能反映沉积时的沉积介质类型和能量条件。是判别沉积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它反映成岩环境。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在流体流动、重力等物理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沉积构造(原生)。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由结晶、溶解、沉淀等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其中,大多数是在沉积物压实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
属于次生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生物活动或生长而形成的构造(原生)。
在沉积岩的顶面或底面上形成的构造。如: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痕迹。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03.gif
随介质能量的减弱和悬浮载荷的增加,前积纹层形态:直线型→切线型→凹型→S型
不对称波浪波痕:是由水体运动时往复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在滨岸地区,由于水体运动受海底摩擦作用的影响,波浪向陆的速度大于向海运动的速度,故波痕形成方式和单向水流的波痕相似,内部只有一个方向的前积层。可以按直线形流水波痕的描述方法进行。
干涉波痕:浅水区不同方向的波浪或水流,同时或基本同时地联合作用形成干涉波痕。由于作用强度、方向、先后不同,形成格子状、梯状、网格状状等干涉波痕
。
改造波痕:在水流及浪基面变化的情况下,先生成的波痕受到改造而形成改造波痕,如双脊波痕,削顶波痕。
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常出现于前滨或潮间带。
在泥质物表面上由于沙供应不足而形成的不连续底形,弧立波痕与正常波痕相似,但它们发育不全,波高较低,因此波痕指数较大,构成透镜状层理。
由细小水流的刻蚀作用所形成的表面侵蚀痕迹。当沉积物表面暴露时,水便从沉积物中溢出,形成细水流,侵蚀而形成细流痕。
细流痕具有不同的形状,如树枝状、网状。指示沉积物表面间歇短期暴露。常见于潮间带、海滩、湖滨、泛滥平原。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9.gif
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称为冲刷痕,风化露头上,在其上覆砂岩层的底面以凸起的铸型保留下来。包括槽铸型(槽痕)、纵向脊(沟铸型)。
槽铸型:由舌状突起体组成,突起的上游一端呈浑圆状,突起稍高,向下游端变宽和变缓。大量发育于浊流环境中,是良好的古流向标志。
纵向脊(沟铸型):
由一系列平行水流方向的紧密排列的连续低脊。
水流携带的物体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运动时所刻蚀出来的痕迹(工具痕)。可分为:沟痕(铸型)、V型痕(铸型)、戳痕(铸型)、弹跳痕(铸型)。
最常见的是沟痕,它是物体在沉积物表面连续刻划而形成的沟,在上覆砂岩底面保存铸型。压刻痕主要见于河流环境。
按成分层和结构,分为简单层理和复合层理
简单层理
:由2个或2个以上成份相似的层系(层理)叠置而成。如交错层理。
复合层理:由2个或2个以上成份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层理)组成。如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按综合因素,分为:
1)交错层理 2)爬升波痕层理 3)递变层理 4)平行层理 5)水平层理 6)均匀层理 7)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8)砂泥互层水平层理 9)韵律层理
1)层理的分类·交错层理
由一系列与层理面斜交的纹层组成的沉积单元,主要见于碎屑岩和颗粒碳酸盐岩中,是高能的产物。交错层理的分类:
根据交错层理单位大小(即层系厚度)分为:
小型交错层理:
层系厚度小于5cm
大型交错层理:
层系厚度5cm-1m
根据交错层理单位的界面分为:
板状、楔状、槽状、波状交错层理。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29_1.gif
2)层理的分类·爬升波痕层理
由向上相互叠覆的波痕组成。
条件是悬浮沉积物丰富,使波痕向前迁移,并向上相互叠覆。
分为:同相位爬升波痕层理和迁移爬升波痕层理。
同相位的爬升层理:纵向上叠置(像叠层石),表明
迁移不明显。
迁移的爬升波痕层理:纵向上斜列(叠瓦状),表明
迁移不明显。
3)层理的分类·递变层理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6_1.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6_2.gif
4)层理的分类·平行层理
5)层理的分类·水平层理
细粒沉积物的层理类型,纹层(1-2mm
)彼此平行,呈水平状。
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
见于湖泊、河滩、潮坪、泻湖、浅海、半深海、浊流等环境。
6)层理的分类·均匀层理
也称块状层理,用“肉眼甚至借助仪器”也辨认不出纹理的沉积物,在砂砾岩和泥质岩中都有分布。不同的成因解释有3种:
①快速堆积无分选的沉积,如由洪水、浊流、液化沉积物流沉积形成;
②安静环境中沉积,如深海泥岩;
③生物扰动,使原始层理被破坏。
7)层理的分类·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属于复合层理,也成为潮汐层理。
这三种层理常共生在一起,
是在潮汐环境中,泥、砂都有供应。 在湖滨、三角洲前缘、河流等环境中也可见到。
强动能时沉积具有前积纹层的砂层,强动能时沉积了悬浮的泥层。
依据砂、泥层的比例和分布的连续性,分为: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三种。
脉状层理:水动力强,砂充分,泥少,泥呈脉状分布于砂的波谷中,“砂包泥”。
波状层理:介于脉状与透镜状层理之间的过渡类型,是在泥砂都有供应,是砂层与泥层呈交替的波状连续层。
透镜状层理:与脉状层理相反,水动力较弱,砂不足,泥多,砂质透镜体被包围在泥岩之中,“泥包砂”。
8)层理的分类·砂泥互层水平层理
水平的砂质层和泥质层相间出现,单层厚度数毫米至数厘米,可以等厚也可不等厚,形成动力条件比波状层理弱,见于潮汐、三角洲、湖泊等。
9)层理的分类·韵律层理
砂泥互层的水平层理中,单层厚度小于4-5mm时,则为纹层状互层,称为韵律层理。可由潮汐变化,季节性变化或基它原因(气候变化、冰川纹层)等形成。
(3)再作用面构造
指交错层理中某些层组内的一个冲蚀成因的倾斜面。在此面的上、下相邻的前积纹层具有相同的倾向。再作用面的倾向与前积纹层相同,但倾角较小,而且一般较平滑。常见于潮汐和河流环境中。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61.gif
二、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1)层面构造
1.
波痕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02_1.gif
| 波痕形态要素 |
|
前积纹层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
波痕的类型:
|
A. 水流波痕(由单向水流产生) |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07.gif | 按波脊形态,分为5-6类:随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直线形→波曲形→链形→舌形→新月形→菱形。 |
水流波痕按大小分为:
大型水流波痕:波长60~30cm,波高为6~1.5m,波痕指数大于15。主要产生于中、粗粒床沙中。
巨型水流波痕:波长大于30m,波高可达数米,波痕指数大于30。波脊以直线形为主,多分布在较深的浅海和大型河流中。
逆行砂丘:浅水急流(Fr>1),其水面波形与底形波痕一致(属同相波),与一般波痕形成作用相反,背流面一侧侵蚀,向流面一侧进行堆积。所以实际上它是向上游方向移动的,故称为逆行沙丘。它多见于海滩、潮坪、河流环境。
B、波浪波痕
是由波浪作用于床沙表面而产生的波痕,据其对称程度可分为:对称波浪波痕和不对称波浪波痕。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1.gif
|
对称波浪波痕:是由水体振荡运动形成、流体质点在表面呈园形轨道,向下变为来回运动,反复作用结果形成“人”字形内部构造和对称形态。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2_2.gif |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2_3.gif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2_4.gif |
不对称波浪波痕:是由水体运动时往复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在滨岸地区,由于水体运动受海底摩擦作用的影响,波浪向陆的速度大于向海运动的速度,故波痕形成方式和单向水流的波痕相似,内部只有一个方向的前积层。可以按直线形流水波痕的描述方法进行。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3_1.gif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3_2.gif |
不对称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的区别:
①浪成波痕的波脊多出现分叉与会合的特点,水流波痕波脊则多中断并被别的脊代替;
②浪成波痕的波长多小于4.5cm,
波痕指数(RI) <15,
而水流波痕的RI>15,浪成波痕的对称指数RSI <3.8,
而水流波痕的RSI >3.8;
③浪成波痕的前积纹层往往表现为成束的分枝状,
并且通过波谷延伸到相邻波痕的翼部上。
C.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
D.孤立波痕:
E. 风成波痕:
有直、长而平行的脊,形态不对称。L=2.5-25cm,H=0.5-1cm,RI=10-70。其内部构造和水流波痕相似,但内部构造不清楚(砂为主),粗颗粒分布在波脊。发育于沙漠、海岸、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河流等环境。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15.gif
2. 细流痕
4. 冲刷痕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21_1.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21_2.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21_2.gif
5. 压刻痕
(2)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定义:垂直于层面方向,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粒度等显示出来的纹理特征。
1.
层理构造的术语
| 组成层理构造的单位包括:纹层(细层)、层系(单层)、层系组(层组)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25.gif |
2.
层理的分类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1.gif
A-3(waverip,单向水流波痕作用).mov
-“见动画”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64-1.gif
C-4(clmbrip,爬升波痕层理).mov
-“见动画”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64-1.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2.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2.gif
|
也叫粒序层理。以粒度递变为特征。一组递变层的厚度几厘米-几十厘米。可分为正向递变层理和反向递变层理。 |
1)交错层理 2)爬升波痕层理 3)递变层理 4)平行层理 5)水平层理 6)均匀层理 7)潮汐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8)砂泥互层水平层理 9)韵律层理 |
|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4.gif |
|
浊积岩中递变层理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6_1.gif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6_2.gif
洪积物(泥石流)中的递变层理(上)和风暴沉积的粒序层理(口袋状构造)(下)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47.gif
|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50.gif | 1)交错层理 2)爬升波痕层理 3)递变层理 4)平行层理 5)水平层理 6)均匀层理 7)潮汐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8)砂泥互层水平层理 9)韵律层理 |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53.gif | |
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实例
韵律层理实例
|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59.gif | 最小的旋回:季候纹泥层对,为(美国)康涅狄格州冰期湖泊沉积,每一层对代表一年,浅色为夏季,深色为冬季 http://jwc.cugb.edu.cn/dizhi/cugb_jpkc/chenjx/dianzijiaocai/PIC/CH5/0560.gif |
(3)再作用面构造
思考:再作用面与层系面的区别?
再作用面的形成示意图
A-由水位变化造成的再作用面;B-与潮流的时间-速度不对称性有关的再作用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