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昭陵奉天砖石造——清宫盛京土木雕(看东北四)

(2024-07-28 16:13:18)

北陵公园与昭陵

“曾称帝京盛,对烟树苍茫,自春秋以至明清,多少风骚多少月;莫道杞人忧,看沙尘肆虐,由中亚而及华夏,可怜草木可怜花。”抄吕可夫先生楹对。

明朝276年,16帝“洪建永洪宣,正统景三天,成弘正嘉隆,万历泰昌天启崇。”有六处陵寝:盱眙的祖陵,凤阳的皇陵,南京的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还有一处是嘉靖他老子的湖北钟祥显陵,明朝另有一位景泰帝,在“土木堡事件”上位的代宗朱祁钰,“夺门之变”薨后葬北京海淀玉泉山北麓金山口景泰陵。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天天顺、康雍隆、嘉道咸、同光宣。”有清一朝,十二顶皇冠,267春秋,也有山陵五座,祖陵即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努尔哈赤的福陵与皇太极的昭陵在奉天也就是沈阳,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的东陵(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和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永宁山下的西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溥仪,五皇)。

我来沈阳不是拜礼挥杀伐巧取豪夺江山帝王的英容,也不会去缅怀其血淋淋守土平乱的丰功伟绩。而临地接近那些凝聚劳苦大众蛛游蜩化、曲尽其妙的城垣碑阙、享堂神道、祭台宝城等建造,聊慰一点好古的向好。

常理下,存世的皇家陵寝中多有近于原件老物,那怕有自然毁坏人为偷窃。皇家的手笔造作肯定高于民间,更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甚至是文化艺术的最高峰。况乎,皇家墓园博大宏宽、气势高迈、碑碣浑厚、松柏森森,让人多生出几份庄重、敬畏、肃穆之感。我看皇室陵园着点和兴趣是想从中学习点古建常识和试图品味其中的意韵。

    31日,17:13长春西G974准时抵沈阳北18:44,下高铁即上2号线青年大街市中心地段下。匆忙赶路,来不及骋目流眄沈阳市面华灯熠熠,荧光晫晫,人流交织、行色匆匆繁忙的繁华夜色。赶忙中落歇如家快捷。

 

北陵公园与昭陵


昭陵“前朝后寝”三进院落的建筑格局,大门红门朝南,昭陵分为前导和陵墓两大部分,共48万平,方城即陵墓18万平,位置在园区北端。正红门至隆恩门为前导部分的一进院落,在正红门外还有下马碑、石狮、神桥、石牌坊等装饰性建筑。方城、隆恩门、隆恩殿为祭祀建筑区的二进院落。宝城明楼、宝顶、地宫为陵墓区的三进院落。

神桥为三孔石拱桥,长47宽12米,条石为面两端狮子护守,石栏杆俯莲式望柱,桥下是玉带河,新料古意这桥是84年翻修的作品。走下桥北堍,四柱三门三楼枋木石质歇山顶牌楼就轩昂雄立在眼前。牌楼石雕,粗犷古拙,抱鼓敦实,平圆浮透镌雕其上,“八宝”、走兽、云纹、花鸟布刻其中。可惜老迈之身加了拐杖,八根戗杆全改条钢支撑,煞了风景。

正红门单檐歇山式,顶上铺五样黄色琉璃瓦,三洞拱结构,褐黑拱碹雕凿画字。帝王甬道石像生高大且数量多。墓前翁仲平民百姓是用不得的,官贵乡绅安放的是“文武马虎羊”寓意“忠勇义节孝”,昭陵连同华表,狮、獬豸、麒麟、马、骆驼、象共有七对,反不见文官武将。神功圣德碑是一尊皇家自说自美的碑碣,帝陵圹埌中均有建置。步过涤器、果、茶膳、仪仗四房,眼前是隆恩门。

隆恩门是方城正门,仿盛京而建的小版城垣,门墙、角楼、雉堞、明楼、月城、祭台,还有东西配殿、焚帛亭、隆恩殿、棂星门一应俱全。

隆恩门单体方台式砖石结构,拱形独门城座上建三层歇山式五凤楼。门券脸石上雕刻卷草松石图案,上方镶有带龙和风饰图案的琉璃件,门道铺路条石滑溜似镜。其顶门座雕花、木石彩绘等法式我是外行,分辨不清、看不明白。

方城长宽高分别是146、120、6.5米,青砖细缝墙壁,可由磴道上下。在城墙上偶遇一位95岁老先生,在其女儿襄助下登临城楼,不喘不颤,与其相握,手如年青人一样有力,在门洞中为其拍了张照片。在方城还遇上一对上海夫妇,男的79了,公安局退休,平时好游览,喜欢take photos一路喊着我老弟。夫人是辽宁人,满族黄旗人,她说是为陪老头子而来。两位都是退伍军人,旅途中遇着感兴趣或是能说道得来的人,也是一份缘份、一种风光。

隆恩殿又称“享殿”“献殿”是祭祀神位之用。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三面石阶,中为御路石,享殿面阔3间,进深2间,四面出廊,为歇山式黄色琉璃简瓦殿顶。正门檐下铺设有翡翠石一块,长六宽三尺,淡黄色,半透明,其内夹杂有淡绿色及白色斑块。古人称此石曰“翡翠玉拜石”。殿内按帝王陵墓“事死如事生”的惯例装配,侈华周全。

棂星门位于隆恩殿后身,其后是石祭台。穿过明楼劵拱门洞,进入月牙城。月牙城又称哑巴院,形如弯月得名,高6长96米,迎面墙中有彩色琉璃照壁,是宝城与方城中间一块空地,两端有砖阶,由此上下宝城城墙。

宝城又名“罗圈墙”是围绕坟冢半圆形城垣,青砖砌筑,高6长202米,筑垛口女儿墙。宝顶又称“独龙阜”为地宫上封土,高7米,周长约110米,用三合土夯筑而成。

看介绍墓后有一片二千棵4百年树龄的古松和次生林,其中还有: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被人们意想赋予形象的松柏。

登临宝城环绕一后,结束巡览昭陵。从公园东门出,择157路至小西门,去观访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博物院

“聿造故宫,故宫赫赫。”沈阳故宫6万平米,1/12北京故宫面域,存留清代营造114座5百多间,起肇于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盛京时期。

红墙黄瓦岂翊皇命三百,争权夺利谁怜苍生一命。

沈阳故宫基本格局分东中西三路主线,东路是太祖哈赤从辽阳迁沈阳时所建宫殿;中路是清早期修造的行宫、太庙之类的宫阙;西路主要是乾隆时增筑的戏台、堂阁。

九九八十一共162个门钉的东西红色侧门紧关。购票从中门大清门进,按导览指示,小可自东至中最后去西路迁延绕行,择紧要显赫建造留目过眼。大体行径为:大清门太庙东七间楼,自此由南朝北十王亭大政殿銮驾库,转向西敬典阁,向南介祉宫颐和殿,经垂花门东所折向西崇政殿,朝北,上台墩凤凰楼和清宁宫(东西两侧有衍庆、关雎、东配;永福、麟趾、西配六宫)再向后入花园(碾坊磨坊和后宰门),朝西经叠石造水角亭,转折朝南七间房崇谟阁继思斋保极宫迪光殿,过耳房值房垂花门弯向西掖门,多次折踅到西北角,从北到南九间殿仰熙斋文溯阁碑亭嘉荫堂戏台斯文门轿马场西七间房翔凤阁。七七八八不下五十个景点,自然小可不可能都亲临亲视,于绝多游客一般,随机遴选至要重点张望看过。

沈阳故宫宫殿阁堂成百近千,一般人是不可面面俱到,而能亲临面见的通常的一般性的建构不可能也不必说出子丑寅卯,于是,我仅对一些显要的、关注度高的说点自己的观感,尤其是“八大作”及构筑形式外貌做些呀呀学语。

大清门是正门,与北京故宫一样俗称午门。大清门并不高大,五间面硬山式平房,但屋顶的黄瓦配绿色琉璃剪边,惹人注目,特别是山墙四个墀头,用绘有海水云龙、瑞兽五彩琉璃,镶嵌三面,突显出皇家豪气。

祭祀祖先牌位的地方称太庙;东飞龙阁和东七间楼,西翔凤阁和西七间楼,这四处是沈阳故宫收藏文物的地方。十王亭是八旗加左右翼王亭,为大政殿举行集会时,王公大臣按所属旗排列之处。

大政殿亦称八角殿内部形似北京圆形天坛。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活动的场所。建于1.5米砖砌须弥座上,仿游牧帐幄样式,八角重檐攒尖琉璃瓦顶,大木架结构。殿顶垒五彩琉璃宝顶和八名胡人力士,檐下叠斗拱、双龙盘柱,殿体无墙壁,装四扇红漆木制槅扇门。

东路与中路中间有一列宫殿称东所,存放皇家谱牒叫敬典阁;介祉宫为皇太后暂居住所,宫前有一对麒麟一无角一独角;颐和殿为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也就是电视剧里的甄嬛寝宫。

崇政殿是清太宗时期皇帝临朝理政之处,面阔五间十扇红漆鎏金饰件木制槅扇门硬山式,木架结构;屋顶、山墙端两个墀头与大清门一样;殿内为不装天花板“彻上明造”,殿前端左右两侧分别摆放石构日晷和嘉量亭。我感觉做为皇家前期1627至1632年造修的操政要地,露寒酸样,与北京故宫三大殿似同皇后与丫鬟不可相比。

青砖筑4米高台环以墙垣护卫其上起楼,这便是三滴水歇山式围廊凤凰楼,黄瓦绿边琉璃顶,原供皇上贝勒嫔妃讲经读书纳凉观景所在,是全宫最高点,很有特色。清宁宫是清太宗和皇后的驻跸行宫,皇太极就是在这间屋子里“端坐无疾而终”的。衍庆、关雎、麟趾、衍庆、永福、东西6座配宫,位于清宁宫前东、西两侧,建造规制完全一样,前南四配殿为四位后妃香庐。

转向西路由北往南观摩。崇谟阁存放清历朝“实录”“圣训”。“悬山卷棚三波浪式”屋顶是继思斋,望文生义以为是祭祀先祖之所,但查得是随驾后妃的住所。迪光殿与东面颐和殿模样相同,但用于皇帝在此处理政务、批阅奏章之地。保极宫为皇上居住的寝宫。这几处阁斋殿为西路偏东一列,在最西一列中间还有一窄列为几栋卫役住的值房。

西路分成嘉荫堂和文溯阁两个组群。由嘉荫堂、东西廊、戏台、扮戏房等构建位于西路南部;文溯阁、仰熙斋、九间殿、碑亭组成另一个组群在北端。

清人好戏,京剧、徽班进京有满人之功。以至于北京宫殿、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等都置办多处戏台,佛爷就喜好二黄西皮。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座著名藏书楼之一,结构上这些书楼均仿宁波天一阁。之所以如此效仿仍是贯彻“天一生水”《周易》祖宗之法,为了防火。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内立碑石,正面《文溯阁记》,阴面《宋孝宗论》。仰熙斋和九间殿是文溯阁辅助配套建筑。

和北京故宫不一样,沈阳故宫是殿低宫高,而北京故宫是殿高宫低。沈宫“纵强横弱”,也就是横向联系通道较少;东路十王亭由北向南呈八字渐微敝开,由密变疏,两列亭子轴线的延长线相交于大政殿的主轴线上。这一科学运用几何透视原理的布局,是后金宫殿布局的一个创举。两宫相较还有诸多相异之点,咱没能力清晰道明。

明清换代,殿宫万平两更主;华夏变迁,霄壤众生一壮观。

咱还是整理下心情,背起双肩走往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