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欧亚桥——巴洛特东正教(看东北一)

“北大荒啊!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只缺少大姑娘。”闯关东,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着大烟袋。是我们这代人对东北三省这块白山黑水起初的认知。
后来,学唱过“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及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与座山雕,听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及郭颂《乌苏里船歌》高亢悲壮的歌声。那年,能看到金达莱、帽子舞、《卖花姑娘》朝鲜电影是件多大幸福的事。
接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报刊社论上说王进喜石油工人们把中国的“贫油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
五六十年代,电影是民众特别是总角小儿们最爱,当那黑白工农兵片头在两根木杆中拉扯的银幕中一出现,站立在野外老少们心潮怦然,那怕那部片子看过数十遍。那时能看到的汽车除了苏联“卡斯”外,就是长春一汽的解放牌,其它运输工具就是板车和手扶拖拉机。当时,大人们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牛。
紧随,广播报纸里珍宝岛与自卫反击战,辽沈战役,日本731细菌部队,“万人坑”,张作林、张学良、赵一荻事件故事连篇累牍,如雷贯耳。
相伴改开,那一声“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让国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射到祖国北方凝视着哈尔滨。
于是,我们开始接触到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人参、小鸡炖蘑菇、“翠花上酸菜”、狗拉雪橇与爬梨、查干湖冬捕、冰雕、东北虎等等东北民俗与特产。
如此当时,文化人和见过世面的人,就知道东北那旮旯里生出八旗、旗袍、皇阿爸、女真人、长白山、天池、小鸡炖蘑菇、家军王军霞和五常大米……
学了些地理和爱好历史的,便了解到祖国“鸡头”上遗留着伪满国、沈阳故宫、清祖陵福陵和昭陵;落下了金朝政权象征以及女真族兴起物化标志——上京会宁府遗址。
而这期间,之于,1987年大小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依兰县“五国城”“坐井观天”故址和那句发配“宁古塔,永不叙用”令人心生害怕哆嗦的影视台词,所牵扯到了有清一代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陈迹——黑龙江省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流放地,也渐入我们的耳目并丰富了大众们的见识。
您好!哈尔滨
搁在以往,庶民百姓一天内从安庆到达冰城是件异想天开的事。而客舟在如今发达的交通网线下,就轻易做到了。端月27号早7点自家出门,高铁至南京,乘禄口机场AQ1375,13:50起飞,16:35到达哈城,票价752元。从合肥也可直飞哈城,但plane起落均在夜间,多有不便,不做选择。
此回途程,甄选东北五地观风看景,享受自然。先飞哈尔滨,再乘高铁南下。到长春、至沈阳、抵河北承德,再去清东陵。由于自承德达唐山转遵化后,遵化去清东陵约50KM现无运行的交通车辆,只能包车来往,权衡后终做放弃。
波音737准时降落在冰城太平机场,3号线20元直接可到中央大街和索菲亚大教堂等冰城代表性游客必到之地。
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近乎为南北走向,1450米长21米宽,面积1平方千米,北起松花江,南至经纬街,肇建于1898年,现为商业步行街,是冰城最突出的代表和标志性区域。
一街两列欧美风情的建造,磨去棱角踏出水洼的花岗岩“面包”方石,光亮且面呈胎釉,有人数过是87万块。它告诉来此人们她囊昔过往间的人踏马踩、商贾走贩、观光闲逛的喧哗和嘈杂。
薄暮下的中央大街,若披金纱,曼妙风华,此时红男绿女、人头攒动。听雨走入南端那扇西式的钢架街头门坊,但见两侧铺面商店栉比鳞次,中外与今昔风情在这里契合相携。
“马达尔宾馆”、“秋林•道里斯”、“巴拉斯美食城”、“万国洋行”……恍惚身在异国他乡。
“喀秋莎”啭喉萦绕,那店脸上的招牌杏帘、屋内柜台上商架的货品多是欧罗巴风味,套娃、巧克力、伏特加、红肠、马迭尔冰棍、大列巴、塔塔尔族服饰等等,街道上信步张望的欧美面孔,让人感觉置身境外。
中央街区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等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71栋,成为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最具代表的是坐落中央大街中兆麟街(原水道街)与透笼街交角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中央大街北头终点广场。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
纪念塔由基座塔身、喷泉、围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身椭圆、高22.5米,顶端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4人的全身立像。塔身背景设有20根科林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圆柱两端的画壁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
27晚在中央大街某客栈居息,我便晚早两次在松花江左岸留恋徜徉。
晚间的松花江绚烂多姿,江岸步道柳树婆娑,游客市民骈肩累足。烤炉烟腾,哈碑觥筹,撸串油渍,肉香盈鼻。江面上布设音乐喷泉,江心舟船游弋荡漾,一派和美温馨的画面。
白昼的松花江阳光和煦,游人如织,对面太阳岛身影绰约,松花江、松浦大桥分列东西。此刻,可约有千人的江浙老年专列旅游团的老爷老娘们,一团团围绕着公园碑石不停变换着姿态“咔擦”,给这宁静清欢的园地带来了嘈杂和闹腾,冲淡了晨步人的闲情逸致。
巴洛特风情街
冰城中的道里区、南岗区原多为异国洋人房屋住地,而老道外则是本乡本土人的陋室栖身之所。在修残健全,翻新仿造、做旧复古尽力开发旅游景点的今日,冰城将道外区南头道街与崝宇街打造成了中华巴洛克风情街。
“白山黑水东北炖,大碗小碗热腾腾。”这里能闻到哈城老旧的烟火气,能见到那失去而又连拌的民风习俗。
巴洛特建筑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中华巴洛特风情街有不可移动文物40处,历史建筑61处,105栋院落。
外四条内三条街道将街区划成规制齐整的四大列西洋外貌、中式内构、四合院、前店后家、商居两用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范式。临街立面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装饰。于是有人取名为“中华巴洛特”这一混搭建筑模式。打量观赏中华巴洛特建造是来这看景者第一旨趣。
轻快而闲意的步履在灰墙红壁之间,木质的檐廊楼梯、穹拱门窗、砂砖清水墙、花格女儿墙中穿行,叫人想起往昔市井,江湖商贾,那腾腾兴隆的买卖;那行人匆匆的步履,那满头大汗的肩扛推车的劳工;打着“老鼎丰”“张包铺”“砂锅居”“六合顺”……老字号幌子的酒肆饭庄,油渍生香,让人垂涎欲滴。这是吃货们来此打晃露脸的第二条由头。
那店铺货架上的商品食物,琳琅满目、颜色多彩,惹人艳羡。
我也在“老鼎丰”花15块来了块坚果大列巴。实诚的份量,中有核仁、葡萄干,一口下去满嘴奶油,甜香腻舌。撑鼓了肚皮,权做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