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票友”和“粉丝”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2011-03-02 20:56:32)
标签:

音乐

杨子荣

打虎上山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杂谈

分类: 高修存原创杂文

 戏曲都有地方色彩,许多人喜欢家乡戏,没事哼两段,体现了一种浓浓的乡情,不过随着早些年摇滚歌曲的出现,港台文艺和内地各类劲歌漫舞的风靡,讲究字正腔圆的戏曲舞台就显的冷清了许多,我们今天简单说几句,就算随便聊个家常了。

 戏曲中最出名的当数京剧,锣鼓一响,出将入相,场面热闹而有序,演员化妆脸谱要求最严格,油墨重彩,红脸白面往往代表了忠奸,还有小丑花旦和青衣老生等等,各种角色不胜枚举,服装道具也是非常齐整,十八般兵器样样不缺,估计置办全套家当价钱不低,再看表演,文做武打体现的都是真功夫,特别是眼睛,顾盼闪亮,炯炯有神,据说要练成这样的灵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至于念白和唱腔,是演员看家本领,多数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调嗓子,跟着京胡一字一板的学,实非短期所为,所以,凡唱京剧的演员好象中气都非常足。

 京剧有票友,相当于现在的粉丝,都很热情执着,但要认真说起来,还是稍微有些区别,粉丝讲气氛,重参与;票友观门派,品味道。粉丝比较在乎看演员的风采,狂热的时候说不定还上台给偶像一个拥抱什么的,而票友除了大声叫好,真正入迷时却闭着眼睛倾听,手会跟着器乐一起拍打,总之各有各的表现方式,从年龄上看,票友一般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现在,年轻朋友喜欢看传统戏的确实很少,大概嫌节奏比较慢的原因,一个字拖音半天,觉得不带劲,所以情愿去看周杰伦的双节棍了,尽管听着象背快板书,甚至不一定知道说的什么词,就冲那份现场感觉了。

 我们知道京剧的时候就是样板戏,当时全国就这八个所谓的“现代京剧”,其中许多唱段现在还经常听到,比如《智取威虎山》里面杨子荣的“甘洒热血写春秋”,大家都很熟悉;《红灯记》中李铁梅唱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也是不少人喜欢的;最多的还是《沙家浜》里的“智斗”,因为是男女三人唱,形式比较特别,歌词内容也是很具情节化,所以在一些卡拉OK里,就成了自娱自乐的常选曲目,此外,京剧的过场音乐也非常有气势,比如“打虎上山”那一段,雄壮激烈的锣鼓,充分体现了英雄杨子荣孤身深入匪窟的大无畏气概,特别震撼人心。

 每年春晚,许多传统戏都有亮相,其中京剧是份量最重的一段, 新老艺术家同台表演, 象于魁智,孟广禄, 尚长荣等就是代表人物,参加的演员非常多,一般采取联唱形式,不化戏装,内容基本上以歌颂祖国和民族大团结为主,由于人数比较多,大家气宇轩昂, 场面非常喜庆隆重,当然也有全部化装演出的情况,比如穆桂英和包拯的造型就常被选用,以前电视台好象还开设过专门的学唱栏目,“戏曲频道”也经常有一些古装戏播出,不过最普遍的还是城市公园里的“戏曲角”,许多爱好者自拉自唱,相互交流学习,也是乐在其中,电影演员中,感觉李成儒和张铁林唱的不错, 起码是在媒体里面是亮过嗓子的。      

 不管什么表演形式,如果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了生命力,京剧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戏种,其他还有沪剧,越剧,豫剧,扬剧,黄梅戏,评弹,梆子戏等等,都代表着地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各族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传统继承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主要方面,其中首要问题就是人气关注,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比如加强宣传是第一位的,培育专业学校也很重要,甚至可以鼓励年轻朋友搞些戏曲演唱组合,象过去草台班子进城下乡一样来扩大影响,当然办法可以想,关键是热情和信心,大家都带着弘扬国粹的责任去努力,相信面貌一定会大有改观。

 话题有点沉重,也是客观事实,我们希望戏曲文化能够注入新的活力,形成全面复兴的态势,让舞台更加丰富多彩,新老文艺交相辉映,万紫千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