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代沟,做家长的体会比较多,年轻人同样也有这方面感觉,但相对讲没有长辈那么在意,因为这个话题属于认识方面的范畴,肯定没有标准,所以只能谈些现象,说些原委,闲聊一番了。
以中年人为例,也就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朋友,现在基本上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代人虽然经历不尽相同,
但年轻时候多少都吃过一些苦,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大家都不富裕,市场物质也不丰富,什么都得凭计划票,当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穿都很简单,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补丁加补丁是不希奇的,虽然生活水平很低,但孩子好象都很懂事,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是学校德育方面的主要内容,长期灌输,造就了朴素的思想观念,对长辈和老师基本上是尊敬的,一般大人说话都能认真听,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会有过分强烈的表露,总之,集体观念,谦虚谨慎,尊老爱幼是这代人比较普遍的为人处世方式。
再说说七十至九十年代出生的朋友,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从学生时代就有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因为学习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升学和发展,很现实,也很有动力,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物质和文化的进步日新月异,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并在学习实践中培养了跨越式的思维,同步适应社会的大发展,起码在认识上基本和时代接轨,确实不简单,比如电脑的普及,让他们的视野开阔,表面看足不出户,实际上见识非常广泛,应该讲,这代人比较注重个人能力,讲究时尚品位和价值实现。
回到代沟话题,所谓代沟,其实就是观念上的差异,这里面没有根本的冲突,不一样的是两代人所处时代不同,物质基础和价值趋向不同,
也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与其说是代沟,不如说是认识上的基点和参照标准不一致而已。
还是以经济为例,
比如“多赚不如少用”是过去比较认可的观点,因为当时多赚的概念意味着极大的付出,也不可能增加多少收入,说不定还要冒一点风险,所以把目光放在节省上是可以理解的,传统的勤俭作风也是应该提倡的;而现在讲究的是“能挣会花”,重点在能挣上,也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符合经济规律,这种观念实际上推动了时代进步和社会繁荣。
如果一定要有个说法,那只能是“开源节流”,估计这个观点相对折中一点,可以让大家理解并接受。换句话说,要重视发展,也要注意节约,既不要过分省,也不要任意潇洒,有条件还拼命过紧日子没那个必要;整天想着花明天的钱,或者干脆做月光族好象也太过分,无论什么时候,量入为出总是不会错的。
讲了冰山一角,算是聊个表面,代沟有多方面因素,以后有机会可以从多角度再进一步探讨,今天限于篇幅,就此打住,欢迎网友多加指导评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