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事物的弱点往往决定其价值,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一只木捅的承水量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余的再长也是浪费。有关同步价值问题平时也不会太在意,
所以今天就选择这个内容, 谈些粗浅看法.
人就是个有机的整体,有个药品广告说的好:“平衡就健康”。是说肌体所有器官处在同步寿命的情况,就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一旦某个地方出现问题,平衡就被打破了,比如年轻人得了不治之症,虽然身体其他零件都非常好,也只能为这个局部病变殉葬,应该说是非常可惜的。反过来看,有的髦耋老人内脏功能始终处于齐步并进,就算老化到实在不行了,也能保持共进退,船到码头车到站,
最后无疾而终, 实际达到了该生命的最大值。
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各科的成绩平衡与否,抽象反映了其整体控制力的强弱;比如两个考试总分一样的学生,一个是刚好全部及格,另一个其他几门课都考的很好,就一门特别差;比较起来,就是前一个学生同步价值高;虽说是低水平的刚达分数线,但整体上是过关了,
同时也侧面表明他有照顾全局的眼光和能力,这个能力在以后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第二个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定比第一个差,说不定还更聪明一些,
他的问题就是出在整体的把握上,过分偏重局部就象吃菜一样, 遇到喜欢的就多吃,
不喜欢的就少吃或干脆不吃,营养不全面,结果也就只能补考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
比如身体锻炼,食物营养,劳逸调整,内心情绪等等,都有平衡和同步的学问在里面,如果我们能找准问题,缺什么补什么,而不是人为的拉大内在差距,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基本状态,逐步实现整体目标值的最大化,就相当于把一样东西进行维护加工,尽可能的卖出个好价钱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