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終追憶梅詩翁

(2014-12-18 11:14:04)
分类: 海上遗踪

曲終追憶梅詩翁

http://s1/small/001WiR0Bgy6OttJRQg880&690   http://s1/small/001WiR0Bgy6OttWx7qMd0&690

    祖父沈惟楚与诗人陆颂尧

    近代繪畫,以海派為重;海上畫派則以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為“三傑”,其得風起先之領航者,更有“四任”與“三吳”,即任熊、任薰、任預、任頤及吳石仙、吳友如、吳昌碩,等然而,與之相契、相合庋之以大成者,即上海陸氏穆清邈齋。

穆齋主人陸佑申先生(一八七五—一九五八,世居上海,海上詩人陸頌堯號隴梅老人之父,世伯、珮名之大父,淼鑫兄之曾祖父。主人陸佑申與家曾祖父沈有成為知游,隴梅老人又與吾祖惟楚公為吟友,故陸沈兩家之往交結義,至今已有四世。

書神錯怨嬾長恩

鄭逸梅先生于《花好遲齋吟草跋》中云:“余聞陸子隴梅其為人,奈各以事牽,迄少接席銜杯之雅;余知陸子隴梅其為詩,然所見僅雲端鱗爪,未睹神龍之茫洋噓化也。歲初,蒙以所著《花好遲齋吟草》四卷見示,環回諷誦,抽乙尋繹,而陸子之謦欬笑貌,一一充溢於行間字裏,於是,更識陸子情性之淳,更知陸子詩格之遒。”又于《顧曲雜憶》跋語中稱:“我友陸翁隴梅,有周郎癖,紅氍人物,月旦殆遍,成《顧曲雜憶》。凡數百首,且附識語,俱一時掌故。日修梨園史乘者,固足借鑒而資參證。古之所謂杜陵詩史,陸翁可以媲美。雖宏微不同,而屬於貢獻則一也。”

版本目錄學家王佩諍教授所著《續補藏書紀事詩》中,載錄“陸鳴岡”一節曰:“宜州家乘龍川略,杭客雲山味水軒(《宜州》、《龍川》兩著,不以日記名,卻為自序而作。郭氏《客杭》、《雲山》兩書暨《紫桃軒味水》一編,則日記權輿也)。恨煞絳雲遭一炬,書神錯怨嬾長恩。”詩末並注稱:陸先生“專收郭天錫而下盡明清迄辛亥初之私家起居注,在日記一類,可謂上下古今,真知篤好者矣。寓邸曾遇祝融,楚人一炬,六丁悉數收去。人謂書種無靈,實則陋規積習,救火警士未遂所欲,則坐視不救。已允總犒五千金矣,而中夜無從支付現鈔,遂使名家稿抄校本、日記真跡火燒火燎炎昆岡,玉石俱焚矣,可勝浩歎!”所記概括陸頌堯一生癡書、迷書、著述之經歷,從中可知其一二。

陸頌堯先生為稊園社員。稊園詩社由南海關賡麟所創,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鼎盛在五十年代中後期,至六十年代暴風雨降臨而自然解體。詩社創建初期因活動在關賡麟北京南灣子胡同“稊園”住宅而得名。一九五五年,關賡麟曾編刊《稊園吟集甲稿》,線裝油印本上下兩冊。汪公嚴作封面題簽,陳蟄廬為扉頁題耑,卷首由關賡麟作“編終雜述”,收入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五年間,稊園與咫社合刊後社員七十五人社課詩詞,均以年齒大小而排序,其中陸頌堯被列於下冊第六十二位。其中代表人有傅增湘、吳北江、夏枝巢、許寶蘅、關賡麟、陳雲誥、王道元、章士釗、郭風惠、剛中、蕭龍友、齊如山、葉恭綽、邢冕之黃君坦、湯用彤、李培基、劉文嘉、彭八百、張伯駒、王冷齋、言簡齋沈仰放等。

鴉陣茫茫成歎息

畫家吳湖帆與詩人陸頌堯友善,兩人交往甚密。吳湖帆所著《佞宋詞痕》卷三有《瑞鶴仙·為陸頌堯隴梅圖次周清真韻》一闕,略記其詳云:“隴梅芳訊好,正夢斷魂凝,疏香情色。年年慣行處,攜尊俎、經醉湖山曾客。尋幽選勝,拚清狂、何計賺力。待歸時、細寫遊蹤浪跡,伴賞岑寂。  癡極。留連緗素,自憐偏向,蠹索餘食。斜暉望遠,黃歇浦,龍華陌。悵荒、鴉陣茫茫成歎息。宵窗還惱漏滴。無眠、欹枕憔悴,夜闌暗憶。”

當年,《佞宋詞痕》成稿,吳湖帆持手抄本專趨南京西路小可齋拜訪,彼此寒暄後,吳隨即出示所輯新作云:“梅兄法家雙正,何如、何如?”“好詞好詞!”陸頌堯一邊翻閱、一邊不停地贊許稱:“筆精墨妙,一脈相承;不過、不過麼……”湖帆問:“啥叫作不過?老兄直講。”“筆法精美,清秀剔透!”吳繼曰:“結棍結棍法眼結棍!不儂講,此為海上名家周鍊霞女士精心捉刀也。”兩人相視,言笑甚歡。

一次,陸頌堯前往嵩山路梅影書屋小坐;稍許,阿寶端出上等新茶。暢敘之間,“篤、篤”門響,大風堂門人糜耕雲先生來訪。糜從布包裏拿出一幅四尺中堂,簽上標著唐寅《封侯圖》,小心翼翼地拉開且:“剛剛得來,三根大條呢!”圖上一隻猿猴空中倒掛,惟妙惟肖。“不錯不錯!”湖帆眯起眼睛看著,一面頻頻點頭,還用手指比劃著。耕雲聽了,煞是得意。當糜告辭離去後,頌堯問吳曰:“請教倩兄,剛才所‘不錯’啥意思?”湖帆笑而答:“人家寶,不要去掃伊興致!”頌堯聽了,恍然大悟。

筆勁墨遒吟大成

陸頌堯(一九零一年一九八七年),名鳴岡、號隴梅,別署小可齋、花好遲齋等,上海人。工詩書、富收藏,楷法晉唐,隸則漢韻充盈,又精於梨園掌故。先生為海上著名藏書家,所藏數千冊精品版本曾被祝融一炬所焚。著掌故筆記數十卷、數百萬言,以及各類藏品,又盡毀于文化浩劫中。晚年,專攻詩詞創作,集成《花好遲齋吟草》四卷《集外詩》、《集外詞》各一卷,以及《顧曲雜憶》二百餘首等。《花好遲齋吟草》原抄本現藏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顧曲雜憶》每首詠一戲劇掌故,原抄本由先祖惟楚公手書,筆者珍藏。如今付諸印行,將足為研修中國戲劇史者借鑒。

陸頌堯先生出口成章落筆為文,平生所吟作詩詞以數萬計,曾由金明淵轉請范祥雍先生協助審閱並選定其作品集。對此,頌堯太老伯曾專門賦詩答謝。范祥雍則有《陸隴梅寄詩謝為其審閱詩稿次韻答之二首》,其一云:“尺錦何曾匄景陽,偶從藝苑擷芸香;平生俯首段王學,盛事識窺韓杜房。木落千山天現大,蘭摧九畹徑成荒;多君馮婦賈餘勇,投贈詩篇發我狂。”先祖惟楚公則有《題顧曲雜憶四首》,其一曰:“劇場無限舊音塵,說法誰非自現身;鎩羽淩霄俱往矣,可憐繼起更何人。”

一九七六年冬,先祖謝世別我而,陸頌堯即賦挽聯曰:“從此廢琴尊,緬懷故友神清,忍說劉伶曾入座;還當焚筆硯,歎息鯫生福薄,更無沈野與敲詩。”意有未盡,成七絕多首,其一云:“飛來玉版寫生平,賭韻相酬歲月駸;世上芳筵無不散,一言成讖感難禁。”此後,太老伯經常督我認平仄、識韻律,以及學習五七言;並要求我在工作之、治印之間,堅持“多讀詩、多讀史,更要多讀古人的碑帖和印譜。”開卷第一課,循循而告知稱:“學詩可以從做對聯入手”,且當場以陳病樹老先生所書兩聯示範,一曰:“優孟衣冠皆顯貴,英雄習見亦平常”;二曰:“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聯中以王勃一文與李邕一碑相對,平仄音調,詞性語義;相互映襯,和諧爽口;並且語重心長,雋永無似。

詩人遺韻垂風範

陸頌堯還著有《論印絕句》三十六首,第五首云:“問潮館外掛殘陽,點石齋空古墨香;鐵筆貽謀名劍似,料應中夜發奇光。”且注曰:“中吳沈拱之先生錦垣,余友霜之大父,小友子厚之高祖,故居曰問潮館。同光間來海上經營點石齋書局,親任翰墨之勞,治印不輕作,鎮家之寶不過十數。”曾吟有《懷遠》兩首,其一云:“海月梳華髮,江天鏡暮年;懷人空脈脈,濁世記翩翩。縞紵情難割,風雲物易遷;浮生一青史,字字感滄田。”情景交融,極具神采。其二則更精彩,吟曰:“鴻飛遙送目,翠閣水雲重;九曲穿珠抱,兩般聽雨蹤。星槎虛有約,雞黍失相從;比日羞蔗境,雙魚恡一逢。”

又為拙刻印稿題有多首絕句,語皆中肯,頗具印學之真諦,對後輩學者不無啟迪,如云:“莫向西家苦效顰,勤橅古在攝精神;四明作譜搜完白,細筆描畫壓線人。”又如:“計黑留白言可師,鑿銅攻石亦臨池;世間定法本非法,法在心胸偶得之。”再如:“萬印樓高躡古忙,珊瑚網結八方張;靜參須向無人處,奏刃先焚一炷香。”

當得知拙刻拓輯成樣稿,將送名古屋參展之際,更欣然為《子厚印稿》作序,文中稱述曰“霜厂固吾故人也,論交且三數十年。初不稔其嫻於吾丘衍《三十五舉》之學,間嘗從容叩之。霜厂謙然曰,少從先祖拱之先生問治印之道,略得餘緒,拜于父執冰鐵王先生大炘之門,先生喟然曰,子當務其大者。遂少輟。顧讀名家印譜,往往以指畫肚,窮厥神理。因出祖庭遺制,指示印證。是知霜造詣之遠。既而又以文孫子厚所作相質,躍起曰,有是哉?詩不乎,五世其昌,君家門楣殆方興而未艾也。”

傾心秘玩不張揚

陸頌堯所藏歷代書畫數以百計各種精裝典籍數以千計,但令其夢魂想且又劫後餘生的是,老友吳湖帆所繪長幅立軸《商父丁尊》。此圖四尺豎對開,紅牡、綠竹、墨松飄逸于商彝器之上,分別寓意“福、祿、壽”三星吉祥。上端湖帆親題:“己卯冬日,漫仿南沙相國筆意本,佑申先生大雅正之,倩菴吳湖帆。”左側吳門弟子朱梅邨題七絕:“苔岑兩世拜南沙,遺制重還掛壁誇;清絕古尊松竹畔,淡妝添寫拒霜花。”並記:“是幅為倩公畫贈陸君鳴岡,因失而復得,即題詩志慶,囑為題記甲子九月朱梅邨。”下方鈐有兩印,一為陳巨來所鐫“四歐堂印”,一為“隴梅藏書畫記”,則由筆者所刻。

然而,最愛不釋手的則是,當年從大柏樹“競拼”所獲、劫三方端硯。一為祖父“陸桂珊先生遺像”硯,江都林雪造,武進尤秉綬刊,臨川李健仲乾法書、新建夏敬觀吷庵題銘:“懿歟陸君,賦命得天;義篤信矼,氣厚神全;師模奕世,脩學通廛;刊像遺研,比潤方堅”;為先父“陸佑申先生造像”硯,寧波任佐予刻;為“隴梅居士五十像”硯,林雪岩造像,張石園畫梅,鄧大川刻。三硯被搨製成長卷,首由吳門顧廷龍題簽“祖硯清芬”,涇縣翟孟舉書題、武進張石園手繪“祖庭授硯圖”,滬上詩人詞家陳病樹、陳文、李仲乾、嚴載如等,紛紛為之賦詩吟詠。

此外,還秘藏《綴玉軒制中國戲劇圖案留影》兩厚冊,首冠梅蘭芳、梅葆玖的劇照合影,且有梅蘭芳的親筆題字。綴玉軒便是梅蘭芳的齋名,圖冊由梅蘭芳與齊如山考訂合輯。梅蘭芳博采群圖,旁證典籍,且將劇中人物之服飾、身份與舞姿相融合;齊如山名宗康,為現代戲劇學大家,每幀圖片均加以注釋,尤為難得。圖中有舊時各式戲院座位,文官朝會蟒袍,宮衣錦襖;武官點兵閱操之靠,名目繁多;各劇扮相,一應俱全;名人臉譜,數以百計。又有樂器金屬、石屬、絲屬、竹屬、土屬、革屬等三百餘種,更有工尺譜、琵琶譜、唐宋詞譜、宋元詞譜、琴譜、宮譜、律譜、鑼鼓譜、僧經舊譜等,無不兼備。不僅可供戲劇研究者探索,而且對於考究我國民族樂器之形式與沿革,有很大幫助。

曩昔,陸頌堯曾來函語先祖稱:“弟于令孫期望良深,故敢時貢一得之愚,但勇於自信,則未必可取。”在《顧曲雜憶》序言中:“昔歐陽永叔作《五代史伶官傳序》嘗曰,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余與君既無智勇之足稱,而忽微之戒,要當銘之座右者也。霜若不以言為謬,則請存之卷中。俾後之覽者,因歐陽子之言而知所戒懼。庶幾之弄筆與霜之好事,或非無所裨益乎。”如今,“詩人已鶴駕,四孽亦迷離;海藝更重來,三民將又期。”正當梅蘭芳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先祖親筆法書、陸沈傾心合作的絕倫之跡詩書合璧·顧曲雜憶》終於輯成問世,以告慰二老,且求正諸方家,能不贅而補述乎。

                                        吳門後學沈寬謹識於滬上二長三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