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清人陈遇夫《迂言百则》

(2016-05-21 07:48:19)
标签:

迂言

善言

古人言

修身养性

养德即养生

分类: 读书

    《迂言百则》著者,清代陈遇夫,字交甫,新宁人。其序言:迂言者,善言也。风变俗易代异世殊,执古绳今,故谓之迂也。原文无标点,试着点断而读之,择其明白易懂者录之。

洞灵经》曰:导筋骨则形全,翦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克保三全是谓上贤。道德顺则鬼神助信,义敦则君子合礼,义备则小人怀。

(动筋骨、剪情欲、慎言语,则形全、有神、福全。有道德,鬼神也助之。)

《吕览》曰:当贵盛之时,人之奉我者,非奉我也,贵者也。当贫贱之时,人之陵我者,非陵我也,陵贱者也。彼自奉贵耳,吾何为而喜;彼自陵贱耳,吾何为而怒。

(视人贵贱而奉之陵之,是奉贵陵贱也,非待我也,何喜怒之有!)

 黄石公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悮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绝嗜禁欲,有百利而无一弊。)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志心笃行有益于人多矣。能博谋、忍辱、修德、好善、至诚、体物、知足。)

董子曰: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人也义我也。仁之法在爱人,不在我爱。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众人不察而反之,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

(仁义之道在正己而非正人。)

 疏氏广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人为财死,而财多则损智益过。)

 崔子玉座右铭曰: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为人之道要知恩图报,毋说三道四,慎言节食,知足常乐。)

 诸葛武侯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宁静淡泊,修身养德。)

文中子曰: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莫好进、莫多言、闻过则喜,知耻胜勇。)

 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囮去媒,谗佞远矣,方之谓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复问养性之要,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

(人要有所畏,畏则能约束自己。而无畏者,必轻举妄动,害人害己害社会矣。)

    姚公元《崇口箴》: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利口作戒,长舌为诗,斯言不善,千里违之。勿谓可复,驷马难追。惟静惟嘿,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多言多失,多事多害,声繁则淫,音希则大,室本无暗,垣亦有耳。何言者天,成蹊者李。似不能言,为世所尊。言不出口,冠时之首。无掉尔舌,以速尔咎。无易尔言,亦孔之丑。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缄其口。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也!)

    寇莱公《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习,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常将有时想无时,常将健时思病时,则无悔矣。)

晏同叔《几铭》:小饭防饐,跬行虞跌,巾有角垫,衣存袵缺,惟忠与孝,则罔摧折。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惟有忠孝,无催无折。)

横渠张子曰: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困辱非忧,荣利非乐,忘记困辱荣利则是至乐。)

邵子《无名公传》:无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则斯人无体乎?曰有体。有体而无迹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有用而无心者也,有迹有心者,可得而知也。无迹无心者,虽鬼神亦不可得,而知况于人乎!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知乎?可得而名乎?故自为赞曰: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故其诗曰:祸如许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性。喜饮酒命之曰太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不喜过醉。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喜微酡,饮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燠夏凉。遇有熟思则就枕,故其诗曰: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羹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其与人交,虽贱必洽,未尝作皱眉事,故人皆得其欢心。见贵人未尝曲奉,见不善人未尝急去,见善人未之知也,未尝急合。故其诗曰:风月情怀,江湖性气,色斯其举翔而后至,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蕙。家贫未尝求于人,人馈之虽寡必受。故其诗曰:窘未尝忧,饮不至醉,收天下春归之肝肺。朝廷授之官,虽不强免亦不强起。晚有一子,教之以仁义,授之以六经。举世尚虚谈,未尝挂一言。举世尚奇事,未尝立异行。故其诗曰:不佞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游天地。家素业儒口未尝不道儒言,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言,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此其无名公之行乎!

(无名公之为人,正大光明,人之楷模。)

    人之神即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惧哉!

(不可自欺更不可欺人,自欺欺人即欺天地 。)

    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

(人之作为,天地皆知,所以君子贵慎独。)

言发于真诚,则心不劳而逸,人久而信之,作伪任术一时,或可欺人,持久必败。

(真诚可贵,作伪必败。)

事无巨细,皆有天。人之理,修身。人也遇不遇,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行险侥幸,是逆天也。求之者,人也。得之与否,天也。得失不动心,所以顺天也。强取必得,是逆天也。逆天理者,祸患必至。

(事事皆有天,得失不动心 ,是为顺天也。)

    温公《解禅六偈》云: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常戚戚,是名阿鼻狱。颜回甘陋巷,孟轲安自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孝弟通神明,忠信行蛮貊。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不壤身。道德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言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

(以生活之常理,喻佛法之玄妙。地狱天堂皆在自为。积善来百祥,修身大功德。)

    苏东坡为迈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时时警惕,处处留神。)

黄山谷《游艺斋铭》:色荒者,使人蹻蹻;酒荒者,使人漠漠;游于六艺之林,是谓名教之乐。

(勿恋色,勿恋酒,游于六艺,才是名教之乐。

 李公至续《座右铭》: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好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撝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讷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已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夙夜之不忘。

(不护短,不矜长;莫争强,莫多言;动不如静,刚不如柔,知止则胜,时时为善,牢记在心。)

    范公尧夫《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责人对己理应一律,则不是圣人也是君子。)

豫章罗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廷治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父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为福,陋哉!

(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国家之福。)

    东莱吕氏曰: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顾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真心可嘉,不待毁誉。)

   高子《遵生八笺》: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疎狂 。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之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读书不见圣贤,为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为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为眼前花;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为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媿。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绿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枭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哉 !

(修身立德,真心待人,亦是养性遵生。)

    慎言语,养德之大节,节饮食,养生之大。

   (养德养生,人生大事。)

     陈几亭龙正曰: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诚勿言,无益于世勿言,损益相兼勿言,后有流弊勿言,往哲已言勿袭言,非吾力所及勿轻言。

(圣人立言,庸夫何言!)

    我与天下后世之感通,犹两人相觌。我爱彼,彼亦爱我。我惟见有身,天下亦乌知有我。乡人之所以与草木同腐也,我孜孜为后世计,后世孰能忘之,圣贤所以长生于人心也。

(天下后世之事,岂是我等所想!乡人与草木同腐,我亦然也,岂可以圣人自比!)

    张阳和元忭曰: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至易之学。

(祸福在天,毁誉在人,修身在己,至理也。)

    吴素衣桂森曰:旧说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大丈夫不可无此襟怀。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大丈夫不可无此度量。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概。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大丈夫不可无此蕴藉。颇爱其语,因续之曰: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大丈夫不可无此见解。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沤,大丈夫不可无此达观。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大丈夫不可无此风味。两仪常在手,万化不关心,大丈夫不可无此作用 。

(语虽豪迈,貌似旷达而已,续作则大有意味矣。)

    高景逸曰:无事故静坐,静坐原无事。若欲起别法,即是名多事。有事故应事,应了原无事。若起厌事心,如何了得事。

(多事自找,静心即无事。)

   于景素孔兼训子曰:士君子能于羣议众诋时,立得脚定,纔见坚贞;能于尊官厚禄时,回得头早,纔见知几;能于主少国疑时,看得命轻,纔见节概;能于从容谈笑时,解得急难,纔见才识;能于淡泊冷寂时,无歆想心,纔见志趣;能于风雷震撼时,无惊恐心纔见器度。

(人在平常时见真情,在危难时见节操。)

    陈缑山铭:羣居慎口,独坐防心 。

(人多事多,人少思多。)

    刘念台曰:讦似直,佞似忠,谄似恭,曲似慎,刻似公,巧似智。

(事物蒙蔽人眼,总以假像为真。)

    宁耐是处境第一法,安详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为人处世之妙法。)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

(修身养性有高下,流水声养耳,绿色养目,真理之书养心,弹琴学书养指,逍遥杖履养足,静坐调息养筋骸。)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