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清言选读
(2016-02-06 16:41:04)
标签:
明代清言选读 |
分类: 随笔杂感 |
李鼎《偶谈》:
李鼎,字长卿,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平不详。
世界的规律玄妙无穷,而人生犹如过客,极其短暂。人生一世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忘无可忘,得无所得而已。
2:扫地焚香,愧作佛前之弟子;草衣木食,永为世外之闲人。
愧称佛前弟子,甘当世外闲人。
3:游鱼不解五音,鼓琴出听,顽石未深四谛,闻法点头。偶然而不必尽然,可信而无须深信。
世事皆如此,不可太当真,所谓可信而无须深信也。
3:春食苗,夏食叶,秋实华,冬食根,四时食其木,南阳菊宜早种乎?酒不御,色不迩,财不贪,气不使,诸尘不能染,西方莲立时见矣。
顺乎自然节气,食乎当令之物,若要长寿,不贪酒色财气,诸尘不染即能见西方莲台矣。
4:饘于是,粥于是,充口腹无羡大烹;寒不出,暑不出,庇风雨自安小乐。
糊口有粥,不羡鱼肉;寒暑不出,能避风雨。人无奢欲就易满足自乐,有贪婪不满足才痛苦不安。
5:热不可除热恼可除,秋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穷愁可遣,春生安乐窝中。
热是自然,莫要恼,不恼则自然不那么热了。穷不用愁,不愁则家如安乐窝了。世事一如既往,思想开朗不自寻烦恼。
陈继儒《岩栖幽事》:
陈继儒(公元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年轻即有才名自命隐士,先居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工诗善文,能书画。
多与少是相对的,要健康就要抑制嗜欲,爽口物多必有害。见好便收,好事不如无,这是很高的境界和修养。
多灾多病宜学佛学道,无公卿福怎能肉食,无圣贤德岂可血食?那么寻常人怎么过日子?百姓随常而已,即顺其自然也。
3:海味不咸,蜜饯不甜,处士不傲,高僧不禅,皆是至德。
超越寻常的,自然是不平凡的。
有一利必有一弊,永远的太平无事是痴心妄想。人世就是不断的烦忧,除非是死了。知足者能安睡,偷闲者憨憨终老矣。
吴从先《小窗自纪》:
吴从先(约1644年前后在世),字宁野,号小窗,江苏常州人。好为俳谐杂说及诗赋。
自然之妙在乎有意无意间,应世之法在于不即不离。
良心靠夜半自己发现,箪食豆羹易见真情。
无欲者言清气爽,无累者豁达大度。自度已难,度人更难,好为人师者岂能成佛菩萨,焉能超度他人!
但得静心,山河大地处处是道场。无色无欲,即是莲花超法界。
只要自心平静,外界纷扰与我何干?迎风微笑,何必闲情管水流花落!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生知己难寻,世事常不如意。若能淡然处之,则不求人知,自寻其乐可也。
不累于情,不拘于事,自然无恨矣。
随缘是福,多事惹祸。
功到用时方恨少,安不调摄病时悔!早知今日老病苦,何必当初年少狂!人生岂有后悔药。
12:由少得壮,由壮得老,世路渐到分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情倍为亲切。
少壮不知世事,老来渐看分明。唯有亲情可贵,宜当倍加珍惜。
13:石上藤萝,墙头薜荔,小窗幽致,绝胜深山。加以明月照映,秋色相侵,物外之情,尽堪闲适。
观景不必一定要名山大川,有情趣者,一切都堪欣赏。关键是人,是人的情趣。
14:王百谷《元宵词》云:侯家灯火贫家月,一样元宵两样看。旨味隽永,极可想见世情。
自古人分穷富,但得穷人好心态,始终不乏乐呵呵,灯火虽好岂敌明月!
15:“世间好话佛说尽”,妙法恐不可说,尽字有病;“天下名山僧僭多”,高僧方许住得,僭字有趣。
佛法不可思议,妙法岂能说尽!名山僧僭多,名山之僧未必皆高僧。
16:细雨湿衣看不见,任行谮(zen,中伤)以暗访;闲花落地听无声,觉解纷为多事。
世间万物渐变的过程不为人知,年少时不觉察,年老时就感觉到病痛的困扰了。防微杜渐,宜早作预防!
17:绝好看的戏场,姊妹们变脸;最可笑的世事,朋友家结盟。呜呼,世情尽如此也。作甚么假,认甚么真,甚么来由,作腔作套,为天下笑。看破了都是扯淡。
人世间诸事,大到国与国,小到人与人,都无非如此,当不得真,看破了无非扯淡!
18:琴以不鼓为妙,棋以不着为高。示朴藏拙,古之至人。
不鼓不着,人莫测其高下,这是示朴藏拙的无为之法。
19:议生草莽无轻重,论到家庭无是非。
草民百姓闲来无事,议议朝政大事,瞎说说无足轻重。家庭琐事,无是非可言,但要知亲情可贵。
20:寥落者,遇浓艳而转悲;豪华者,当凄清而益侈。当境之感,最触真情。
世人最怕的是一个“比”字。一比就显出了差距,一比就使人心理不平衡。世事万般莫要比,各人自有各人的命,何必与人作比较。
21:快欲之事,莫若饥餐;适情之时,莫过甘寝。求多于情欲,即侈汰亦茫然也。
饿了,吃什么都香。睏了,什么样的床都睡得甜。食物再好,没胃口也是白搭。东西再多,不需要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