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奥修《创造力》(下)

(2011-03-07 05:36:06)
标签:

宋体

创造性

诺贝尔奖

创造力

纪律

文化

分类: 读奥修

不论做什么事,带着喜悦、带着爱意、不出于算计,就是创造性的。内在的萌芽是灵性的,为你带来成长,具有创造性和神圣。愈具创造性就愈有灵性。愈具有创造力就愈具有神性,创造力达到颠峰,整个生命就变成一种创造,你就活在神性里了。神必定是创造者,具有创造性的人最接近神。

爱你所做的事,做你所爱的事,不论那是什么,静心地去做,那就是创造。热爱所做的任何事,享受它、庆祝它!即使没人注意你所做的事,没人赞扬,史书上不会记载,报纸不刊登你的名字和照片。这都不重要的,你享受它,它本身就是价值。为名声而追寻只是政客、野心家。名声自动出现很好,没有也很好。名声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享受正在做的每件事,不论什么都是你的恋爱。行动变成了热恋,就是一种创造。再微小的事情有了爱与欢欣都会变得伟大。

   野心出现时,创造力就消失了,利欲熏心的人无法创造,无法按照事物的本质来爱它,想的是未来,想的是成名,而创造者活在当下!

  生命的整个态度都是金钱取向的,而在感兴趣的事物里,金钱最不具创造性。生命都是权力导向的,而权力是非建设性、非创造性的。追逐金钱靠掠夺、攫取;权力摧毁无能的人们,这些都是毁灭性的行为。创造性的行动增进世界的美,只是贡献,从不拿走任何东西。具有创造性的人离开世界时,带着全然的满足,因为他的生命曾经拥有内在真正的价值。 金钱、权力、名声不是创造性的,而是具有破坏性的。觉知到这一点,就能轻易地具有了创造性。

创造性的人的内在深处最富有,有深深的满足,感受到喜悦、欢欣与庆祝,不断接收到愈来愈多的祝福,生命本身就成了祝福。外在世界所谓的成功对内在世界而言往往是一种深沉的失败。失去了自己,脚下这世界对你又有什么意义?拥有了全世界却失去了你自己,你还能做什么?创造性的人拥有自己的存在,他是一个师父。

当一个给与者,分享你的所有。诚心诚意地微笑,握着某人的手微笑,就是一项创造性的行为,一个伟大的创造性行动。诚心地把某人拥入你的怀里,你就是创造性的……一个充满关爱的眼光,可以改变一个人整个的世界。成为创造性的,不必担心做的是什么,带着创造性、带着虔诚心,就都成了祈祷,成了神坛前最虔诚的奉献。

   没人是全能的!你必须追寻、找到自己的命运。找到自己的命运并不轻松容易,这就是生命,只有在追寻中才会成长。人永远是开放的,有许多的可能性。生命的每一步都有许多的门、许多的选择,你必须去感觉、去选择,如果你热爱生命就会找到。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谋杀者的历史。伟人、巨人都只是面具,在微笑面具的背后,是一群充满暴力、血腥的人。他们的微笑是政治性的、是交际策略。面具脱落,你会看到成吉思汗、纳迪尔皇帝、拿破仑、亚历山大、希特勒……

  名声总在死后才出现,它来得总是太迟。当名声真正来临时,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早已死了。愈是伟大的人,人们需要愈长的时间才能看清他们的伟大。

带着爱,你会看见整个存在都具有独特性。不要勉强、不要催促,只是看着、沟通、接受存在的帮助,你可以省下许多能量。每个人来到这世界都带着一项特别的使命,有某些事情要去实现、某些讯息要去传达、某些工作要去完成。你来到这里不是意外,是有意义的。有某个目标隐藏在你的背后,整个存在透过你来完成这些事。

工作本身的喜悦是重要的,不是为了得到认同、赞赏而工作,应该为享受自己的创造性而工作。热爱工作,只因为工作本身的乐趣。你得到赞美,也要以轻松的心情来看待;没人赞美,就别去想,满足来自工作本身。热爱自己的工作,不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能享受其中而不寻求任何赞赏,那就会拥有一个更美、更具有创造性的世界。

萨特对人类心理有着绝佳的洞见,他拒绝诺贝尔奖时说:“当我在创作时,我已得到了足够的报酬。诺贝尔奖无法为我增添任何东西,相反它只会让我堕落。对那些追求认同的新手而言,它是件好事;但我已够老了,也享受够了。我热爱我做过的每件事,那些事本身就是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其它报酬,没有什么比我已接受到的更好。”

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带着爱去做,永不寻求认同与赞赏。唯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个人”,活在全然的自由中、站在自己的脚跟上、从自己内在源头汲取能量。所谓被认可、赞赏、享有荣誉,拥有的只是社会填塞的垃圾。

拥有自主个体性的人,透过自己的爱、自己的工作而生活,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工作愈高贵,得到尊敬的机会愈少。真正天才的工作,终其一生,不会得到任何外来的敬重,只会受谴责……然而在很多年甚至几世纪后,他的雕像会竖起,他的书会受敬重。唯有足够的聪明才能了解天才,而时间的间隔往往是遥远的。被白痴、病态的人敬重,你也必须是白痴和病态的。

     昨天的梦想会成为今天的事实,今天的梦想会变成明天的事实。所有的诗人、音乐家、神秘家都是梦想家,创造是梦想的副产品。具有了创造性,就会尝到生命的美味,这有赖于你的全然性和强度。生命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宗教性的奥秘。带着创造性、带着爱心,全然投入任何工作,就会尝到生命的美味。

  孩子都具有创造力,再度成为孩子,就会充满创造力。创造力需要自由,需要免于头脑、知识、成见的自由。具有创造力的人愿意尝试任何新事物,而不愿不断重复。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断尝试错误,只遵循正确的方法做事,永远无法创造。“正确方法”是别人发现的,透过正确方法,你会有某些成果,但永远不是创造者。创造者必须允许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必须冒着失去他人敬重的风险,那些得到诺贝尔奖的人,就不再具有创造力了。

  创造者无法有效率,因为他总在实验。创造者是流浪汉,无法在任何地方安顿下来。安顿对他来说就是死亡,他随时准备冒险,冒险是他的恋爱。

   孩子失去了野性,成了文明人,学习到各种纪律、语言、逻辑和论说文的写法。在学校里竞争、变得自我中心,学到社会上各种常见的神经质。开始对权力、金钱愈来愈有兴趣,思索得到更多学位,更有权势、更多金钱、更大的房子……他完全变了。

  真正犯罪的不是嗑药的人,而是政客与教育家,他们才是真正有罪的人,是他们强迫人类的头脑走到一个非常严重的极端。诗意、美、爱从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权势及影响力,这些东西变成人们仅有的目标。没有爱、没有诗、没有喜悦与庆祝,人类如何活下去呢?工作赚钱只是为了让你能享受生命、庆祝生命;银行存款也只是为了让你能无忧地爱;工作是为了让你能玩耍,玩耍才是目的。工作从来不是目的,工作是为了让你能放松,放松才是最终目标。

真正聪明的人不见得能符合社会的标准。爱因斯坦没通过大学入学考试,愚蠢的考试无法培养这么富有创造力的聪明人。大学里得过金牌奖的人后来都不见了,他们的辉煌终止于金牌。创造没有了,他们唯一拥有的只是文凭和学位。

要区分愚蠢和聪明,不会有正确答案。对与错的标准根本是错误的,没有正确也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愚蠢、老套的答案,或充满创造力、机智的答案。

进入所谓的怪异生活,需要绝大的勇气、冒着失去所有的风险,才会具有创造力。

    纪律(discipline)和“门徒”有着相同的字根,它最本质的是一连串的学习过程。准备好要学习的人就是门徒,这过程就是纪律。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纪律的开始,什么都不知道时,巨大的渴望会升起,让你想去探索、深究、了解。不论学到什么,接着都必须不断的放掉,否则会变成僵死的知识,阻碍你进一步的学习。

真有纪律的人从来不屯积知识,每个片刻都消逝在他所知道的里,然后再度成为无知,这份无知才是真正的聪明。存在里最美的经验之一,就是处在一种聪明而无知的状态——敞开的,没有任何障碍,准备好去探索一切。

纪律这词被误解了,社会不断地告诉人们生活要有纪律,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无数个应该、不应强加诸人。带着这些应该、不应该不但无法创造,而且成了囚犯,无论走向哪里都是墙。创造的人需要化解所有的应该、不应该,他需要自由与空间,需要整个的天空,唯有如此,内在最深的自发性才会成长。需要的不是对纪律的看法与任何戒律,而是全新的视野,需要不断学习而不是屯积知识。纪律来自别人,它永远无法符合你的需要,就像穿着别人的衣服不会合身,看起来总是很愚蠢。

宗教的纪律也许有用,但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益。纪律是非常个人化的现象,每当你借用别人的纪律时,你在根据一个既定的原则、死的原则生活。但生命从来不是死的,生命是每个当下毫不停息的流动。海瑞克里提斯(Heraclitus)是对的,你无法踩进同样的河流两次。事实上,你甚至无法踩进同样的河流一次。你需要保持高度的觉知与观照,才能觉知每个状况,根据当下的情境做出响应与行动,而不是根据别人现成的答案。

三千年前,摩西把纪律传给了基督徒;五千年前,马鲁(Manu)把纪律传给了印度教徒,阿迪那沙(Adinatha)把纪律传给了耆那教徒,到今日他们仍然遵行着,这个世界被这些纪律驱使得几近疯狂。片刻的自由、片刻的责任,对这个片刻而言或许是对的,在下个片刻就可能是错的。别试着成为前后一致的人,否则死气沉沉,只有死人才前后一致。富有生命力的人带着生命所有的不一致,活在每个片刻里,不参考过去、未来,活在当下的全然里,全然地回应当下这个片刻。全然有它自己的美,不论你做什么,都会有它自己的美,全然就是创造。

你听过一个创造美丽生命的园丁得到诺贝尔奖吗?一个犁田给你带来滋养品的农夫得过任何奖项吗?他们活过,他们死亡,就好像从没存在一样!这是种丑陋的区分,每个创造性的灵魂——无论他创造什么,都应该受到敬重并给与荣耀。但政客却能得到诺贝尔奖,事实上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是一群聪明的罪犯而已。世界上所有的流血事件都是源于这群政客,他们继续制造着更多的核武器,准备全球性的自杀。真实、诚恳的社会里,创造力应该受到赞扬与敬重,创造性的灵魂参与着神的工作,可我们对于美的感知实在薄弱。亚伯拉罕林肯是鞋匠的孩子,当了美国总统。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充满了愤怒,难怪林肯很快就遭人刺杀了。

只有渺小的人、受困于自卑情结的人会被羞辱,伟大的人物是超越羞辱的。无论你是画画、雕刻还是制鞋,也无论你是园丁、农夫、渔夫还是木匠,重要的是你是否把灵魂放进你的创作里,唯有如此,你的创作才会有神圣的品质。创造和任何特定的工作无关,创造与你意识的品质有关,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是一种创造。如果真的了解创造的意义,无论做什么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创造就是以静心的方式享受任何工作,带着深深的爱去做。没有爱的工作,只是杂务,只是某个需要完成的义务和负担。

  伟大的经典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人的闲聊。享受这种闲聊,持续下去直到永远。这是纯然的喜悦,当你真的享受某件事情时,就是具有创造性的。

生命由一连串小事组成,你热爱它们,它们就变成伟大的事件,有着不可思议的奥妙。缺乏热情,自我就会不断地说:“这种小事不值得去浪费时间,不值得去做,做些伟大的事情吧。”这全是胡扯!停止你自我的把戏吧。不论何时,当自我出现,说服你去做些更伟大的事情时,就是觉知,觉知到了便立刻放掉它。慢慢地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事情是凡俗的,每件事都是神圣的、神性的,你的生命具有了宗教性。真正神圣的人是平凡的人,享受平凡的生命,享受劈柴、挑水、煮饭,任何事物都变成神圣的,因为你带着伟大的心去进行。你生命中的每个片刻,都必须被你静心式的爱所蜕变。

  永远不要去想成为大人物、名人,去超过你生命的面貌。生命原来的样子已经是完美的了。成为生命原本的样子,成为平凡的就是完美。要以不凡的方式生活在平凡中,这就是涅意识。以涅槃意识生活,每一细微行动都蜕变成神圣与祈祷,你的房子成了庙宇,你的身体成了神的居所,你所见所闻所事都会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与神圣,涅就是自由。

尼采说:“所有梦想家消失的那天,就是最大的灾难降临到人类的日子。”人类之所以会进化,因为曾经梦想过。昨日的梦想成为今日的事实,今日的梦想会变成明日的事实。弗洛伊德接触的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他一辈子都在分析这些心理患者的梦,所以“梦想”成了一种谴责。疯子做梦,毁灭自己;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做梦,丰富这个世界。

整个存在是个有机体,和你一起呼吸的不只是人类,而是整个存在。存在是无限的,并没有一个可以站着远观、眺望整个存在的海岸。不论在哪里,你永远是存在的一部分。生命伟大的价值:爱、宁静、喜悦、狂喜与神性,都会帮助你更加觉知到整个存在的一体性。除了你以外,没有别人;我们都是同一个实相的不同表现。是同一歌手所唱的不同歌曲,同一舞者所跳的不同舞蹈,我们是不同的画,但都出自同一画家——存在。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是文明的、有文化的、具有宗教性的。假借文明、文化、宗教的名义,我们做过各种野蛮的行为,做过各种原始、非人性、动物性的行为。人类脱离真相太远了,人类需要被唤醒!需要了解我们都是一体这个事实。这不是假设,而是所有静心者的经验。别把任何美丽的经验错当成美梦;把它称为梦,你就消灭了它的真实性。梦需要成为事实,而不是把事实变成梦。

艺术可以成为最具祈祷性、最具静心品质的事。能引导你朝着神的方向前进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内心有要唱的歌、要跳的舞,这歌舞是无形的,歌舞无声却深藏在灵魂的最深处,它需要带到表面来、需要被表达出来,这就是“自我实现”。

没有艺术的世界不可想象,没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托尔斯泰永远无法变成佛陀,但佛陀不会写出《战争与和平》。

   人类是如此的无助,当任何事物变得太多时,都无法表达、无法传递、无法沟通,只能以某些姿势作为象征。

意识是一条不间断的河。放掉心理的记忆,而不是忘掉事实的记忆。心理的记忆不断加重你的负担、摧毁你的自由,摧毁你的生命力,变成你的牢笼。事实的记忆则是生活必须的,完全没有问题的。心理记忆消失时,事实的记忆就会非常准确。心理的记忆是障碍,心理受到严重的干扰,怎么能够正确的记忆事实呢?没有心理记忆的人是可靠的,这就是计算机比人类记忆可靠的原因。没有了心理记忆,有的只是事实,赤裸裸的事实,不加粉饰的事实。我们谈论某个事实时,总有很多虚构的成分进入,你会修改、改变、装饰,加上你自己的色彩。事实的记忆没有特定的含意,心理的记忆才有。

    佛陀说“如来”、成道者总是根据事实说话,“如来”说的都是真理。“如来”与“如是”是同义词,“如来”只是像镜子一样反映。放掉心理记忆,就变成了一面镜子。

  放弃记忆,活在当下并不表示不记得你的过去。过去也是当下的一部分。童年、少年都在你的内在,所有过去做过的事都在你的内在。 过去的一切:吃的东西、做的事、曾经的爱蜕变了你,为你的生命带来新的洞见,打开了你的眼睛。

昨天我们在一起,那已成往事,但不会真的过去,怎么可能真的完全过去呢?昨天已蜕变了我们,在我们内在燃起新的火焰,昨天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当下这个片刻里,包含着所有的过去、未来,过去发生的事已改变了你,它为未来做了准备。不要在心理上携带着过去和未来,让他们融入存在,融入现在!树也不会去想昨天洒落的雨和今天的阳光,树不像人类这么愚蠢。当下片刻包含了所有的一切,现在就是永恒。

要说出有意义的话,语言是需要的,而语言来自过去。语言只有在经验发生后才应该出现,它只是工具,不应该变成障碍。玫瑰在清晨的阳光下绽放,冲击着你,让玫瑰深深进入你的内在,征服你、淹没你,什么也不要说,只要等待。让两个存在体——玫瑰和你——相逢、融为一体,这是相互的贯穿。你不再知道谁是玫瑰、谁是观赏者,你成了玫瑰,玫瑰成了你——二元性消失了。你找回了你的语言,找回了你的艺术。这种经验正发生时,千万不要在内在进行任何对话,内在的对话只会是干扰。创造性是新奇的、原创的、新鲜的、未知的。允许自己的敏感和脆弱,但必须对它敞开。

头脑需要休息,休息之后会变得更鲜活。然而人们从不允许头脑休息,这使头脑总是平凡的。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深度的休息,好让精力恢复,头脑也一样。

创造性想象力和记忆没有任何关系。放掉心理记忆,就会变成创造性的;否则只是一种组合。组合只是不断用各种方法来安排陈旧的知识,没有任何新鲜东西,只是结构的变化而已。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能把事物从未知的世界带到已知的世界,从神的国度带到现实世界,他们传递神的表达,他们成了空心的竹子,神透过他们流动。头脑填塞了太多的东西,就无法成为空心竹子。创造力来自造物者,它不属于你、不来自你。造物者占据了你,你消失了,创造力出现了。

耶稣没受过任何教育,但所说的话非常具有创造力。他对说话技巧、辩论没有任何概念,但他拥有真正的洞见、洞悉了神、看透了未知、接触了未知和不可知。让已知与未知相逢,让头脑与无念相逢。这就是佛陀、克里希那、老子的艺术。大部分的人只是模仿者与技师,他们或许富有技巧、精明能干,但不是艺术家。现在,有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方式出现了——艺术治疗。生病了、心理不健康时,艺术会有所帮助。佛陀、米开朗基罗、贝多芬孕育了新生命,他们们的作品带着珍贵的东西、治疗、蜕变你、把你带向彼岸世界。

现代的头脑是个愤怒的头脑。愤怒使你无法碰触自己的灵魂,你已失去所有的意义,再也不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了。萨特最有名的《呕吐》(Nausea),正是描写了现代头脑的状态。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他变得神志不清了,上帝怎么可能透过你宣布死亡?尼采的宣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没有神的世界,注定会是疯狂的,不会有任何重要意义。人只是神整首诗里的一部分,只是神整首交响乐曲中的一个音符。只有这小小的音符,是单调、乏味、刺耳、疯狂的。脱离了整体,个体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艺术家源自真正的虔诚,虔诚能找到与整体融合的方式。和整体融合为一时,真正的艺术就产生了。毕加索需要治疗,他画画是发泄,他的画作不该展示于社会,在疯人院里展示或许可帮助少数发疯的人有某种释放。

  真正的艺术可以帮助你静心,葛吉夫通常把真正的艺术称为“客观的艺术”。泰姬玛哈陵就是真正的艺术,满月的夜晚里,就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美丽杰出的作品,你会感觉自己被未知所充满,会感受到某种来自上苍的东西。泰姬玛哈陵和世界其它的客观艺术一样,都是由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伟大的静心者所创造的。《奥义书》(Upanishads)如此,佛陀的经典如此,耶稣的话也如此。

   《卡拉马佐夫兄弟们》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写过的最美的书,它虽出他之手,却不是因他而诞生。他内在某部分是个佛,内在有某部分是全然的、虔诚的,某些东西来自神。杜斯妥也夫斯基曾被神所盈满,变成一个通道;当然并不是完美的通道,仍然有许多部分是来自他的头脑。《卡拉马佐夫兄弟们》是优美的,如果没有杜斯妥地夫斯基、没有记忆、没有自我、没有病态的话,《卡拉马佐夫兄弟们》会是另一部新的《圣经》,具有《金刚经》、《奥义书》一样的特质。

    当我在写一本书时,充满了流动的能量与欣喜。结束时却是这样的空虚、死寂、几乎活不下去。这几乎是所有创造性工作者的经验。 女人怀孕时是充满的,孩子生出后会感到空虚,会想念在她子宫里悸动的新生命。但当她开始爱护、照顾孩子时,就忘掉了自己的空虚。所以艺术家比母亲更为难,作品一旦完成就是结束。不再需要照顾和爱,作品也不会成长,它是完美的,生下来就已长大。

  房间指的是空间所能给你的自由。当你在工作、创造时,你的头脑充满了太多的事情,是被占据的。完成了,就如房间的家具被拿走了,会感觉到空,但不需要感到悲伤。正确的看待它,就是佛陀所说的“正见”(samyakdrasthi),就会感觉到一种免于执着、不被占据的自由;,你会再度感到清新、无负担、完全的放松。

富有创造力的人几乎总会发疯,平庸之辈从来不会发疯。梵高疯了、尼金斯基疯、尼采疯了。他们被占据得太严重了,太多的事情在他们头脑里运作,内在已没有空间可留给自己了。

暴风雨愈强,随后的宁静也愈深;艺术作品愈深刻,结束后的空虚愈深。享受它们!暴风雨是美好的、宁静是美好的。白天是美丽的,充满了各种活动;夜晚也是美丽的,充满了被动、静止与空无。别害怕夜晚,接受夜晚,唯有如此才能变得完整、完满与完全。

在印度,“空”有个更好的字眼shunya,意为“空间”、毫无界限的空间。佛陀说:当你变成shunya时,当你就达成了全然的空无。 所有的艺术家走在成为神秘家的路上,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朝着虔诚的道路前进。诗的诞生,已充分运用了头脑,让它休息,休息的片刻进入自己的内在。休息的片刻可称为完满、存在、真实、神,感受着存在的祝福。

东方演奏音乐的都是美女。妓女(prostitute)在西方指出卖自己身体的人;但在东方,妓女出卖的不是身体,而是她的才华、舞蹈、音乐与艺术。宗教都是为了斩断人类所能拥有的丰盛与富有。宗教最基本的指导是舍弃金钱。耶稣说:“一只骆驼可以穿过针眼,但一个富人无法通过天堂之门。”你认为这是个神智清醒的话吗?财富、丰盛、金钱被谴责。难道贫穷值得赞许?因为这份罪恶感,富人内在深处恐惧着无法进入天堂,生活在矛盾里。穷人是已经生活在地狱里了,不过他们至少还有进天堂的慰藉。世界已变成人们与自己的对抗了。一个穷人无法了解莫扎特,一个饥饿的人无法了解米开朗基罗,一个乞丐永远不会去欣赏梵高。遭受饥饿之苦的人无法拥有足够的能量让自己聪明,聪明只有内在拥有多余的能量时才会发生。财富对于人生就像美好的音乐、伟大杰出的艺术作品一样的重要。

树木是地球的野心,树木的生长违反了地心引力。地球允许树木违反地心引力,支持帮助它们生长。或许地球真的希望能够和星星有所沟通。地球是活的,生命总是希望往上提升,生命的渴望是无止境的。贫穷的人怎能去了解呢?他们没有这样的聪明。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只有白痴才会谴责它。或许是因为嫉妒别人拥有金钱,所以嫉妒变成了一种谴责。金钱愈是流通,你拥有的金钱也愈多。钱不能拿来吃,只有把它用掉时,你才能够享受它的价值。宗教从来不要人们聪明,从来不要人们富有,它们反对人们去享受,因为只有贫穷、不幸、不聪明的人才会是教会、寺庙、清真寺的常客。

    每个独特的个体都必须自己孕育出意义。你拥有创造出意义的自由,也拥有创造出意义的能量,尽可能地去探索生命的不同向度,就会拥有丰富的生命。生命本身没有意义,生命是一个创造的机会。佛陀找到了意义,是因为他的创造;我找到了意义,是因为我的创造。神不是一个东西,他就是创造;只有创造的人能找到神。意义不是一个藏在某处的东西,意义需要你去创造。每个独特的个体都必须自己孕育出意义、孕育出神、孕育出真理;每个人都必须亲自生育,经历生产的痛苦;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子宫里孕育意义,在自己的血液里感受它的存在。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真正找到意义。创造是喜悦、冒险与狂喜,让你的追寻是纯净的,别带任何成见上路,就是赤裸裸、不带装备地出发,带着敞开与空无。那时,每件事都变得有意义:石头在阳光下闪耀、露珠有小圈的彩虹、小花在风中摇弋……

头脑是一团混乱,清理它,让它成为空的。知识是搜集来的,对于知识,你不需要有创造力,只要接受。人们已经被简化成为观众:看报纸、读《圣经》《可兰经》《吉塔经》、看电影、坐在电视机前面看足球赛、听收音机……都是被动的、观看者的状态。别人做事,你只是观看,你不会找到任何意义。你必须成为参与者,意义是透过参与得来的。参与生命!尽可能深入地参与,全然地参与,冒着一切风险地参与生命。生命必须是多重向度的,唯有如此它才有意义和价值。对生命更有兴趣些,别总是那么市侩般地计较,偶尔也要玩耍一下。尽可能多样化地生活,玩玩牌、拉拉小提琴、唱唱歌,也可以当个业余摄影师或诗人,尽可能去探索生命里的各种不同向度,你就会拥有丰富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其实是参与行动、融入存在的副产品。

  苏格拉底在监狱里等待死刑时,有一个梦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催促:“苏格拉底,奏点音乐吧!”他一直以哲学的方式来表达,但受到这神秘声音的驱使,他将一个寓言故事改编为散文,做了一首给阿波罗的赞美诗,然后用笛子去演奏。在死神面前,哲学与音乐有了短暂的交会,苏格拉底经验了前所未有的喜悦。

   别让你的生命变成一个僵死的仪式,让它多一些无法解释的片刻,多一些无法理解的奥秘,多一些别人会认为你疯了的举动。一个百分之百理性的人是死气沉沉的,有时一点点的疯狂会带来极大的喜悦。所以,偶尔也做些疯狂的事情吧,只有如此,才可能会有价值。

这是读奥修电子书《创造力》所感。

二零一零年元月十二日——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