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羽《沧浪诗话》
(2011-02-26 07:58:00)
标签:
严羽莒溪宋体《胡笳十八拍》盛唐文化 |
分类: 读书 |
沧浪逋客论诗法,第一禅宗数盛唐。
海内横流谁杰出,大乘法眼是苏黄。
《补史亭草》卷下载,谢启昆《读全宋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百首》之一,说的是严羽以禅论诗,独赏苏东坡、黄庭坚,以为是正法眼。
严羽,字仪卿,又字丹邱。家于樵川莒溪之上,沧浪之水出焉。宋末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为人粹温有奇气。《沧浪诗话》首创以禅论诗,谈诗歌的形式和艺术性,对后世深有影响。
诗辨
一:“学诗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于师齐,灭师半德。熟读楚辞、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五言,以李杜为枕席然后博采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此不失为正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此不仅言诗,可以指导人生。路子正功夫深,自然能单刀直入而顿悟。
三:“诗有九品,曰: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诗之极致曰入神。”这里的诗品是指风格,风格多矣,司空图有二十四品之说。其实风格无关宏旨,关键是诗的意蕴和境界超凡入圣才最高妙!
四:“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论诗如论禅,汉魏晋盛唐之诗,第一义也。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当行乃为本色。”乘有大小、宗有南北,佛法无边不分先后。悟道第一义,在自身的觉醒。熟读汉魏晋盛唐诗,是第一义;就如学佛念经要读释迦、达摩的,千万不能读后人的附会胡诌。悟是觉醒后的融会贯通,是一切顺其自然,是孩般的纯真无邪。
五:“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上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诗无关学问道理,关乎做人的趣味品行。善良正直的农夫村妇之言即诗,可惜不流传。诗味、意蕴是无迹可寻的,诗的意蕴不要受任何形式所压制阻扰,这是天帝之音,自然之声!
诗法
一:“学诗先除五俗: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诗意第一,只要意不俗,无所谓体、句、字、韵之俗。
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人务必保持天然本色,随从本性,不要伪饰不要面具,做事自然随心不做作。诗也如此,没有任何束缚。
五:“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开头不要作,结束要有余味。
六:“不必太着题,不必多使事。”诗歌文章要扣题,但不必死抠。引用过多势必喧宾夺主。
七:“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拘出处来历就限死了思想,没有了创造就没有生命,一切形式多是牢笼。
九:“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抓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表意透彻不生疑,语言直白不罗嗦。不像不通、空泛、言之无物的流行语。近日见网上有病句赫然:“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可笑之至!要么是“你的音乐生活!”、“你生活的音乐!”,或者“你快乐的生活!”、“你生活的快乐!”何谓“音乐你的生活”?
十六:“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学诗可分清通、精炼、自然三步。自然看似平淡,平淡之中蕴深情。到得自然一步,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十七:“看诗须金刚眼睛,庶几不眩于旁门小法。”辨好诗须有金刚法眼,悟道之人方能品悟道之诗文,所谓慧眼识英雄也。
诗评
一:“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各朝有各朝的言语,时代变了言语不可能不变,要顺乎世变,方具只眼。
二:“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非拙处。”盛唐人之的‘粗’和‘拙’乃是本色当行,是大俗大雅,非后人所可模仿。
九:“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诗在乎意兴趣味,不在乎理和词。意兴趣味浓而理自然就在其中,再有词章美,就是盛唐气象了。
十:“谢灵运所以不及陶渊明者,康乐诗精工,渊明诗质而自然耳。”陶渊明浑然天成,是不加雕琢的自然本色。
十四:“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建安风骨在大气,在意蕴,不在字句。
二十一:“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伟大不能比较,各有其高妙。人世苦在比较,为什么一定要比出个优劣?每人是都是唯一的,没有可比性。人就是他自己,何必要成为什么、像什么!
二十二:“子美不能为太白飘逸,太白不能而子美沉郁。《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子美不能道;《北征》《兵车行》《垂老别》,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飘逸和沉郁是风格的不同,李杜具有同样的至高境界。评诗,以李杜为基准。
二十八:“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钱易《南部新书》:李太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比喻总是坡脚的,天才人才鬼才之说,说其大略而已。
三十四:“读《騒》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夷(有三点水旁)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嘎(无口旁)釜撞甕耳。”诗要诵读,文章亦然。诵读才知感情的起伏,才知词语妥当与否。
三十八:“集句惟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荆公世无好名声,但才华超群。蔡文姬有悲痛的经历,超绝的才华,故有感人的《胡笳十八拍》。
四十三:“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孟浩然诗无论怀抱、格调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一洗初唐以来虚笔,真一快也。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不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真自然高远,金石之声也。
四十四:“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崔灏题诗,李白废笔,故推第一。
四十五:“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没有自身的经历和体悟,是不会有感人之作的。艺术的生命在真实,在言之有物,在切身体验和的感悟。
考证
一:“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诗中凡言太白十四处,至谓‘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其情好可想。《遯斋闲览》谓二人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是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也。”天才有爱才之心,无相忌之意。世人偏狭,以小人之心度之。善心大度待人,对人家好自己也愉快,;妒忌猜疑是卑劣之情,不特害人也害自己。
九:“《木兰歌》最古,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也。”
十:“《木兰歌》,《文苑英华》直作韦元甫名字。”《木兰歌》流传已广,无人知其作者矣,委屈韦元甫哉!
十四:“《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云:‘而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漫取以入陶集尔。”台湾校园歌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之歌,题胡适所作,恐源于此,难怪澹泊宜人。
二十:“少陵有《避地》逸诗一首云:‘避地岁时晚,穿身筋骨劳;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题下公自注云:‘至德二载丁酉作(公元757年)’,此真少陵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此年,公在贼中,至夏脱身走凤翔,玄宗在蜀,故云‘行在仅闻信’。
三十三:“柳子厚‘渔翁夜傍西岩宿’诗,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子厚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删掉后二句‘回看天际下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惠洪《冷斋夜话》:“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东坡奇趣,确是神韵禅悟!
附录: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侩子手。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似颇自负,与叔言也直言不讳。以禅喻诗固属首创,其中体悟功夫自可称道。“仆意谓:辨白是非,定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著痛快,深切著明,显而易见;虽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说话论诗文就要痛快淋漓,合我脾胃!
二零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