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豪杨雄故里——郫县
(2011-01-29 07:32:35)
标签:
杨雄宋体西汉郫县望丛祠旅游 |
分类: 记游 |
郫县的汽车站位于城西,紧靠成青(成都到青城山)快铁。车站很整洁,站外开着红花的大树,枝干稀疏很有趣味。
菠萝街是条旅店毗连的街道。郫县人很实在,没称宾馆,只说是旅店和招待所。价格低廉房间整洁,有天然气之便,热水全日供应,是旅游者实惠的住宿之地。
中心城区在东城,一条小小的沱河由西而东,沿河皆石栏、绿化也颇齐整。路侧农家饭馆,有宽敞的场院,榕树下就餐别有风味。
从汽车站旁的菠萝街沿大道一路往南,跨沱河直前,有百年古榕耸立花坛,沿途街道整洁,人行道边有高过人头的木框铁质雕塑式的装饰图也颇有味道。新建的住宅小区也颇有品味。
步行十来分钟就到“望丛祠”。
李白《蜀道难》云:“蚕丛及鱼凫(即鯀),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望帝杜宇,发展古蜀国农业;丛帝开明,抑治水患,乃两位为民造福之古蜀国贤明帝王。
祠前广场右侧花坛有高耸的圆形图腾柱四根,高十来米。大门前有装饰性大理石双层墙四堵,各高两米多宽四米许,墙正反皆镌望丛祠相关的诗篇。
褚红色砖砌大门,两个拱形门洞,额书“古望丛祠”,可惜大门之上电线杂乱,实在不雅。进大门,绿树围着褚红色大照壁,上书“望丛祠”。
过照壁是个小广场,沿石阶而上即巍峨的望丛祠。大殿右起有三匾,书:泽惠西蜀、造福海邦、至德盛道。楹联有二,中间一联书:
创业艰难蜀国丰功传贤相
凿山开垒望帝善心托杜鹃
殿内供丛帝、望帝坐像和神位。匾书:饮和食德。
殿四周有廊颇开阔,石柱耸立,外有石阶护栏。殿后有石碑数块,清代一碑书:西汉大儒杨子云先生故里。殿后额书:帝魂永在。大殿后有湖,石拱桥连接花园,古榕粗大枝干四展于湖面。
大殿前两侧皆有门楼,还未完全造好,建材满地。大殿左侧门楼旁有古碑耸立,碑上方古榕覆盖成荫。右侧有颇雅致的传统建筑的小楼,也许是办公之所。
沿大殿左侧前行,有湖泊、亭阁、廊道,绿树环绕垂柳依依。道右石碑书:古丛帝之陵。陵不大,古柏苍郁。再前行有亭、轩、榭多处,湖面通道曲栏迂回。右侧靠坡临水有隋代古井亭。望帝之陵气派大多了,三十来米的绿树夹道,过小桥上石阶“古望帝之陵”碑在目,碑前有长方形石鼎。长圆形的陵墓高耸,古柏参天,山林蔚然,周以石栏,周长百米不止。
望帝陵左侧,高墩上古树斜倚,卵石镌“听鹂”二字。再前有“郫县博物馆”小院,陈列西汉大文豪杨雄胸像和事迹介绍,侧厅有郫县出土文物图片等。
来郫县前只知郫县有豆瓣酱,不知杨雄乃郫县人,实在惭愧。杨雄,字子云(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杰出的文人。《汉书·艺文志》载有赋十二篇,《甘泉》、《河东》、《长杨》、《羽猎》四赋为代表作。杨雄之赋句锤字炼,有“碎轒輼、破穹庐、脑沙漠、髓余吾。”之句。其赋长短句相间,气势遒劲、瑰丽奇譎。小赋《酒箴》借物喻人,讽刺奔走权贵之门的无耻之徒,开启讽刺小赋之先河。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
杨雄口吃,不善言谈,但留意语言学,著有研究西汉各地方言之书《方言》。今郫县友爱镇有新建“问字亭”,楹联云:文如司马盖五岳,德效仓颉益千秋。刘禹锡《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名人之地必为后人喜游之所,郫县宜以杨雄之名而发扬光大。
“博物馆”小院颇雅致,庭中铁树高大,卵石刻有图案和巴蜀古文字。如此小院称“博物馆”显然夸大其辞,不如称“郫县史料陈列室”实在。
陈列室左前有盆景园,盆景和栽培的银杏很有韵味。过望帝陵侧,湖道、亭阁很美。这里可以隔湖远眺望丛祠大殿。竹树掩映、湖光水色,更显得望丛寺古朴高雅,令人敬仰。沿湖前行,有临湖茶室和湖中茶座,多个洞门定可得摄影爱好者青睐。再前,就回到望丛祠大殿了。
望丛祠已是个颇不错的园林了,主体当然是大殿和望帝、丛帝之陵,而庭院深深、湖廊亭榭、假山竹树,有不少古榕树、古银杏、古柏可赏。园左清幽可以静思,园右湖面开阔可以喝茶会友。
望丛祠整体的构思和建筑确实不俗,去青城山、都江堰的游客返回成都时一游郫县望丛祠是顺道。游郫县谒望丛祠,可以追思古蜀二帝造福苍生的勋业,重温西汉大文豪杨雄遒劲奇譎的汉赋,回家读读他的《太玄》、《法言》,定会明白两千年后的今人未必及得上两千年前睿智的文人!
从郫县坐公交车三元就到成都了。相信成青快铁通车后,郫县望丛祠也许会成为一个旅游热点的。
郫县是我整整半月的“川西南梦幻之旅”的最后一站,回成都就径飞上海了。
再见了川西南、再见了四川!
何日有缘再来作四川游,再赏雪峰山川之佳景、览史迹古镇之遗风、品麻辣肴馔之韵味!
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
郫县、望丛祠照片见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