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雅小品集观(上)

(2010-11-30 06:20:27)
标签:

新竹

宋体

考盘余事九则

闲雅小品集观

观灯百咏序

文化

分类: 读书

《闲雅小品集观》的副题是“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精装上下两册,黄卓越编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版。这是一套好书,是明代性灵派观点的具体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文人们的自由个性,真正的率性之作。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非常难得非常可贵的。读此书有许多的共鸣、许多的教益、许多的启发。

吴亭翰《蒌溪记》“夫蒌,蒿莱之属耳,生于水乡,蔓于寂寞之滨,与汀沚凫鹭为伍,非若珍卉异果之有旨味,可以充品食上大官;偶为樵牧者得之,加以熏荐,稍为肉食所知,彼厌膏粱饱肥,腯者有取焉,兹名所由起也。”

蒌即今所谓蒌蒿,细长茎稍有叶,可以清炒也可以加肉丝之类炒,很清口略带青草气和苦味。蒌蒿是极佳食品,尤其是酒喝多了,很清口的。但要选嫩的,嚼起来无渣的,老的不行。但也有人讨厌蒌蒿的特殊气味。

《竹鹤山房记》论竹云“心虚而无隐蔽,脉理通贯而不为邪曲,史鱼之直,逢蒙、比干之忠也。洞洞而其中无所有,气味爽然,颜渊之屡空而乐也。凌雪霜,柰岁时而不变色,曾子之强毅也。鸾凤栖息,周公之好贤也。琳琳琅琅,为韶音,夔契之相和鸣也。清风高节,箕颖之独尚也。”

竹子确实是好东西,既高雅又实用。以前,南方人的生活离不开竹。现在家里养一盆竹子也是雅趣。可惜盆中养竹较难长好,竹喜阴湿不畏寒。热天反而难过,弄不好就死了。养在盆里的竹往往秋天出芽,长出新竹,也许是离开土地、缺少肥料的缘故吧。

《瓮园记》“吾闻皋有余巧而有余劳,瓮有余拙而有余逸,有余巧者有余忧,有余逸者有余乐。夫巧拙之间,而劳逸忧乐相去远甚,故吾园宁拙毋巧,甘抱瓮终身,而不能一日为皋也。”

巧拙是相对的,能者多劳,这是必然的。能优裕逸乐固然不错,换个角度想,能劳也不错,这样不是更好吗。

徐渭《坐卧房记》“行者动以形也,无行者动以神也,无形之动是之为至动。”

道理是对的,可生活中应当有行有神。若两者不能兼顾显然对自己身体不利。所谓劳心劳力不可偏废。

屠隆《观灯百咏序》“夫物有一不为少,百不为多;多而不工,不如其已。”

一般人无论什么东西往往贪多,尤其是钱财。其实多是无止境的,人心要平,物尽其用就可以了,贪多必失。

《考盘余事九则》“渊明云‘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吾辈业琴不在记博,惟知琴趣,贵得其真。”

我笨,不会操琴,但喜欢听。乐之趣味在会意,在知音。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优者伽南次若沉香。”

香烟缭绕去秽除污清香扑鼻,自有一番雅趣,令人遐想。

“堂供瓶花须高瓶大枝,方快人意。若山斋充玩,瓶宜小,花宜瘦巧。最忌繁杂如缚,又忌花瘦于瓶。瓶忌妆彩雕花。”

居室偶插瓶花,顿时蓬荜生辉。但个中道理不少,插花是门艺术。此中体现主人的情趣修养,非钱所能替代。

“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松、石梅、竹是高品,其次是枸杞。

做盆景不易,方寸之地要种好实在难。盆景让人有山林之气,其苍老古朴令人感叹。这是生活的艺术,高雅之至。

李维桢《憨话题词》“其言若村若浊,若昏若遗,若昧若辱,若偷若渝,若缺若屈。若拙若,大似不肖闷闷,顽且鄙,不一而足,皆憨法也。岂惟老氏,虞舜野人,尼父无知,颜愚曾鲁,非憨而何?惟其能憨,是以不憨。”

做人还是厚道为好,憨厚点虽可能被目为傻,但傻又有何妨!处处精明,似乎聪明,其实未必。人各有心,谁不明白?聪明反被聪明误,憨点傻点有福了。

汤显祖《章本清先生八十寿序》“寿者不必得道,而常在乎得道。得道者不必寿,而常在乎寿。”

“知者以动乐,而仁者以静寿。”“乐而寿,寿而乐。”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说的是对道的追求,得道可以不惜生命,了不起。人莫不求长寿,殊不知寿是命定的,非求可得。秦王海外求仙结果如何?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切顺其自然,快乐就好。

《睡庵文集序》“道心之人,必居智骨;居智骨者必有深情。”

人有各种各样,有深情者必定是聪明的,有所追求的。有深情就是专注,这样的人可交,这样的人绝不会朝三暮四。

《如兰一集序》“诗乎,机与禅言通,趣与游道合。禅在根尘之外,游在伶党之中。要皆以若有若无为美。通乎此者,风雅之事可得而言”

做人的趣味在于有所追求,游乎山水之中,乐乎朋友之间。不惟风雅,亦通人情。游与乐也不可太过,过犹不及,应顺乎自然。情趣中人方可言诗言文,不然无可取也。

“深于游道也乎,诗道也。悟言一室之内,旬日不出;映心千里之外,累月忘归。”

此不仅是言诗也是讲为人,有这样专一的精神,何事不成?

《王季重小题文字序》

少有才气之人不能太功利了,宜多读古人书以广视野。迷恋课场,死读书不通人情,生气全无。宥于一隅,不知出游,自然孤陋寡闻。此汤若士所说的才子三害。

《合奇序》“笔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证圣。”“士有志于千秋,宁为狂狷,毋为乡愿。”

文章历来被称为雕虫小技,然而有道理就有境界。只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总会有人要看的。

袁宏道《上方》“虎丘如冶女艳妆,掩映帘箔;上方(山名)如披褐道士,风神特秀。”

山各有姿,人各有志,好恶角度不同当然会有不同看法。物如此人亦如此,且随人意无须强求!

《天池》“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

为人处世不可拘泥一地、一事、一时、一是。随遇而安,四海皆可为家。

《惠山后记》“凡朋友议论不彻处,古人诗文未畅处,禅家公案未释然处,一以此味(惠山茶)销之,不独除烦雪滞已也。”

好茶好景好书好友,人生之至乐也。

《西湖之二》“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之趣在春、在晨、在月夜,中郎深得之。现在西湖人满为患。再加上杭城高楼林立,已不复原来的清丽了。犹记一九六六年串联,第一次到西湖,血液为之凝固的感觉;一九六七、六八年来去歙县,在湖滨住宿的悠闲;一九六九年在杭州乔司劳动,常去西湖边喝茶静坐的趣味。后虽多次到西湖,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天目(一)》天目七绝:飞流、石色石骨石径石壁、庵宇、雷声、晓云、山树、茶和笋。

如此奇绝难怪中郎当年会有“修真栖隐出缠结室之想”。可中郎当年所见之天目今已不复存矣。虽山无大变,但周边环境,商业气息似已失七绝之神。

《龙井》“大约龙井头茶虽香,尚作草气,天池作豆气,虎丘作花气,唯岕(浙江长兴罗岕山)非花非木,稍类金石(有版本作“泉石”)气,又若无气,所以可贵。”

此说从未闻,别具一格。曾在龙井喝茶,茶似炒枯了点,稍有焦味,恐即是掩盖草气吧?岕茶则从未听说,只闻长兴有紫笋茶,据说很难得,也未尝过。后去长兴但未尝到罗岕茶。

《兰亭记》“夫世果有不好色之人哉?若果有不好色之人,尼父亦不必借之以明不欺矣。”

中郎不喜兰亭,认为砌小渠与人家园亭中物无异。对王羲之文章死生的感慨倒是赞赏的。好色贪生是大白话,直诉胸臆毫不隐瞒,难能可贵。

《满井游记》“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长期生活城市,远离土地田野,已不知四季,不知农时,有何乐呢?

《游高梁桥记》“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不必名山大川,普通的树桥鱼鸟行人都可以是景,关键是你的情趣,彻底放松的心态。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生命在于多彩,死守一地有何趣味可言!乐水乐山仁者智者所为,徜徉山水之间是人生最大快乐。

《由水溪至水心崖记》“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亦至此亦敛怒,波澄黛蓄,递相亲媚似于游人乐。”

游山玩水也要有点想象力,有点情趣。赋山水以感情则山水亦如人。

《游苏门山百泉记》“有大溺者,必有大忍。”“余所谓知之而不能嗜,嗜之而不能极。”

对任何事物知之爱之,但不可走极端,所谓适可而止。

《叙竹林集》“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

学任何东西要用自己的心去学;不拘泥先辈故人,不学表像皮毛,学精髓本质,师神师心。

《顾升伯太史别叙》“夫士当其可用,则为龙为蛇,为锋为颖。当其不可用,则陆沉众中,宁晦勿耀,宁与庸夫同其庸,不与智士同其杰,然可用可不用,其几甚微,非至圣大贤,不能测识。”

为人处世能为世所用者稀矣,不为所用则安安心心过,何必费心思。人生机遇谁也说不清,顺其自然心平气和则无忧。

《时尚》“古今好尚不同,薄技小器,皆得著名”

时代在发展,风气在变。现有许多一夜成名之人。这是当事者的造化,但对他们是好是坏也难说。有的人成了名纵欲而受刑,有的吸毒而自毁,有的陷入困境不可自拔而自杀,也有不耐纠缠而遁入空门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就看自身的气数了。个人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人生观念决定成名后的走向。

成名有各式各样,这也反映了时代社会的情趣高低,风尚雅俗。我们看看笑笑而已,不必在意,依然过自己的日子互不相干。笑看社会变化,自己立定脚跟,也无须不满叹息,社会时代自有其自然的发展走势。所谓自心不净则外物随之,还是保持自己的一份纯真之心过自己的日子为好。老话说各人头上一爿天,活在自己的天地里,随心所欲不受干扰。

《叙陈正甫会心集序》“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人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趣味是人生最可贵的。是溺于事物之表像皮毛还是爱其神情、内涵,这就大异其趣!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最上乘也。”

童年之乐终身难忘。这是最自然、最自在、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趣味。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趣是自己的管他人作甚!只要不伤害别人就是了。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远矣。”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还是无官一身轻,无事一身轻的好。趣一涉所谓的道理利益则索然矣!

《识伯修遗墨后》“伯修酷爱白、苏二公,而嗜长公尤甚。(白居易、苏轼,长公即苏轼,轼弟兄中居长。)每下直,辄焚香静坐,命小奴伸纸,书二公闲适诗或小文,或诗余一二幅。倦则手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

“世间第一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

闲适者,闲而有所适,若无所适,则闲近无聊矣。文人习气,还是离不开诗书画卷、游山玩水。

《识雪照澄卷末》“坡公作文如舞女走竿,如市儿弄丸,横心所出,腕无不受者。公尝评道子画,谓如以灯取影,横见侧出,逆来顺往,各相乘除。余谓公文亦然。其至者如晴空鸟迹,如水面风痕,有天地以来,一人而已。而其说禅说道理处,往往以作意失之,所谓吴兴小儿,语语便态出,他文无是也。”

“前赋(前赤壁赋)为禅法道理所障,如老学究着深衣,通体是板。后赋(后赤壁赋)直平叙去,有无量光景……

中郎不喜说道布禅,喜平心叙情,要的是真情白话。后赤壁赋末节之妙在于空无在于自然在于含无穷意,需读者着意领悟。

《识篆书金刚经后》“彼工书,畏败名耳,余亦何畏也。”

名家往往为名所累,而一旦造作,即失其真。不若无名小卒可以无所顾忌,率性而为反倒自然天成。

《刘元定诗序》“元定之诗,其人之注脚也。布置须眉,形影皆好,是谓诗具;明窗静吟,花开独饮,是谓诗粹;寤寐山水,流连烟月,是谓诗骨。余何以叙元定哉?不知元定者,观其诗;不知元定之诗者,观其人而已矣。”

诗文如其人,是说诗文是其人真情之流露,故二者是合一的。若诗文与人迥然而异,则人与诗文,总有一样不真。人若不真,则不可交;诗文若不真则不可看。谁愿意看没有真情的伪作?谁愿意交没有真情的假人?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山有色,岚是也;水有文,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无韵则老学究而已。”“叫跳反掷者,稚子之韵也;嬉笑怒骂者,醉人之韵也。醉者无心,稚子亦无心,无心故理无所托,而自然之韵出焉。由斯以观,理者是非之窟宅,而韵者大解脱之场。”

从心所欲则自然之韵生,拘泥理数则是是非非绝无生机。人生苦短,何不彻底放松,从心所欲全韵而乐呢!

《题陈山人山水卷》“善琴者不弦,善饮者不醉,善知山水者不岩栖而谷饮。”

“唯于胸中之浩浩,与其至气之突兀,足与山水敌,故相遇则深相得。纵终身不遇,而精神未尝不往来也,是之谓真嗜也,若山人是也。”

真嗜山水与居山水并非一回事。真嗜者心与山水通,则胜于居山水之中。若居于山水中而心在外,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与仙人论性书》“夫心者万物之影也,形者幻心之所托也,神者诸想之元也。生死属形,去来属心,细微流注属神。形有生死,心无生死,心有来去,神无来去。”“我身我心我神,皆如境中之影,水中之沫,有何间图度为他计算长久哉?”

躯体会衰老、人总要死亡;可心神思想精神可以永存。袁中郎的文章思想不是存留至今依然放光彩吗!

《与龚惟长先生》谈真乐有五:世间之色、世间之声、世间之鲜、世间之口谈一也。宾朋极乐二也。有好书读三也。置舟浮游声乐相伴四也。家产荡尽托钵乞讨不知耻五也。

中郎真豪士,有此遐想。声色书友游,直至落魄乞讨在所不惜。所谓不计结果,活出滋味活出风格来。若真要这样,也得像中郎那样做过官有财产,有学问有朋友,有气魄才行。

《与张幼于》“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

“天下事何必同而后快哉?”

人贵在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依傍他人,仿效他人,跟随他人则埋没了自己。人生一世是要自己活着的,而不是听命于其它。

《与吴敦之》“东南山川,秀美不可言,如少女时花,婉弱可爱。楚中非无名山大川,然终是大汉、将军、盐商妇耳。”

东南山水秀丽小巧,江浙一带游玩不尽。且道近路平、习俗相应、花费不大、来去自如。是浪迹山水的方便所在。

“弟尝谓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相聚不及,二败兴也;游非其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

春秋两季不寒不热时,避开喧闹的游客,好友相聚凑趣,观春花秋树黛山碧水,人生之至乐也。

《与江进之》“享人世不肯享之福,说人间不敢说之话,事他人不屑为之事,颇觉受用过陶元亮王无功(陶渊明、王绩皆解职归里)日子。”

自在无拘索,随心所欲自然乐无涯。

“夫物(文章)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痛快。”“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人事物态,有时而更,乡语方言,有时而易,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而已矣。”

文章之道在于简明流畅,不必着意模仿他人。写当时当地的事,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不必在乎什么流行潮流。是真人事真情感,定会传之后世的。

《与龚惟学先生》“儿孙,块肉耳;田舍,邮也;身体手足,偶而已,皆不足安顿计较。”

一切皆是身外之物,连身体也只是思想情感所寄寓的躯壳而已。只有情趣、思想才是唯一的。够潇洒够通脱的,但恐怕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与王平倩》“家之不可学道,犹官也,官有友而不暇,家则暇而孤,唯游可兼得之。弟意欲春秋入山咨访,冬夏则闭门读书而已。”

人再洒脱也有不可忘之事。读书、出游确实是人生之至乐。

《答陶周望》“罗近溪曰: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肯安心者也。此语抉圣学之髓。”

骚动不安,静不下心来,欲望横生,是为人治世多事折腾之源。能安心则一切太平。

《瓶史》“既有至者,率为巨珰大畹所有……

畹,帝王之戚属也。现在对行业巨头、大富豪之类称“大腕”估计源于此“畹”字。

“就使乏花,宁储竹柏数枝以充之。”

名花难得,俗花太滥,宁可插以竹柏。竹淡雅柏清高,能生色一室。惜竹柏也不易得,而盆栽竹柏又难养。花草竹木离开土地是不大好种的。所以说宅边有地可种是极好的。这使我更怀念我家穿心浜老屋了。

……此无异官庖排当所为,非雅士事也。”

此处“排当”之意是官府厨房的“工作台”之意。现在称沿街的吃食摊为“排挡”或“大排挡”显然是大厨房工作台的意思演化而来。而排挡之意本身就含有比较随便,档次不高之意。现在的说法倒是与本意吻合的。

《与王平倩》“家之不可学道,犹官也,官有友而不暇,家则暇而孤,唯游可兼得之。弟意欲春秋入山咨访,冬夏则闭门读书而已。”

人再洒脱也有不可忘之事。读书、出游确实是人生之至乐。

《答陶周望》“罗近溪曰: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肯安心者也。此语抉圣学之髓。”

骚动不安,静不下心来,欲望横生,是为人治世多事折腾之源。能安心则一切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