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板桥集》(上)
(2010-10-12 07:31:50)
标签:
扬州八怪板桥宋体《四声猿》《塞下曲》杂谈 |
分类: 文史 |
郑板桥(公元1693—1764年)名夑字克柔号板桥,苏北兴化人。他在山东范县和潍坊当知县十几年,后以疾为由挂冠而去,依然“二十年前旧板桥”。板桥所处时代可以说是清代社会经济比较稳定的时代,但政治上依然控制思想,文字狱不断。“扬州八怪”即板桥、李鱓、金农、高翔、黄慎、李方膺、罗聘,他们都擅长山水花鸟人物画。所谓怪,无非与时代相左,是时代的反叛而已。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最著名者,板桥之画常镌“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和“七品官耳”两印,此可为其写照。
《十六通家书小引》:“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序。借光可耻,讥讪荼毒无可如何,几封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序本为整理亡友先人之作而制,今借名人自高,甚至花钱成了生意,实在可悲。板桥先见,可佩。
《韬光庵寄舍弟》:“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人皆自以为聪明,算计别人到头来算计了自己。为人还是善最好。
《焦山寄四弟》:“僧人遍满天下,穷而无归,入而难返者也。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只讲形式不要实质,就成骗人的幌子,世上岂独僧人秀才哉!
《仪真江村寄舍弟》:“论文公道也,训子弟私情也。岂有子弟而不愿其富贵寿考乎!”公开的论文冠冕堂皇,怎及私下的坦诚之议。板桥真诚!
《焦山别峰庵寄舍弟》:“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騒、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已,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终身受用不尽。至如《二十一史》,书一代之事,必不可废。然《魏书》收秽文,《新唐书》枯简,《宋书》冗杂。张横渠《西铭》一篇接《六经》而作,呜呼休哉!”生命短暂,好书难读尽,读就要读经典。时文资讯一无用处,却耗费大好时光!
《淮安舟中寄舍弟》“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为人善,则无不善矣,慎言人短,则无口过矣。
板桥《范县署中寄舍弟》言自己得官,是“得风水力,众人之富贵福泽一人夺得”,故以俸金分村人远族同学好友,且能怜老惜贫,实在是厚道之至。
《范县寄舍弟三书》:“不得志于时,困守山椒海麓,翻阅遗编,长吟浩叹。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读书要有特识(至情至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读书可尔。”读书定要自出心裁,决不能人云亦云。
《范县署中寄舍弟四书》:“天下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边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读书为当官为发财,起点就是私利,当了官如何会好!
《潍县署中寄舍弟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迎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记》为最,其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若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读书要用心,心有所悟才算读书,匆匆而过则一无所获。
《维县署中与舍弟第二书》:“爱子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姑惜放纵也。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板桥教子忠厚明理为先。
《书后又一纸》:“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此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笼中之鸟何来乐趣?”人欲自由鸟难道会喜欢笼?推己及物,善道也。
《维县署中与舍弟第四书》:“科名不来,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富贵贫贱,亦在人之有识与有决并有忍耳。”读书在于有识明理,当官不是目的。
《维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世人读《牡丹亭》而不读《四声猿》,何故?……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立功天地字养生民是雅事,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东坡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枯木竹石,不害也。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羞,高人齿冷?”世人从俗,好赶潮流生怕落伍。大事靠刀枪,文章字画总是小数。好名是世人之常,满街名士个个书家,则无名士书家矣。
《后刻诗序》:“古人以文章经世,吾辈所为,风月花酒而已。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騒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板桥深刻,看透诗词文赋之用,是谦虚也是大实话。
《自遣》:“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人去尽自对花月,酒醉后人求字画。
《偶然作》:“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为文章。不仙不佛不贤圣,笔墨之外有主张……文章自古通造化,息心下意毋躁忙。”笔杆何如枪杆,文章意在言外。平心静气,无求无欲就通造化。
《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读书不如唱曲,栽花权当种稻。当年扬州如是,今日中华依然。“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官家岂会爱文章,皇上原本是风流。
“繁华一刻人偏爱,呜咽千年水不流。”眼前繁华乐,千年历史悲。“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钱能通神岂但官,清贫只有白眼对。
《寄许生雪江》:“闲吟聊免俗,极贱到为儒。”无聊才读书,显要忙应酬。老来读书不谋利,悟道明心只要乐。
《闲居》:“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自然天成的乡居生活。
《哭犉儿》:“蜡烛烧残尚有灰,纸钱飘去作尘埃。浮图似有三生说,未了前因好再来。”失子之痛,终生铭刻无可取代。板桥潇洒,但也命有苦难。
《村塾示诸徒》:“得句喜拈花叶写,看书倦当枕头眠。萧騒易惹穷途恨,放荡深惭学俸钱。欲买扁舟从钓叟,一竿春雨一蓑烟。”教馆生涯,易生怨恨,不尽力则愧对俸钱,俸钱养家就无多余钱。故历来有“家有隔宿粮,不做小儿王”之说。
《赠瓮山无方上人》:“雨晴千嶂碧,云起万松底。”“补衣仍带绽,闲话亦深禅。”山中云烟松青山黛,贫士山僧衣带绽,闲话深有禅意在。禅就在平常无意间,关键是有无悟性!
《追忆莫愁湖纳凉》:“风从绿若梢头响,云向青山缺处流。”常见之景象,未必在意。风响众人皆知,云流俗客不懂。
《峄山》:“徐州五色土,仍在峄山下……山中古仙人,或有骑龙者。”二零零四年一月,去泰山、曲阜、邹城,见峄山石刻介绍,《醒世姻缘传》也读到过峄山,心向往之,但行程之外,只能眼睁睁错过。
《赠博也上人》:“闭门何处不深山,蜗居无多八九间……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大隐隐于朝,心静就深山。老僧听关关,是否也思凡?
《悍吏》:“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好官民已愁,贪官民奈何!
《抚孤行》:“孀妇义不卖藏书,况有孤雏是遗腹。”丈夫虽已死当年情难忘,书在犹如夫婿在,遗腹孩儿是命根,孀妇真情可感慨!
《别梅鉴上人》:“云山有约怜狂客,钟鼓无情老比丘。”云山有情何日能重游?人老去,钟鼓也无奈。青灯黄卷山寺,日复一日如此?
《客扬州不得之西村》:“河桥尚欠年时酒,店壁还留醉后诗。落日无言秋屋冷,花枝有恨晓莺痴。”思返旧游之地不得,自然无限惆怅。然真能重游,物是人非或物非人非,则更添感伤。
《除夕前上中尊汪夫子》:“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贫家生活难,有病更伤怀。衣食不愁才有好境界。
《得南闱捷音》:“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中举佳音,成就大业,高堂健在才最乐。父母谢世,再好的消息告慰谁?
《小廊》:“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动静相间,辽阔美丽。令人思念当年穿心浜旧宅的生活场景。
《落拓》:“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妓家。年年江上客,只是为看花。”诗意盎然,但也许能说难行。
《赠潘桐冈》:“作文欲法前古,婢学夫人徒自苦。”沿袭古法不如自出心裁,模仿沿袭是自找烦恼。作文如此,做人也如此。
《题游侠图》:“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好友相聚,杯酒忆旧。时过境迁,往日难再!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云海荡诗肺,松涛簸天响。飞泉百断续,怪石万魍魉……万愿林壑最,一官休歙傥。当复邀同游,为君负筇氅。”休宁、歙县就是古徽州。安徽数皖南最好。然安徽话难听,安徽人难处。板桥向往皖南,一九六七年我在那里生活过好几个月,以后也多次去游。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蜗样庐……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荷满湖,花红粉,小船蜗居是江北。蒲草、莲藕、菱角、荇菜、稻田,一派江南秋景。到过扬州、高邮、溱湖、溱潼,临江的江北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北行就茫然一片了。
《赠国子学正侯嘉璠弟》:“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读书要有自己的主张,要为我所用,徒死记硬背就成书橱了。
《燕京杂诗》:“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但愿清秋长夏日,江湖常放米家船。”官衔、钱财、炼丹烧汞求长生,都与生命不相干;泛舟江湖,人生就如米家山水,多美!
《寄青崖和尚》:“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桃此日红……脱透儒书千万轴,遂令禅事得真空。”史迹久远难知具体,且赏眼前红樱桃吧!要悟禅道得真空,唯有抛却头脑里历来的所谓知识学问。
《访青崖和尚》:“烟霞文字本关情,袍笏山林味总清。”徜徉山水才能恣情文字,官场浑浊哪比得上山林清幽!
《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禅心冷欲冰,诗怀淡弥旨。吟成无笺麻,书上破窗纸。”禅心冷诗怀淡,无纸写到窗纸上,夜坐无言即坐禅。
《平山宴集诗》:“买尽烟花消尽恨,风流无奈是扬州。”当年扬州乃烟花之地,无限风流后也许也无奈。
《骨董》:“末世好骨董,甘为人所欺……东家宣德炉,西家成化瓷。盲人宝陋物,惟下愚不移。”收藏古董貌似雅玩,实是强烈的贪欲或占有欲。人生短暂生命不永,占有再多必将散去。惟其不有也无离散。
《行路难》:“万里功名何处是?犹将青镜看髭须。”人生不彻悟,万里求利禄。不知老将至,嗟叹何能及!
《广陵曲》:“长夜欢愉日出眠,扬州自古无清昼。”醉生梦死日夜颠倒,欢乐有限,生命不永!
《秦宫诗后长吉作》:“自古淫花荡风雨,海棠不得辞憔悴。”花在风雨中憔悴,人经苦难后精神。
《范县呈姚太守》:“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澹澹自为情。”平淡的官宦生活,要靠自己去觅情怀。布衣平民,更要耐得住琐碎的生计。
《塞下曲》:“洗尽寒酸旧笔头,十年关塞觅封侯。”为觅功名天下走,抛却寒酸旧笔头,白头功成名就日,高堂不在慰谁人?
《招隐寺访旧》:“客真无礼数,僧亦去袈裟。”真朋友不讲礼数,真相知无话不淡。
《云》:“爱巧嫌痴重,人情可奈何。”白云苍狗变幻无穷,人间万象无可奈何。
《乳母诗》:“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当年奶妈带板桥,一饼在手不饥。当官食禄万钟,怎及奶妈深情?为人常有羞愧心,不忘他人恩情!
《白门杨柳花》:“少年何必曾相识,好鸟名花天下惜。”人生相逢是缘,只要善良有德。
《长干里》:“三间古屋无儿女,换得鲜鱼供阿婆……中原百岁无争战,免荷干戈敢怨贫!”无儿无女,母子相慰,平民生活,情感不凡。无战乱的安定生活,贫算什么!难怪前人说:宁当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六十自寿》:“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支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人生要有感恩之心、知足之情,那么不管境况如何,都会快乐自在。
《教馆》(别作《自嘲》):“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而今幸作青山客,遮却当年一半羞。”谋生历来不易,教馆自古无奈。
板桥故居楹联三:“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平常生活要独具好心态和慧眼,去捕捉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美。
二零一零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