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殷行的“依仁山”遗址
(2010-08-16 08:30: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忘历史 |
“依仁山”位于当年的殷行镇东。殷行镇,又名殷家行,名称来自明朝人殷清。殷清,讳德,字西溪,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正德年(公元一五零六年到一五二一年)弃官返里从商。他看好虬江这一片土地,在此开店形成集镇,被称为殷行镇。殷清的判断和眼光要比现在的开发商早了四百多年!
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稿五月校
依仁山记略
明朝•邱集
依仁山者,殷氏之家山也。
殷之先,西溪諱清。尝试吏官上林苑监录事,朝中若顾文康、吴文端诸公皆敬之。然秩卑地散,不获施惠,谢政归田。慕范少伯治生之术,克广先业,亲与贤之,贫者咸施之。
嘉靖壬午(公元1522年)岁祲,首应公家劝分之令,出粟六千石表厥宅里。又怜闾左滨于沟壑,欲账恤之而耻近名,乃开其庾,号于众曰:有能负土舍后者,以粟易之。民依其仁,如蚁附羶,至麦秋则俨乎其成山矣。
乙酉(公元1525年)又祲,复应劝出粟如初。而大用人力,辇石、种树、缮餙栋宇,先后费数千金,始竟其役,全活不可胜计。
子中书公甫,字海涯,敬承先志,勒平泉之戒于山中。冢孙儒士君邦度,字可贞,益修祖父之绩。
辛酉(公元1561年)海溢害稼,公阅书云景楼。见父老过前,语往事,相与流涕,曰:复有仁人如西溪翁可依以活凶荒者乎?
明日,公出西溪翁像悬之山堂。父老又过而见之,大喜。归引其子孙来拜之。
遂因乡人之思,奉遗像于山中。
文昌阁记略
清朝•孙锡鬯
殷行为濒海蕞尔,镇其得名以胜朝殷氏。时同里称殷、毛、陈、李四大姓,而殷氏居首。
读邱集《依仁山记略》,其楼台亭馆极一时之盛,盖三百有余年矣。今之文昌阁即其遗址也,地在镇后不数步。西近袁长河,早潮晚汐,为估舟停泊处。东界村市,为往来要冲。向弄口为四达之衢,直接迎恩桥。又有横塘纵浦映带于前。其北则支家浜拥护于后。而江浦风帆出没于春花秋树中,瞬息异境。其于揭虔妥灵不为无助云。
先是里耆孙顺天等呈请创设善堂,未有定所。同人以阁下附堂为便,自庚寅迄癸巳历四载而工成,其得于众力者居多。
戊己间复拟于耳房左右添设字藏,汲井其应行续举者,姑俟之将来。要之,阁以奉神,堂以便民。神感而民斯应,非徒为游士增一休息之所也。
录自光绪《宝山县志》
二零零六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