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假字与假借字 古今字 异体字的区别

(2012-09-24 22:28: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关于文字
    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作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这无疑又给通假字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狭义的通假字指的是真正的通假字,而广义通假字,则包括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尽管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一视同仁为通假字,但作为要求有“一桶水”的中学语文教师却不能不弄清楚真正的通假字与其它字之间的区别。

  一、通假字与假借字。假借是六书里造字办法之一,语言里有某一个词没有字去表示它,于是选用一个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例如用本义是小麦的“来”表示动作来去的“来”,用本义是鸟名的“难”去表示困难的“难”,用本义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义,按照前人的解释,通假字必须是本有其字,但是书写时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中“距”通“拒”等都是本字存在,书写的时候没有使用,而是临时用一个和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这就是通假。

  二、通假字与古今字。古今字是一个历史概念,段玉裁曾经说过:“凡读经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一个字有时有多种职能,它可以同时表示几个互不相关的意义。由于文字日益发展,另外找一个新字去表示某种意义,分担了原来字的一些智能,这个新造字和原来的字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如中学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桓侯不说”中的“说”通“悦”、《愚公移山》“寒暑移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见,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而通假字是放弃现存的字不用,临时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所以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把古今字处理成通假字的,否则就会产生一个已经产生的字,通到一个还没有产生的字上去了的情况,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属于古今字的数量不在少数,而古今字并不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有确切的记录,这给研究古今字和通假字带来一定的难度,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三、通假字与异体字。汉字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使用地域广大,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同一个字北方和南方不一样,在收字时排在一起,形成异体字。如“小惠未褊”《曹刿论战》中“褊”和“遍”,再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是互为异体字。我们所说的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在古籍中,异体字繁多,应注意与通假字的区别。如“修”和“惰”音同,在修饰、修定、修行、修业、修理等意义上可以通用,似乎是异体字,但两者的本义不同,“修”从“乡”、本义为修饰,“惰”从“肉”,本义为干肉,在表示干肉一意义时只能写作“惰”,可见,“惰”和“修”是通假关系,而非异体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通假字与其它几类字的区别是严格意义上的,而它们的联系则是放在中学文言文这个范围而言的,那就是都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当然是为了有利于中学通假字的教学,这是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时必须要分清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