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0分论文说开去

(2013-09-02 16:54:18)
标签:

时评

杂谈

(已发表)

“我早就声明过:凡是用几篇文章拼凑出来的‘文章’,在我这里,一律是0分。”昨天,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郭建斌,在其个人博客上晒出学生的3篇0分论文,其原因是论文抄袭,并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在微博后面还写道:“前几年‘严打’之后,有一段时间没见到这样的‘文章’了,现在又冒出来了。我的态度一直没变—‘格杀勿论’!”(《 春城晚报》报道)

从报道看,郭教授肯定是一位好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说到做到,不徇私情。但学生论文抄袭之事,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不足为奇。就像郭教授所说,前几年也遇到过学生论文抄袭情况,那时他就把论文抄自哪里指出来,然后贴在学校公众场合、博客上,还以纸质的形式发还给学生。作为教授,对抄袭学生“严办”,我以为都在职责范围。师道尊严,就是这个道理。

但说到论文抄袭,还不仅仅只有学生有,教授也有,有的甚至是大学领导,好像已经是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了,司空见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小光副研究员2009年出版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以<太一生水>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严重抄袭台湾师范大学郑倩琳的硕士论文《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卢迪,2010年年底她发现一篇署名洛阳某高校体育部张丽(化名)教授的文章涉嫌抄袭自己的论文,其中“95%以上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遂于2011年初将张丽起诉至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讨说法,以及复旦大学校长助理丁光宏、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等等,都涉足其中。看到这些个案,我会想:教授领导们都抄袭,何况学生乎?

以前的抄袭不是没有,但多为教授之间互相“借鉴”、“致敬”、“引用”,尚且“门当户对”是这下开眼界了,身为教授领导却抄袭论文,未免显得太“雷人,完全没有了学术良心抄袭,就是懒惰之举,就是缺乏原创力。教授们真是黔驴技穷,自甘堕落啊!难怪,中国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诺贝尔科学奖?这完全是教授们丧失了对学术的敬畏,明目张胆地亵渎。对于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论文平均引用率只有10%左右,排在世界100名开外。这也意味着我国学者的大多数论文是“无效生产”,形同“垃圾”。那么“写”那么多论文干什么呢?从个体动机而言,就是为了获得科研经费,或者评职称吧。从科研学术界而言,就是评价体系的问题。如果不积极改变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论文抄袭之风只会越刮越大为人师表的教授们都如此肆无忌惮地抄袭,学生能不前仆后继吗?

学生抄袭,显然也有教授误导的原因。但大学毕业写论文,已经只是一道程序。“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抄得高不高。逮到了,算自个倒霉;逮不到,就能顺利过关。就连读书,已经越来越像一个过程。当下社会,进了校门就愁着找工作,想着“拼爹”,哪还有心思搞什么创新,扎在故纸堆里死嚼硬啃?毕了业就意味着失业,这种事太普遍了。论文写得再好,连饭碗也没有,不是一个现实问题吗?

今日看到一则报道,说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四川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这就是严酷的现实。这就是“读书无用论”的新解,无奈中掺杂着心酸。

对郭教授坚持的学术道德底线,鄙人表示敬佩:就是“杀鸡儆猴”,也要做出一个样子,表明一种态度。“杀鸡”成本低,杀了就杀了吧。但在大学中,像郭教授这样的教授可能太少了,显得力量单薄,杯水车薪。栽在他笔下的学生,只有自认倒霉,谁叫教授“不解风情”呢?

这个社会,已经是浑浊不堪,论文抄袭只是渗进来的一股泥沙。象牙塔,做不到独善其身、清者自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