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在灾难报道中要有专业精神

(2013-04-26 16:32:02)
标签:

时评

杂谈

(已发表)

灾难报道,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专业精神。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社会需要关注什么等等,都需要媒体把握和释放。这就需要新闻的专业精神。所谓专业精神,就是要有对灾难的敏锐洞察力,客观真实理性报道,新闻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一哄而上、不加选择的情绪化。这样的报道,只会不得要领,杂乱无章,使公众对灾难的了解茫然。

这次雅安地震发生以后,媒体从业人员从四面八方涌入灾区,大显身手,从中央到各省市的卫视都是现场直播,各级报纸也不惜版面、图文并茂的大规模进行报道,使灾区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抢救生命的情景、失去家园失去亲人伤痛的面孔等等,占据银屏和报纸版面。只要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这些场面。本来就是一场残酷的自然灾难,这样再次经过的媒体的铺天盖地报道,将悲情和悲壮再次升级。对于媒体,不是在抓独家新闻,更像一场热火朝天的同质新闻大赛。过度渲染,只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和阅读疲劳,继而逃离报道。

如此热闹的报道,貌似信息传递丰富充分,实际上缺乏理性,过于表象,对抗灾救灾没有多少好处。怎样理性而专业地进行灾难报道?中国媒体可能没有多少经验。当然,更重要的是缺乏新闻专业素养和精神,或者说在报道中不够专业,的确需要学习借鉴。对于中国媒体的这种现象,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难所的避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至于灾害中常见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日本媒体则一律不予报道。

为什么呢?引用NHK驻北京记者北川熏的话就是:在日本从来看不到企业家们拿写着捐赠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场景。“我们不会办类似的仪式。”北川熏说,“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想捐钱,那么偷偷地捐钱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如果他们想起一点广告宣传的作用,要么可以把消息挂在自己的网站上,要么可以在报纸上买广告版面公布——广告行为用广告版面是最好的。”

这道出了新闻的专业精神,那就是要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把媒体让给想藉此“作秀”的企业提供展示所谓形象的平台。“在这样紧急的灾后报道中,国民需要的信息才是我们要报道的。”“NHK是公共电视台而非国家电视台,也就是说,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国民,最怕失去的也是国民。”(北川熏语)对于媒体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值得珍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