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疯狂,汉语危矣

(2013-03-14 00:52:18)
标签:

教育

杂谈

(已发表)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张树华说,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许多年了,英语在中国教育中一直很热,不仅热,而且发烫,甚至还弄出个疯狂英语,提振学习兴趣。本来这也没有错,英语是世界语言,有必要学习。但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就适得其反了。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就是如此,已经走的远了,消耗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远远超过了汉语。更严重的是“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畸形的语言格局: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让人无法选择。从幼儿园开始,英语就如影相随。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是主课,过不了关就大受影响。有些很有专业潜质的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好,就被拒之门外。

记得陈丹青先生曾经执教清华美术学院,就是因为因为自己看好的学生英语考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无法招进来,然后愤而辞职。这样由于英语被挡在学校之外的不在少数。参加工作了,以为可以离开英语了,但职称考试,英语依然是硬件,过不了关就晋不了职称。事实上,很多人一辈子也可能碰不到几个外国人,更别说交流。这有多少用处呢?基本没有用处,我们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生命。英语教育界泰斗张道真201010月接受媒体关于国内英语教学的访问时说:目前国内学生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而哑巴英语和没学过英语没有什么区别,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被彻底打倒!

最为严重的是这种全民英语教育热潮,就像温水煮青蛙,将学习汉语的本能一点一点地消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看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明白了,看一看英语教育和语文教育的所处的地位就清楚了。语文课与英语课相比,其实处于弱势,是最次要的“主课”。语文老师与之相比,基本算是弱势群体,甚至逐渐被边缘化。

一到暑假各种英语培训班多火爆,英语教师有多忙碌抢手,暑假收入非常可观。就看不到办什么语文培训班,语文老师因此无人问津。假如高考中不设语文科目,汉语真的有大麻烦了。年轻人们不愿说“好”,而要说“ok”;不愿说“再见”,而要说“拜拜”。对于一个中国人,面对同胞,却要放弃母语,而用英语打招呼,的确是最大的讽刺。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已经导致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我们把孔子学院办到世界各国,却忽视了本国的汉语教学。

面对疯狂的英语,怎样拯救汉语?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说,的确是一个战略问题,亟需解决。确立汉语教育名符其实的主课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重要的前提,以扭转英语热而使汉语边缘化的颓势,用更多的时间学习汉语。社会和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就是过于盲目和跟风,成本高,效益低。这股风减弱不了,英语教育仍然处于强势,汉语的教学仍然处于弱势。这就要求语文课要活泼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应该改革英语考试,削弱主课地位。按照科目实际状况,设置教学和考试,不能一刀切。在美术等艺术领域,就不该设置英语考试门槛。假如学生被英语考试所困扰,肯定连母语也学不好。不然,学生咋连写字也不成样子,更不要说写文章。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如果对此熟视无睹,再让英语疯狂下去,对中国教育的冲击将是持久的,对汉语教育的创伤将是严重的,刻骨铭心的。对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蚕食,也是史无前例的,后果特别严重,有可能误国误民。这不是耸人听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