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学的颓势难以避免

(2013-02-23 15:53:51)
标签:

文学杂谈

文化

几个朋友在一起吃茶闲聊,无意之中说到文学现状,都有些许感慨,难掩惆怅,认为文学的颓势都难以避免。先还觉得是耸人听闻,杞人忧天,后来一琢磨,以为不是空穴来风,有一些道理。

道理之一:在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渐渐流失。遥想上世纪80年代,不仅仅是那些著名的作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就是一些不知名的作者也与此为己任,创作出沉甸甸的作品。那一代作家包括路遥、陈忠实、刘心武、古华、陆文夫、张贤亮、蒋子龙、贾平凹、张炜、莫言、叶欣等等,数不胜数,灿若星河。他们的作品,不仅当时拥有众多衷心读者,给社会发展加注润滑剂,而且就是如今阅读,仍然感到厚重,不失为精品。这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骄傲。现在的年轻作家,大多已经失去了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懒得关注深层次的民生问题和社会现状,对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兴趣不大。因此他们的作品多关注社会表象的东西,缺乏厚度和质感,也仅仅是畅销书而已。这样的作品再多,文学也难以繁荣。有道是:“文必先秦,诗必盛唐,小说必古典。”这是当今还有一些爱看书人的无奈感慨。中国当代文坛,一年出版上长篇小说,但能让大多数人知道作品名的有多少部?一年颁发的文学类大奖桂冠有多少种?这些获奖的作品,几人知真正产生广泛影响的也很难找到。只要看一看每一届的茅盾文学奖等全国大奖获奖的作品,就明白了。

道理之二:在于多元化文化传播渠道的影响。本来,文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应该对文学的注入活力,对文学的繁荣提供动力,但事实是化解了文学的影响力。尤其是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文学的单一传播方式。世界因此小了,可看的东西多了。如此,分散了人们的传统阅读兴趣和习惯,不再以纸质作品为主要阅读对象。到了8090后,他们的阅读兴趣已经不是放在了文学作品上,而是一些心情轻松愉快搞笑的趣闻上,或者写一写博客,记录一下心情,回望一下往事。至于纯文学作品,则很少光顾。曾经就这一现象做过访问,他们的回答大多以为现实社会已经很无奈了,工作已经很累了,不想再读那些大本的沉重的文字。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提出质疑。这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就是在图书城,文学作品类书籍的销售也不景气,远不及励志类图书那么受欢迎。这个功利时代,如果谁还有人以文艺青年为荣,注定要被嘲笑和讽刺。文学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只能渐渐被边缘化。

由此说来,并不是否定中国文学的现状及未来,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文学确实已出现颓势。中国当代文坛,还是有不少肩负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他们仍然在深受种种挤压下艰难坚守着对文学的虔诚和膜拜。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中国先哲们的后代应长江后浪推前浪特别在当代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坛应产生像西方萨特这样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然而遗憾的是难以找到踪迹。这是和人被物化、异化、社会风气等深层原因密切相关的。文学真正繁荣兴盛的时代因此已经过去,文学的颓势不仅难以避免,而且还会加深。因为我们难以像先哲们那样站在世界之巅,目光如炬地俯视山川大洋,让思想和想像自由驰骋,舔抚社会的伤痕。虽然出了个莫言,但对于中国文学的真正走向,不能说明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