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6,718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回家看看”入法也难以奏效

(2012-12-29 11:09:59)
标签:

时评

杂谈

(已发表)

有报道称,昨日,因包含常回家看看条款而倍受争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法律明确: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用人单位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子女常回家看望老人,不仅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时也是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子女忠实地履行着这一职责。一家几代人聚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传统受到了挑战。子女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远赴各地打拼,忙着赚钱养家糊口,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很长时间难以回一趟家。于是,老人们要感受到子女们的亲情,只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也有的甚至几年都难以团聚一次。这使得老人们成了留守孤寡对象,其情难以言表。有一年春节晚会的《常回家看看》,使多少父母子女热泪盈眶。“常回家看看”,应该是老年人的心声,呼唤的是传统美德的回归。当然,也是子女们的希望。

这次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就是遏制这种现象,倡导重拾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维系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家庭的和谐。归根结底,就是要维护老年人的权益,老有所养。“养”就是要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是赞成立法的。因为不立法,就不能以正视听,就没有严肃性和效力。如果放任传统美德的丢失,还有什么亲情可言?

但回过头想,这个法律条款执行起来可能有很大难度,或者就根本没有效果。原因在于作为大多数的子女,他们都是普通人员,受制于单位公司。如今的探亲假相关规定沿用的是198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中,将探亲假明确分为职工探望配偶、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已婚职工探望父母三类,假期分别是每年30天、每年20天、每420天。还说用人单位拒绝给职工放这个假,可以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来解决。

但是,这个规定将享受探亲假的人群限定为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对大部分工作于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的职工,就难以享受。即使是工作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享受到探亲假。通常会因为单位工作忙事情多,而被取消。有的甚至连还有这个假都给忘了。何况企业呢?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请假就是一件难事。

这不是企业难,而是职工自己难。当下人又这么多,工作又这么难找。职工请个10天半月的探亲假,回来时恐怕自己的岗位就易主了。他敢请假吗?虽然说这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但这权利的实际效果是多少呢?不请假,企业获益,自己也觉得安全。如果请假不准,就告到法院,那么百分之百是不想在这个企业干了。职工一般不会冒这个险,自己去砸自己的饭碗。在企业主面前,职工永远是弱者。“县官不如现管”,能怎么办?

故而,“常回家看看”入法,只是一个倡导,没有对症下药的具体条文,显得空泛和笼统,执行起来是一件难事。法律怎么保护弱势群体的诉求,靠倡导是不够的,应该有更细致的条款。只有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保护,“常回家看看”才能如愿以偿。否则,员工连自己的权益都保护不了,就是想回家也回不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