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校车事故只有防患于未然才可治本
(2012-12-26 23:35:10)
标签:
教育杂谈(已发表) |
12月24日贵溪市滨江镇面包车侧翻坠水事故造成11名儿童死亡,其中六名留守儿童中仅一人幸存。这一事故发生后,鹰潭市委市政府和贵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事故展开调查,并启动问责机制,对贵溪市副市长余红艳等12名事故相关责任人已被停职检查。待事故调查结束后,将对上述人员及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目前,江西省已成立“12·24”春蕾幼儿园事故调查组,同时从12月24日起,全省展开联合行动,对所有使用校车的学校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相关报道)
值得肯定的是贵溪市和江西省对处理这起校车翻车事故的态度和做法,是这样快速和果断。人命关天,11名天真活泼的孩子转眼就消失了,总该有人负责吧。及时启动问责机制,对校车安全进行拉网式排查,也算是对孩子们在天之灵的告慰,给社会舆论一个明确的解释和交代。这样的做法已然是常态,出事了才猛然醒悟,雷厉风行该问责就问责,大张旗鼓该排查就排查,引起高度重视。就说贵溪市和江西省吧,这次排查要求坚决做到“不漏一校一园、不漏一车一人”;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坚决取缔非法办园;联合开展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统一整治行动。要求可谓不严,范围可谓不大,但问题是这已经是在“亡羊补牢”了。不出事故,相安无事;出了事故,才当做事。一次一次的校车悲剧就这样酝酿着发生着,难以阻止,触击着家长和社会的神经,已经成为噩梦。这的确使人揪心!
或许是杞人忧天吧,大凡出了这么不幸的事故,看到诸如“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之类的补救措施,我就会想怎么总是“亡羊补牢”?为什么不防患于未然?如果防患于未然,就不会“亡羊补牢”,对家庭和社会不都是两全其美吗?问题的症结就出在无法防患于未然上。
首先是贵溪市幼儿园的校车保有量严重失衡,超载不可避免。据初步统计,贵溪市正规合法的校车总共有83辆,规范的幼儿园包括学前班在内共150所,平均两所幼儿园才有一辆校车。按照一所幼儿园200人计算,约400名学生用一辆正规校车。而非正规的乡村幼儿园,为了满足生源需求,尽可能地扩大生源覆盖范围,每个学校至少配有两辆车,即便这样,也难免超载现象发生。
第二是黑车猖獗,一些幼儿园还没有办学资质就用不合规定的车抢生源,却没有取缔。对于这次事故的没有任何资质和审批手续的春蕾幼儿园,当地政府曾多次来进行过检查,本月初还进行了督查,并针对现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但遗憾的是考虑到当时该校已经招收了上百名学生,暂时不好关停。而这样状况的幼儿园,在当地并不是个例,离该园几公里外还有几所幼儿园,都没有正规的资质和审批手续。
如此对幼儿园缺乏有效管理,对校车管理也松弛无度,出事故就是必然的了。当然,这还涉及到当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育的投资问题。如果有钱建盖奢华的政府办公楼,而没有钱办教育,解决校车不足的现状,就难以理解了,就是对孩子的生命安全缺乏关照了。那就只有“亡羊补牢”。这次事故受害的11名孩子的每个家庭,镇政府给予一次性赔偿48万元。这么一算,赔偿总额应该是528万元。假设防患于未然,这个数字可以买多少辆校车呢?而这些孩子的生命不是也鲜活如初吗?家庭也不会陷入痛苦之中。算这个账,只是想说明“亡羊补牢”的代价有多沉重。
因此,要彻底杜绝校车事故,防患于未然才可治本。不然,这样的悲剧还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