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钓”杂记之五
一大早出门,经过一家东方日产4s店门口,见上面挂一幅标语,上书“卖的是东方日产,但誓死捍卫钓鱼岛”。这是一个转折句,红底白字,非常醒目。店刚开始营业,已经有一位顾客在咨询买车的相关情况。这位顾客40岁左右,说是原来开的车转手了,正准备换一辆日系车。我说时下不是正嚷嚷着“抵制日货”,就不怕碰到示威者被砸了。他说全国那么多日系车,仅仅砸了那么几辆,十万分之一都不会到,不必杞人忧天,该买还买。再说,“抵制日货”是一件容易的事吗?拿什么去抵制?凭什么去抵制?他这一连串的的反问让我无语。是啊,拿什么“抵制日货”?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想,包括我。看来这位坚持买日货者很冷静,能想事,是智者。
说到“抵制日货”这个抗日的口号,对于中国人已经十分熟悉,从甲午战争开始,已经喊了100多年,时间不短了吧。那时作为一种爱国行动是受到拥护和响应的,因为日本人用战争开辟市场,把产品强行推销到中国,是侵略行径,不能容忍。但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中日双方的经济贸易已经相容,即使是世界也变成一个地球村了。这时候还抱着“抵制日货”的观念,就不是与时俱进了,还管用吗?喊口号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即使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一学就会。但要做到,尤其是在现代文明社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国人开始变得理智,虽然在这次由日本造成的“购岛”风波中,对日货发泄了情绪,但必定伤害不大。至于“那些中国人一天不买日货日本就怎么样”的言论和激情,其实只是一种渲染,说说也就过了。有意思的是只要中日关系出现问题,必把“抵制日货”端出来。而现在的日货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很多生产日货的企业都设在中国,用的中国工人,给中国政府纳税。“抵制日货”,等于使工人下岗,砸了饭碗,政府减少税收。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凭什么要“抵制日货”?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日货的技术含量和可靠的质量。中国人的家里,尤其是城市居民,哪个家庭恐怕都少不了日货吧。就说一台冰箱,日本的很少有质量问题,而中国制造不是漏水就是保鲜不够,花了钱还闹心。这样的日货,抵制得了吗?路上跑的,家里用的,都少不了。普通中国人对此还是比较清醒的,不会盲目。
我们拿什么“抵制日货”呢?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很伤脑筋的问题,因为日货已经融入到家庭中,融入到生活中。这是否就没有办法了呢?有!那就是让中国的科学技术赶上和超过日本,让中国自己研发生产的家电产品在质量上可以和日货抗衡,让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说“抵制日货”,就有底气了,甚至趾高气扬了。比如韩国,人家“抵制日货”,有三星、现代这样的企业和品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中国产品要与日货抗衡,眼下的确不现实,还有一些时日需要奋斗和等待。“抵制日货”,不是中日关系一出现问题就用来说事的唯一筹码。因此我们必须用现代思维重新审视和思考“抵制日货”这个口号:为什么抵制了100多年,不但没有抵制住,反倒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来,而且更密切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