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跌倒才是致命的

(2011-09-09 21:47:55)
标签:

社会随笔

文化杂谈

    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老人跌倒了,要是在上世纪学习雷锋的时代,肯定有无数的红领巾们蜂拥而至,将其扶起,送进医院。然后,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或被老师表扬、学校表扬,在一个地方成为知名人物,被选个小队长或中队长什么的;或被记者们写成先进事迹,在广播、报纸上传扬,闹得一个学校都光荣,一个地方都大放异彩。极少的人,还会因此脱胎换骨,改变命运。

    鄙人就知道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与之相关的一件事,一个农民(大概是大队宣传队的宣传员)从县里乘班车到地区所在地的城里去玩耍。途中上来一个中年人,没有空余座位。她也是起来让座,自己就一路站立。其实这段路也就二三十公里。就是因为这一让座,立即成了红人,不仅到乡村学校去讲先进事迹,还引起当时县委书记的关注,说这样的青年人可做革命接班人,值得培养。于是,在团代会上就被选为团县委常委,摇身一变成了公家人,坐起办公室。这让多少青年人仰慕不已,虽然那工作只是收收文件、接接电话,但那是正儿八经地按月拿工资的。按照如今的说法,就是一个公务员。一个农民,且只有小学文化,写个字还不成样子,冷不丁就进了县委大院。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影响和导向有多大?不然,小朋友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为何不交给老师,而要交给警察叔叔?

    这样的一些美德今人看来可能是奇怪的事,随着经济大潮的澎湃激荡,已经成昨日黄花,淡出普通人的记忆。而逆向涌来的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令整个社会重创、道德丧失、民族难堪的事件。据报道,天津车主许先生驾车在街道上行驶,恰巧碰到王老太跨越护栏,不甚倒地受伤。王先生立即停车去搀扶,还拿出自己的创可贴帮其包扎,同时拨打120。可就在这时,王老太拿起电话,说是自己给车撞了。这使许先生的一番热情瞬间化为泡影。许先生就此成了被告。法院判决说,王老太跨越中心隔离栏属违法行为,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先生被判承担40%的民事责任,赔偿王老太10.8万元。这一判决引起轩然大波。类似的判决,还有郑州的彭宇案、以及浙江温州、河北邢台、福建厦门发生的案件,都成为了热点,并且持续发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搅动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神经。老人摔倒,究竟“扶与不扶”?已经成为道德争论。

    有趣的是,与这个严肃话题相对应的,不是来自社会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评判标准,而是卫生部组织编写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说的是技术方面的事,介绍老年人跌倒如何预防、救援、治疗的基本常识和各种方案,行文严谨规范,条理清楚。这对于施救肯定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施救之后被告上法庭,又该咋办?是心甘情愿地认了,还是很纠结,心里难受?就不是技术上的事了。虽然,上述案件可能是少部分,但就是这种前车之鉴,让人心有余悸,害怕“给赖上”,有嘴说不清,事就闹大了。学雷锋,做好事,结果是人心难测。

    故而,这类“扶老指南”仍然难以“扶老”。整个社会跌倒的不仅仅是老人,而是道德。老人跌倒,即使受些委屈,花些冤枉钱,也总算将老人扶起来了。而道德跌倒,良知丧失,就找不回来了。做一件好事受表扬,能使风清气正,社会充满真爱。若适得其反,就反之。给雷锋精神足够的尊重,还需社会尊重道德,重建道德体系。这才是我们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必须认真审视的。

    一个民族的致命处,在于道德跌倒,而不是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当代奇联欣赏
后一篇:穷孩子的中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