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这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但要把它简单地加以解读明白,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包括那些大本的文化论著,常常把它说得很深奥玄乎,让平常人不明就里。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无事可干,或者缺吃少穿要寻找到精神安慰,鼓捣出来的一些东西,比如写字画画、以及由习俗而来的唱歌跳舞之类,就是文化。
文化大致可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所谓雅文化就是写诗画画、吟诗作对,是一种创作。雅文化之所以雅,是因为创作文化的人或玩文化的人的精神追求达到了一种境界,借文化表达思想情感、喜怒哀乐。皇宫里的文化人,他们应该属于体制内人,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绘画作诗,粉饰朝政,赢得帝王高兴,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作品,一般就只能流传于高墙深宫之中,如今都成了极品,价值在市场上高得吓人。就是瓷器,不是也分为官窑和民窑的么?历史上在体制外的文化人,大多不得志,衣食堪忧,日子艰难。由于生计所迫,历史上很多有名的文化人都以卖字画度日,比如徐渭、齐白石。他们的文化艺术成就,因为对社会的感悟、生活的认知,而显得更为深刻。这样的雅文化,大多与官宦富人为伍。为什么?原因是穷人无钱可买,也无须去赏玩和追捧。
所谓俗文化,就是根植于民间的草根文化,由节日、活动延伸出来的,又依附于节日、活动的文化。创造和传承草根文化的人不需要识字,只是口口相传,扎根于心间。节日里,图个热闹,他们要唱歌跳舞,还弄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歌词;红白喜事,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按部就班进行。就是生产劳动、吃饭喝酒,也要歌谣伴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雕刻工艺等等,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版本,非常丰富,极为精彩。也正是厚实绵延的俗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形成精神的主脉。前久在陈氏民俗文化博物馆参加一个名为“民俗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研讨会,讨论民俗文化与诗歌的关系,就是个很好的选题。民俗只是个载体,而文化使民俗得到传扬光大。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虽然是“下里巴人”之作,但它影响和建构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
笔者无意于将雅文化与俗文化加以区分,只是为了表述的需要不得而为之。而事实上,文化就是文化,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式和对象有异。文化这东西,大雅了就会还俗,大俗了就是雅。这应该符合文化发展规律。谨为拙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