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被现实生活所抛弃

(2011-07-06 08:42:47)
标签:

文学随笔

文化

    随便看看各级作家协会的总结和讲话,都会看到这样的表述和要求,作家要创作出好作品,就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种表述简言之,称为“三贴近”,被认为是当下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大抵搞创作的人,都知道这一原则。原本也不需要提醒,更不需要“被要求”、“被贴近”。然而,作家的创作,尤其是体制内拿着薪俸的专业作家们的创作,距离这一原则已经越来越远,别奢望看到他们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就是看到一点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喜闻乐见”的东西,也变得困难。

    那么,作家们都在创作些什么呢?只要到各大书店转悠,这个问题就会很明白。那些整整齐齐摆放于书架上的作品,要么写帝王,要么写历史,要么是匪盗,要么是传奇,要么是腐败,故事粗燥简单,大同小异。这样的题材占据着当下图书市场的较大份额,除了所谓市场需要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作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创作趋向与现实相悖,所追求的价值观发生变异。

    因为写这样的作品不费劲,成本低,风险小,获得的利益多。只要被出版商相中,就能获得不匪的收益。而政府发给的薪俸,应该是等同于公务员吧,能保证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不为膳食谋。论职业的舒适度和自由度,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个职业可与之相比。

    也许恰恰是专业作家们处于这种状况之中,变得庸碌,甚至麻木不仁,只与帝王将相套近乎,丢下现实不管了。拿着老百姓的钱吃香的喝辣的,却不为老百姓担责任,这也叫“专业”?有的作家走得更偏,打着挖掘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幌子,行的是资料堆积和整理之实,看不到半点思想表达,责任担当。

    最近看闫连科谈《丁庄梦》写作,他有一个观点叫“中国作家没参与老百姓生活”。他说作家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个作家。你必须过一种常人的生活,才能写出不平常的小说。鄙人深表赞同。

    一个专业作家,长久地呆在城市,享受城市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过的日子也与常人相去甚远。常人都不是了,还是公民?不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的贫困程度不知道,恶劣的生存环境置若罔闻,对他们的诉求和渴望缺乏关爱,创作源泉都枯竭了,能有什么好作品?对毒牛奶、地沟油、假货、黑煤矿等等肮脏的黑暗社会现实,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能有什么好作品?对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穷人、残疾人等等弱势群体,表现得漠然,能有什么好作品?

    一个作家精神和责任的流失可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是一群作家出现这种状况,必将对文学的创作带来严重后果,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现实社会复杂而丰富,但我们的文学却难以将其呈现出来。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不是作家们疏离了现实生活,而是现实生活将作家们抛弃了。尽管总说“三贴近”,但却渐行渐远。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