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他为小普,是因为在写这篇文字时他还未超出四十不惑的界限。称其为江湖,是因为他是体制外人,有独立自由的生存时空。
与他的相遇,纯属偶然。5月18日城外的一个公园搞品茶活动,邀约一批书法家到现场泼墨,增加些文化气氛。我也混杂其间。刚到时那个圆状的大厅里已经摆上了4张书案。在一张书案上有两个正在作画。走近看了,是在画兰。兰是古人喜爱之物。尤其是文人,对兰的态度近乎虔诚。今人喜兰、作兰,也表达出继承传统的意向。这两人中,其中一人就是小普(这是后来知道的)。他中等身材,相貌平平,衣着简朴,甚至还觉得他有几分邋遢。因而,基本上没有留下印记。
过了一些日子,81岁高龄的云南大学杨志达教授到访。中午饭后到“博雅斋”去喝茶。刚喝了第一杯茶,又一人到访。饶平先生介绍说:“这是小普。”我便打招呼。这个叫小普的还不等饶平先生介绍我,就说那日在品茶日上见过,只是不曾说话。想了一下,还是没有想到那日他给我留下的印记。因为那日去泼墨的人,都相互熟悉。看我迷惑,他又接着提醒,说我们刚到时就有两人在涂雅。我这时方才有了印象,但不清晰,只好抱歉说对不起,你记住我,我却没把你想起。这样我们就算认识了,又喝茶说话,且很多话都与字画有关,与那日在茶厅写字有关。
后来,他拿出一把折扇打开给我看。这把扇一面是空白,一面的右侧画了兰,左侧留了空白。兰是墨兰,浓淡相宜,很写意,似乎还可嗅到盛开的兰花中飘逸的暗香。他接着希望我能在这把折扇左侧空白处题上几个字。我并不明白小普的用意,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其中原因之一自然是杨志达教授在场,不能那么不恭;之二是对小普并不了解,仅仅算是一面之交。可是他居然把这把折扇送给杨教授,让我很遗憾。我这才明白江湖上的小普,是个喜欢交友的有心人,是个性情中人了。常人做事要瞻前想后,弄出许多理由,他却任性而行,没有那么多礼数和顾忌。
第三次相遇是6月10日的下午,饶平先生打电话给我,说马玫来了,晚饭一起去陪客吧。我立刻答应下来。认识马玫是在去年饶平先生邀我去她们那里参加“滇之月”文学网站的活动上。原先并不知道在一个县里还有这么一块文学家园,让一帮文学爱好者们在里面驰骋想象,搅得热热火火。我就感慨,文学在逐渐被边缘化时,也以另外一种传播方式拓展着空间,凸显着存在的价值。在对这个网站赞誉的同时,也关注了主办网站的这群年轻人,关注了那个叫“清涟悠悠”的马玫。马玫发在博客上的那些诗和散文,真的写得很有味道,文字灵动和缠绵,可咀嚼回味,关注度也高。
这个饭局因马玫而设,其实让一帮写文字的人聚在一起。当然,其中就有本文主人公小普。也就是从这个饭局开始,我才看到了行走于江湖的真正小普。他是那样率性和真诚,朴实和传奇。他喜酒、善饮、能饮,自称喝两斤多也没问题。七八个人中其余以茶代之,他独饮。饶平先生陪之。酒是白酒,50多度的那种,叫“松子酒”。开始时他听众人讲小说、讲文学之事,还显得寡言。喝了两杯之后,他开始兴奋,话也就多起来。随之,自然成了话题中心,不仅我想了解他,其他文友也想了解他。
他讲他的生活,讲他的爱好,讲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他说他在滇中峨山县的一个山村长大,一侧就是一家知名酒厂。少时除读书之外,就有许多爱好,练武、学画、唱歌。练武源于祖上曾是临安府的“武状元”,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武魁”匾额。他练的是硬功,常常挥舞着棍棒纵横于家门前的场地上,闹得鸡犬不宁,连父亲也取笑。劳动时也学着少林寺和尚练功的方式苦练臂力,从不耽误,可以负重180斤的物件。他说到此处时伸开手掌炫耀,看他的手掌有多大多厚实。临座的师永平先生伸手与之相比,果然,显得单薄和小气。众人为之一乐。近些年来,他还常与武道中人切磋功夫,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居然也获得好成绩。他对他的武功很自信,但不张扬。说到他的武功,他说后来还到山西五台山拜师修炼过。
至于说到学画,也是他童年的梦想,极想以后成为画家。他因此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房前屋后学着写生涂雅,也到处拜师,有了一些基础。本是读工科而如今又有了自己产业的他,仍割不下与画的缘分,不倦学习,如今已能画出些样子。还有唱歌,因为他是彝族,遗传和天资都占了,就不再述说。
而有一件事十分有趣,也让人惊奇。他说他拍了一个短片,剪辑之后可放20分钟,已经刻成光盘。问他什么内容?他说展现自己功夫,是5年前拍的,为的是留下难忘的影像,不然过了40岁有些动作就做不出来了。这个想法早有过,而付诸实际纯属偶然。他说有一次独自到丽江游玩,不知怎的就碰到常见那些小说电影中描绘的那些情节,居然遇到一位独自游玩的美女,而且还演过电视剧。
在闲谈中,他试探性地说出自己拍一个短片,打算找一个女主角与自己合演。谁知美女听后,便满口答应。于是他问:“那演出费多少?”美女爽快回答,说不要钱。一个计划就这样落实。他就自己编剧本,设计武术套路,制作服饰,联系拍摄事宜,忙活开来。拍摄那天,架设了四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他的功夫就此变成了影像。他在讲述演出过程时就有些激动,站起来亮几个大鹏展翅的姿势,引得众人大笑一场。这时有人问可否发行?他说没有。又有人建议发至网上。他不置可否,说已经刻成了光盘,有愿意目睹英武形象的可赠送。就为留下一段爱好记忆,出演一场戏,让我感到他做事的执着,既能把握时机又能梦想成真。
饭后已是夜幕来临,满街华灯初放。他仍余兴未消,又邀约着到一公园内的“经典老歌”歌厅去唱歌。歌厅居于一潭水中央,圆状。他与歌厅老板是熟人,一番握手打招呼落座后,就要来啤酒,继续畅饮。进了歌厅他比在酒桌上更张扬活跃,几乎成了所以人关注的中心,尽管歌厅人不多。自个儿唱时,他激情澎湃,吼着歌满厅走动,给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握手,一会前一会后,只听到歌声不见人影。别人唱时他跑去助兴,又是伴舞,又是伴唱。他的舞姿不雅,但粗犷流畅,能博得掌声。即便有两名外国人呆的客座,他也凑上去用“普氏英语”寒暄一番。整个舞厅就是他的天下,很难看出他是个习武之人。
我记不清他在唱一首什么歌时出现了这样一个情节,他的张扬有了收敛,歌声低沉而动情。唱完时来到桌前,我隐隐看到他泪已流。他随手抽出两张纸巾一阵擦拭,然后又上满酒,逐一敬之。我至今没弄明白这歌是献给父母的还是谁的,因为当时声音太吵,又忙着与其他人说话,就没听清。此时的小普,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男子。
随心所欲,而又性情奔泻;多有爱好,而又善于驾驭;广接良友,而又真诚相待。这就是我认识的小普了。江湖上的小普,活得很自在,很充实,也很真实。小普的江湖,一样的如水波荡漾,充满激情。(2900字)
记于2011年6月11日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