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率年年攀升,今年有望改写历史,让更多学子跨入大学校门,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据报道,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总数约为933万,比去年减少约24万,招生计划约为675万名。由于计划增加和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四个百分点,达到72.3%。其中本专科的录取率河南达75%、云南可达80%、江西超80%、北京83.1%、湖南83%、福建89.75%、山东90.04%、上海超93%。针对大学教育录取的状况,一些评论发出“大学想上就上,学历还有多重要”、“大学录取率不是越高越好”的置疑。
按照笔者的观点,实在是多虑了。高考录取率高有什么不好?这对于莘莘学子、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和直接动力。大凡经过高考的人都明白,高考录取率提高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在刚刚恢复高考的1977年,全国报考总数为570万,录取的却只有区区27万,录取率低得可怜,仅为4.7%,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真实写照。在那些年,有多少才俊因为各种原因被拒之门外,成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终身之痛。
近日有友人远道而来相聚,提到高考,他几乎扼腕相叹,说当年他本可以去读本科的,结果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政审不过关,连专科也没上成,最后无奈去了一所中专技校。在一个讲公平的国度,这给多少学子造成了伤害。在以后的10多年里,虽然连年有提高,但也只是在10%以内。即使在录取率最高的1988年,也没有达到25%,仅24.6%。那时我们诅咒高考,说是“黑色七月”,如今几乎要普及了,又忧心重重。“独木桥”变成了宽敞的大桥,不需要去挤就可通过,多么舒服自在。难道咱中国人多,挤习惯了,要挤着浑身才自在?恐怕不是吧?不信发一份问卷调查,肯定是希望提高升学率的学子占大多数。
笔者相信,高考录取率提高,或者渐渐普及,与学历重不重要无大碍,与“不是越高越好”的置疑更有很大差异。就个人的观点论,录取率应是越高越好,甚至达到普及,世界上很多高度文明的国家的高等教育无不如此。人人都应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所在,国家的任务所在,民族的希望所在,而不仅仅视为所谓的“精英教育”,而将仍然需要学习提高的学生拒之门外。
关键的问题是大学怎么办好?教育教学质量怎么抓好?学生怎样学有所成?而不是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了,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设施陈旧,教育观念落后,知识更新太慢,教学水平原地踏步,学术研究更显一般。不是有一个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的案例么?学术论文造假的事不是也层出不穷么?如此大学之大,只有人数,而缺大学问,何大之有?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谋生能力、创新能力,大学的职能损耗就很严重了。
因此,高考录取率高是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和需要的,是一件好事。最根本的是大学如何解决好教育教学问题,使学子学有所成,让家庭、社会寄予的厚望变成现实,才是值得关注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