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我们倾其财力搞城市建设,建高楼,拓马路,年年都有大手笔,可谓日新月异。然而,城市建起来了,就得有文化,有形象,才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此,就引来城市形象话题的说道,每每开展活动,大街小巷、单位学校都会挂出一些横幅,上书“树城市形象,扬文明新风”等内容,提醒路人。
而什么是城市形象?哪些能代表城市形象?大多似是而非,没有明确的界定。最近《中国青年报》对此作了一项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称有79.4%人认为,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形象的应该是“民众的精神面貌”;75.5%的人选择“民众的幸福感”,68%的人认为是“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61.8%的人觉得是“社会安全状况”。还有60%的人认为,“公共管理的人性化”最能代表城市形象。这项调查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它道出了关于城市形象所必须的具体因素,是一些很实际的观点和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上述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受调查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作出的判断。城市形象,其实就是一个文化概念,涉及的是城市价值取向问题,市民文化认同感问题。“社会安全好了”、“管理人性化了”等等,仅只是城市形象的部分要件。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城市,比如伦敦、巴黎、罗马、日内瓦等等,要给其下一个代表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义,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依鄙人之见,大致可以这样认为,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历史、人文状况、市民素养、卫生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民生指数、舆论氛围、社会认同度、官民关系等等。只有这些内容,才能代表城市形象。只有处理好,城市形象才会树立起来。反之,如果只注重其一而不言其他,都是残缺的,是与世界脱节和游离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