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小桥老树”,开有博客的或者经常到网上逛逛的网民,就明白这名是一个笔名或者网名。这个名字的出现与前久拿了鲁迅文学奖的官场诗人车延高一样,给人几分好奇和神秘。
有媒体报道说,在中国文坛有一个特殊的写作群体,他们是一批在职官员,主要创作当下官场题材的作品。其创作成就堪与专业作家媲美。就在“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中,“小桥老树”是其中之一。这位“神秘畅销书新人王”因为出版官场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以190万元的版税收入位列2010年作家富豪榜第22位。
“小桥老树”被贯以“神秘畅销书新人王”,的确是耐人寻味的。其中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其真实的身份。这成了一个悬念或者说一个卖点。本来在我国历史上,又是高官又是诗人文豪,诸如唐宗八大家等等,哪个头顶不顶着乌纱。所不同的是,这些封建官员是靠科举考出来的,是靠写文章写出来,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而显山露水的。他们不是诗人文豪,不仅说不过去,而且也服不了人。他们的文章诗作,或者书法,落款处都是真名实姓,明朗着哪,不躲着藏着。
如今做官,不需要写得一手好文章,更不需要才气,只要嘴上的功夫就行,能起个上传下达的作用就足矣。官员们有心搞创作,要过过当作家的瘾,常常变得诡异和小心翼翼,不敢亮出真实身份,害怕惹来事端,危及乌纱。记得前几年山西长治的市委书记吕日周出版了《长治,长治——一个市委书记的自述》,有规模的书店都贴了大幅广告,大力推销,卖得也很好。但是过了一些日子,就到省政协报道搞调研去了,过起清风明月的日子。就是被称为官场作家的王跃文,敢于那么亮明身份,也是打算退出官场、成为职业写手作的决策。官员诗人车延高获奖,有人还预测他到换届时,说不准就到作家协会当个主席,“安心于创作”,直至退休。这是现实,官员作家们要面对,不能得不偿失,弄个“辛辛苦苦一辈子,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结局,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庭,如此才被赋予神秘色彩。
有一种观点把他们的这种创作行为说成人格分裂的表现,说他们虽然披露官场内幕,让普通读者满足了急于了解那个未知世界的欲望,但他们的灵魂并不高洁。鄙人对此持有异议:一是如上所述,当下的官场孕育不出高洁的灵魂,不用触犯法律就让人欣慰了;二是他们隐密写作,不透露真实身份,与人格分裂无关,只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是人性使然。鲁迅的骨头那么硬,不是也用笔名么?半个多世纪了,有谁能及?
官场作家走红和官场小说热销,并不是一件坏事。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他们在小说中说的是人话是真实,不是假话空话,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仅拓展了当今文学题材的范畴,而且也充实了读者的阅读空间,远比那些隔靴搔痒和脱离现实之作更有积极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