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和工具,记载着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尤其数千年来,“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与做人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被传承和发扬。曾几何时,每个人都为写得一手好字倍加努力,小楷、大楷不曾耽误,毛笔字、钢笔字从不间断,直到一笔一画融入到生命中、生活里。
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不期而至,汉字记录方式顷刻发生历史性的转变,机关公文、各种有关文字的创作、学生毕业论文、记者写稿等等,都离开了笔,被电脑键盘所替代。甚至用于表达亲情的家书,或者与朋友的信件,都在发短信、打电话的交流中,成为历史。这造成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的汉字书写能力迅速下降,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的现象成为一种常态。有一项调查表明,高达80%的受访者承认写字有困难,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汉字面临的这种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困扰。
的确,这种担忧和困扰不无道理。一个民族的文化能不能得到发扬光大,决定着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不是能够代代传承。有评论对此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日本则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习字和书法,文科大学里书法也是必修课。而在数字化时代,在经济社会高速前行之下,
我们追逐方便、高效的文字处理方式,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写字,或者写几个好字了。
看看现在的文字处理方式,都在信息通道中运作,不用纸不用笔,也不需要去邮寄,点一点鼠标就把事情做了,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还降低了成本,何乐而不为?这叫无纸化办公,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是工作学习需要。当然,签名、批示文件除外。若是不会用电脑,办事就麻烦,不方便,倒让人奇怪了。如此,完全依赖电脑,闲置人脑,“提笔忘字”就在情理之中、成家常便饭了,能不让人担忧和困扰?
故,无论信息多么发达,千万不要忘记和懈怠民族的文化之根,繁荣兴旺之源。我们在轻松地敲着键盘的同时,的确应该恢复写字能力,提一提笔,练脑练手,熟练地写出汉字,写好汉字,化解危机,不要使之继续沦落,成为“忘却的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