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风说雨
听风说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27
  • 关注人气:1,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敬畏自然才能走出灾害困局

(2010-07-29 22:07:04)
标签:

杂谈

社会随笔杂谈

(已发表)

     从2009年秋至今,西南遭遇“百年一遇”大旱。这场旱灾是空前的,波及的范围是大的,后果是严重的。   

    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每天都在显著位置和黄金时段充分报道抗旱救灾的新闻。那些干涸的水库、断水的河流、龟裂的土地、枯萎的庄稼、缺水的村寨和学校,无时无刻不聚集着人们的目光,揪着人们的心;那些崎岖险峻的山路上、陡峭的山崖上、深深的峡谷中,活动着灾区百姓扶老携幼寻找水源、人背马驮、顽强自救地感人至深的身影。与此同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化为了具体行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把爱心献给灾区,诠释着人间大爱。这场旱灾还影响到农业多个领域。据云南省农业厅披露,目前全省蔬菜产量同比减少30%,鲜切花产量减少30%,甘蔗减少284万吨,春茶产量减少51%;玉溪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预计小春粮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5亿元。   

    本是江河密布、水量充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大西南转眼之间变成了红土高坡,一派衰草连天景象。气候的突然变化,旱灾的不期而至,让人们猝不及防,一面经历着干渴的考验,一面诅咒老天爷的无道。然而这一切,表面是气候问题,而往深处说可能是人祸所至。人类对自然欲望过高,无休止地索取,比如半个多世纪来因各种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运动,滥伐森林、滥垦山地、铲草积肥、围海造田等等损毁生态的恶劣行为,是造成水土流失、气温升高的主因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不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甚至降低碳排放量,但仍难修复,让自然生态系统大病在身,并且快速恶化,在南方酿成大旱,在北方转化为沙尘暴,不仅入侵到上海、南京、台湾等地,还入侵到日本、韩国。据2010年2月3日在悉尼召开的全球碳农业大会统计,中国土壤的流失速度比自然补充高57倍。这个统计结果给我们敲响警钟,一是说明早先的“与天斗、与地斗”,现在看来斗的是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犹如癌细胞的扩散,后患难以穷尽;三是保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是“路漫漫兮且修远兮”,恐怕需要花数百年光阴甚至更长。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有这样的论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如今我们遭受旱灾、沙尘暴的肆掠扫荡,就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是认识和顺应自然规律,而是盲目违背自然规律、和自然较劲,倡导“人定胜天”埋下的祸源。人与人的争斗,胜者肯定是人。人与自然的争斗,一味意气用事和瞒干,最终失败者肯定也是人。认识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的理性选择,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我们迎接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灾祸。   

    故而,要遏制和减少自然灾害,人类首先要谦卑,绝对不要再自以为是,要去认识旱灾形成的深层诱因,改正自己的愚蠢行为,从善入流,从植树种花栽草做起,改变周围生存环境;从节约一滴水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方能解除人与自然的结冤,从困局中走出来。尽管这个过程漫长,但只要身体力行,付出努力,就能得到自然的谅解和善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做帝王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