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困难群众尝到城乡医疗救助甜头

(2010-07-28 21:35:41)
标签:

杂谈

    2006年,红塔区率先启动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城市低保户和农村低保户实施医疗救助。至今年5月,已对40787个(次)因患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及各类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资助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缴个人承担费用,支付救助金,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详见本报相关报道)
    城乡医疗救助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居民中38%是困难群众,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居民有70%是困难群众;大量城乡困难群众患病后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因就医看病而负债累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切实缓解群众的治病难问题,早在2003年中央有关部门就联合制定《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以此为起点,开始展开。到了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立城市医疗救助试点的意见,以此为开端,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开始起步。最近,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创新机制,改进服务,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医疗保障问题,努力实现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同时,坚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要求;坚持统筹协调,搞好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制度;坚持突出重点,公开便捷,发挥医疗救助救急救难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一项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着眼于困难群众的不同情况和医疗需求,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推行门诊救助、探索定额救助等等,建立起多方面、多层次的医疗救助网络,使“五保”对象和城乡“低保”对象从中受益,缓解看病难问题。医疗救助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延伸,适当扩大到其他特殊困难群体。一些地方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救助程序,把“医后救助”转变为“医中救助”,采取“降低救助门槛”等措施,使困难群众真正能够享受到医疗救助。一些地方创新机制,充分利用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网点多、价格低廉、服务便利等特点,通过发放一定数量的医疗救助卡,方便救助对象日常门诊和购药,受到欢迎。全国各级财政救助资金大幅增加,2008年城乡医疗救助5787万人(次),其中资助困难群众4661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去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救助资金81亿元,比2008年增60%。这为城乡医疗救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数千万身处贫病交加困境的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全社会的关爱,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范围大,涉及面广,还有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方法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解决。一旦这些难题破解,困难群众的受益面和涵盖面就会扩大,一个“健全全社会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就会逐步形成,民生状况就会有所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